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城教育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首届京城中小学“双减”教育创新案例评选活动自2022年年初正式启动以来,通过自荐、他荐、媒体推荐等多种征集方式,面向本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校,以及媒体记者、教育专家等征集“双减”教育创新案例。
截至目前,已收到200多所学校近400个“双减”教育创新案例。经京城教育圈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专家初评,80篇“双减”教育创新初选入围案例将参加展示和复评,结合网友投票和专家意见,主办方最终将评选出“首届京城中小学‘双减’教育创新案例”,并举办“双减”教育论坛。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双减’大变革 教育‘微创新’——回归 重塑 践行 创新”, 聚焦“双减”之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创新实践,寻找优秀教育案例,分享典型经验。“京城教育圈”近日和圈友陆续分享初选入围案例。
今天分享的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党委书记商红领和副校长穆倩提供的案例。
商红领书记
穆倩副校长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站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节点,全方位精准发力,创新施策,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学校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中既发挥顶层设计优势,同时也挖掘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从六大方面调整学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品质,从而高效落实“双减”政策。
(一)高位引领 把舵定向
2021年是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教育品质提升年”,学校深刻认识“双减”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贯彻“双减”政策方针。聚焦“减什么、怎么减”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了“以增促减”的基本思路与目标,即通过学习增效,促进双减落地。围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形成‘自主+合作’的教研文化”“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学习评价机制”三个维度为“双减”工作做了方向引领,对“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和实践策略。通过高站位、高目标的“双减”政策执行理念,将工作围绕“一个核心,多个维度”展开实施,促进集团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回归课堂 务求实效
课堂是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本单位和最关键环节。学校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统领,深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开展“新学堂自主教学”研究,持续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落实“四个关注、四个不、六个还给、一个教会”的教学工作行动理念: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四个关注”指:关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关注每一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每一名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四个不”指:不迟到一分钟;不浪费一分钟;不拖延一分钟;不盲目一分钟。“六个还给”指: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把体验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评价权还给学生。“一个教会”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双减”背景下,如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提质增效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举办了“自主规划 自主提问 自主学习——‘双减’背景下的单元教学新探索”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发现,校内提质的主阵地在课堂,单元整体教学和自主学习是实现课堂提质增效的两大关键路径。在单元教学中,老师们为学生自主学习埋下一颗种子,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提问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自主”的种子沿着学生思维路径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思维结构完整”的“参天大树”。
(三)深度教研 严格把关
学校始终将教研工作作为减负增效和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路径和有效保障,因此加强了团队教研攻关和日常教研常规管理。
坚持“在教学质量面前没有任何理由”的原则,学校注重通过备课研究保证课堂质量。暑期,教师在“葵园e家”全场景教师发展平台协同备课系统完成初备课;新学期,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学生学习实际随时更新复备课,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同时,课程与教学中心实行“学科听课+周三常态调研课”管理制度,教学干部深入课堂开展班级调研,全过程监测教学质量,及时给予反馈,加强即时指导。
教研工作的变革最为明显的变化有两方面,一是信息化,教师通过协同备课,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葵园e家”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教研工作体系,有利于优质教研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规范化,随着“双减”纵深发展,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教师们聚焦提质增效、扎实有效教研,在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之际,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搭建平台、深度参与,从制定方案,到团队研磨,到现场组织,再到评课总结,处处彰显学术引导力和规范化,为“双减”政策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科研 集体协作
学校以专业研究与实践创新为策略,推进“双减”工作向深处走、往细里做。具体来说,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多元化的科研活动,主要围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两方面,从“课程结构优化与实施”“评价实践研究”“学科教学”三个角度交流教学重点项目。
另外,学校结合学科本质特征在教研组、年级组等不同层级开展思维型作业研究,从“作业设计”“作业管理”“作业评价”三方面整体推进作业变革,设计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指向深度学习的拓展延伸类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综合实践类作业,依托专家学术引领、实践指导和资源支持创新作业研究。
除此之外,学校打破校区和学科界限,举办年度教师论坛。400余名教师倾力合作,建立了9个教师分论坛,分别聚焦各学科数字化课题研究、思维进阶课题研究作业设计研究以及德育、美育、体育的相关热点话题。学校借力年度论坛活动,促进教师对“双减”政策颁布后的具体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回顾,反思与总结、提升,从而更好落实“双减”政策的“提质增效”目标。
(五) 整体设计 按需供给
课后服务响应“双减”政策,促使学生回归校园,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满足多样性发展需求。学校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建立健全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形成语言类、思维类、心理类、生活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六位一体课后服务课程,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后服务主要划分为“基础托管”和“拓展课程”两个部分。在“基础托管”课后服务中,学校安排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自主阅读,教师实现作业辅导个性化指导和“三个及时”,全学科作业及时完成,本学科作业及时批阅,错误题目及时指导。除此,“拓展课程”形成学校、区属单位和社会资源三位一体的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体系,以及学校教师全员出动、海淀区教育教学辅导中心和少年宫、社会机构等以学校为主、优势互补的资源供给体系。
(六) 责任担当 一体均衡
集团化办学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起着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学校始终坚守示范引领的责任担当,不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坚持“一个标准、一套制度、一种文化”的集团化办学原则。在集团一体式发展过程中,秉承“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尊重差异,管理一体。二是坚持资源共享,多项同步。三是坚持研修联动,赋能教师。四是坚持价值认同,文化引领。五是坚持聚焦提质增效,关注实际获得。
学校为保障整体服务水平,努力让各校区都保障学生得到多样化高质量学习体验,学校先后派驻8位骨干教师和干部轮岗怀柔分校,通过启动导师引领工程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6个学科的16位导师和14位学员,开启导师送课、师徒协同备课、互相听课说课评课、共同研究作业设计的互促之旅。
管理变革的成效与反思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中,学校展开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变革实践,通过不断摸索与调整,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了教师的育人能力,努力帮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响应“双减”政策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将学校原有工作与新政策结合,调整管理思路,重构稳定的管理体系既是要求,也是挑战。学校围绕破解“双减”工作重难点,持续提升“双减”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在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道路上,学校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方法,分享治理策略,为“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出实招、出妙招,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为“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做出贡献。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中关村一小、海教思维
“京城教育圈”
政策解析,升学指南,发现价值,分享新知
关注更多教育信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圈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