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国家卫健委:为食品安全制定“最严谨的标准”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在新修订的标准中,管控杂质和合金元素由原来的5类增加到13类,食品包装或纸杯上的油墨也设置了管控重金属的标准……”11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田建新在会上表示,目前共有156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涉及2.3万余项安全指标,涵盖居民消费的所有30大类340个小类食品。

据介绍,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最严谨的标准”,调低了原来对铅、砷的迁移限量标准,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对易被忽视的风险进行管控,扩大标准覆盖面,推动企业采取严格管控,织牢食品安全标准网。

国家卫健委:为食品安全制定“最严谨的标准”

“最严谨的标准”以科学为基石

“指标里的限量标准都建立在科学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表示,风险评估是各国制定限量标准的科学原则。如果评估发现食品中的危害物(生物性或化学性)可能有健康风险,就需要对危害物制定限量标准。

“食品中危害物对健康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摄入量。”李宁说,以大米中的镉含量为例,由于大米是主食,消费量非常高,限量标准就需要严格管控,因此我国标准严于国际标准。而其他风险,比如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即便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和其他国家对它没有制定限量,我国也制定了限量标准。

据介绍,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卫健委通过制度完善、指南发布、规范风险评估等举措,为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最严谨的标准”的科学基石。

支持食品来源多元化,助力食养健康

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很多新的食品原料被开发出来,为适应新变化,国家卫健委持续推动“三新食品”的安全性审查和食药物质目录管理工作。

“我们批准的新植物油就有10多种,包括牡丹籽油、茶叶籽油、杜仲籽油等,审批新的食品菌种50多种,进一步发挥菌种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田建新介绍,新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而食品用新菌种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生物转化效率,有的还能改善肠道菌群、高效生产蛋白。

相关行业调查显示,近年来经批准审批公告的新食品原料有约1/3已经在规模化食品企业得到应用。

“药食同源”是传统中医药思想的反映。为了明确到底哪些中药材可以食用,国家卫健委组织对中药材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审核和确认,目前已发布3批102种食药物质名单,包括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黄芪、天麻、灵芝等。“通过把食药物质发掘出来后,结合传统的食养文化,我们就能够开发出更丰富的食养产品。”田建新说。

针对当前高发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相关专家提出了简单易操作的食养方:发热恶寒,可选用白萝卜蜂蜜水、葱白豆豉饮;咳嗽可选用玉米须橘皮水、无花果冰糖水;咽喉疼痛可食用梨汤、桑叶菊花茶等;干咳少痰、咽干盗汗可选用百合银耳羹、山药杏仁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