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课后延时服务”迎新规,班主任或许能喘口气,家长却有新想法

尽管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但是在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下,也不得不咬紧牙关坚持着,弄得学生和家长身心疲惫。

对此教育部门推出了各种新制度,意在为学生和家长减负,从开始的“双减”到后来的“课后延时服务”,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业负担重的问题。

但是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问题也一点点暴露出来,尤其是课后延时服务更是争议比较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后,家长、老师和学生都是怨声载道的

延时服务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解决孩子放学没人接的难题,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这样一部分家长辅导作业难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

一开始家长还是很期待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后,不仅家长多有怨言,老师和学生也都说“挺不住了”,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参加延时服务后,学生在校时间被拉长,学生会感到疲惫,而且很多学生并不能在校完成作业,导致放学晚、回家还得写作业,如此一来反倒增加了压力。

还有很多学校并没有晚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很容易饿肚子学习,既影响了身体健康,又降低了学习效率,最后孩子又饿又累还没学好。

其次,延时服务大多是5点多放学,最晚也就6点,对于公务员来说确实解决了接孩子的问题,但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还是无法和放学时间对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最后,课后延时让老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也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了“早出晚归”,下班后还要继续备课,身心疲惫不说,还没办法照顾到家里,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门也是积极完善制度,先让放学时间变弹性,与当地的下班时间接轨,还强调以完成作业为主并采取自愿原则,后又给班主任安排了“小帮手”。

以前延时服务基本上都是班主任“坐镇”,偶尔会让科任老师看学生自习,但那样班主任的负担就会非常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

因此很多地区开始实行新的延时服务政策,就是给班主任安排两名科任老师做小帮手,这样班主任或许能喘口气了,毕竟有人分担工作量能减轻不少工作压力。

与此同时很多地区都开始尝试教师AB岗制度,这就意味着老师变成“弹性上下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此一来或许能让老师更轻松一些。

但是家长却有别的想法,觉得科任老师不能那么负责任,而且毕竟“术业有专攻”,在辅导作业的时候很可能讲不明白,那对学生来说意义就不大了。

还有的家长提出延时服务虽说是自愿的,但是老师总以讲题为由,那学生想不参加都不行,倒不如直接取消了算了。

笔者理解家长的苦楚,但是也要去体谅老师的难处,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制度在慢慢完善,相信家长和老师担心的问题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倒不如调整好心态去面对问题。

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学习,那么学校和家长就要从这方面进行调整,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将“减负”落到实处。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对老师进行培训和监督,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听懂学明白,对于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解,个性问题逐一攻破,控制好作业量,都要围绕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减少毫无意义的素质作业。

另外课后延时期间老师要以完成作业为任务,不得以讲题为理由强制学生参加,让延时服务发挥真正的作用,家长自然就不会这么多怨言了。

家长也要走出“唯成绩论”的思维模式,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说些鼓励的语言,夸奖学生的进步之处,最重要的是课外班的选择不能盲目跟风,结合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安排好学生的时间,学习和放松都要兼顾到。

【笔者寄语】凡事都是利弊并存的,延时服务有好处也会有弊端,那么发现问题就积极调整,逐步完善制度,家长也要理性地看待问题,要想让教育真正减负,就得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家长以及教育部门都要找准定位,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课后延时服务?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