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用好汉字学构字原理,指导学生识字用字效果好

我们对汉字形与义的关联重视不够,造成了汉字书写的不规范,甚至出现大量的错别字。现实学生的学习中,书写错误现象普遍存在,用字不准确更不用谈。这就关系到我们的汉字教学了。

例如,有这么一踢,学生往往容易做错。

选择正确的汉字或词语填空。

厉 立 励 历

再接再( ) 以资鼓( ) ( )( )在目

( )声呵斥 ( )竿见影 来 ( ) 不 明

很多学生把再接再厉的“厉”字写成了“鼓励”的“励”或者其他的字。为什么学生容易把“再接再厉”的“厉”字写成“励”呢?这属于用字问题,原因是学生不懂得“厉”字原指磨刀石,是从古人斗鸡故事引用过来的成语。

“再接再厉”的出处与典故——

再接再厉,原意是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语出唐朝韩愈《斗鸡联句》。其中说“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其中的“再接再砺”中的“接”和“砺”很有意思,还有个典故。说有一天,大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路过一个村庄,巧遇两只公鸡不知是因为争食还是因为争宠而发生了冲突。只见两只公鸡扑腾扑腾地展开翅膀,竖起涨红的鸡冠,高昂着头颅,扑向对方,用尖利的嘴啄对方的头颅,快速地“斗”了起来。韩愈称之为“接”。一“接”之后,两只公鸡为了增强杀伤力,暂时分开后,迅速地把尖利的嘴在地上磨来磨去,使之更锋利,韩愈称之为“砺”。

“接”,作“交战”讲;“砺”通“厉”,名词活用,作“磨快”讲,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砺”后迅速“斗”起来。两只公鸡如此反复,都试图打败对方。韩愈称之为“再接再砺”,后写作“再接再厉”。

查字典,“厉”的基本字义如下——

1. 严格:~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行(xíng )节约。

2. 严肃:严~。声色俱~。

3. 凶猛:~害。雷~风行。色~内荏。

4. 磨,使锋利:~兵秣马。再接再~。

5. 古同“疠”、“癞”,恶疮。

6. 姓。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说得这么复杂,但是,如果老师知道这样的字理,告诉学生这个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再告诉学生这里为什么是“厉”,“厉”字的愿意是“磨刀石”,这样学生从字义上去记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里面,就是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用传统的经验来教,用好汉字学构字原理来指导学生识字和用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