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后,慢慢就会显示出一些社交问题,比如:

在家能唱爱跳,出门却害羞不敢打招呼。

一群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就他躲在角落自己玩。

宝宝和别的小朋友玩经常抢玩具,抢不过就哭,还会打人。

影响孩子社交能力的因素:

多数胆小、不敢见生人的孩子,都是因为孩子被保护得太好了。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孩子。

老一辈的人生怕孩子磕到碰到,就很少带孩子外出,也就缺少了和其他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就没有了。

2、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或过分关心,总是迁就孩子,什么事都替他们想好、做好,这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3、父母的性格影响

如果父母都不喜欢交际或是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自私、抱怨、蛮横的社交心理,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当我们把他们放到幼儿园,我们以为集体生活就能促进小朋友的“社交能力”,但,他们只会有样学样,并不能分辨出自己所学到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彼此并不能成为对方的社交导师

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发脾气的时候,习惯性地在地上乱滚;另一个孩子看到了,本来没有在地上乱滚的习惯,一看原来还可以这样发脾气,就马上学会了。所以,家长会发现,刚刚上幼儿园一个月,孩子吵闹时的花样就变多了。

或者说,当一个孩子和一个关心他的大人分享玩具,大人会向他表示感谢或者表扬。而他也会明白,分享玩具最终是可以拿回来的。而当他与一个同龄的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的好处,反而再也拿不回那个玩具。这种经验可能就会教给孩子一种错误的社交观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发现,原来在家里还比较“大方”的孩子,上了幼儿园,突然变得很小气的原因。

作为家长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并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

在婴儿时期,家长们需要做到:1.多和宝宝说话,当宝宝在哭或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和他们说话,这样除了可以让他们多听你的声音,还能激发宝宝与你互动的欲望。2.多给宝宝拥抱和亲吻,这个时期的宝宝很需要身体的接触,千万不要担心给他过多的关注。3.保持冷静,有时宝宝大哭,我们在不知道原因时,会觉得烦,此刻宝宝能感受到您的心情的。

当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时,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也能遵从简单的指令,但还不太会与人分享。此时,妈妈们可以抽空组织小型的聚会,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榜样!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可以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拓展他们的朋友圈,包括参加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教孩子使用恰当的措辞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育婴健康风控”专家建议: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一定要从父母本身做起,如果您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能直接帮助孩子提高表达情感的能力和社交能力。作为父母,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来直接或间接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你是在乎他的等等。

对于社交能力,最后三点建议:

1、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

作为父母就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在交往中自然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2、接纳孩子之间的社交“冲突”

一些家长喜欢为自己的孩子“讨说法”,这样做反而会阻挠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因此建议在孩子之间无所谓的“冲突”中,家长还应当以旁观者的姿态,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提高他们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当孩子进入4岁左右时,会阶段性地出现不与人打招呼的情况。家长不用过于着急,更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不懂礼貌的标签。有些家长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就会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不懂礼貌,这样其实很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反而更不喜欢与人打招呼,甚至可能给孩子造成留下心理阴影。

4、家长的身教

我带孩子去商场,在等电梯、等交款时,常会遇到同龄的孩子。3岁以下的还不太会交往,而遇到比我女儿大的,就有这几种情况:一种是,互报完年龄,对方孩子就用无比傲慢的态度说:“她才那么小!比我矮多了!我都能……了!”;另一种是,对方孩子看到我们就马上气场减弱,也不说笑蹦跳了,躲起来不做声地观察,然后对方妈妈就有点担忧地开始问这问那。我几乎很少遇到跟我们友好平等交流的孩子。好在我女儿对这些好像不太敏感,她只是做一些客观的观察和比较:“小姐姐衣服的颜色和我的不一样”、“小哥哥手里拿的啥?”、“你上哪个幼儿园?”人家傲慢,她好像没受影响,还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