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两难中的取舍”作文指导+考场佳作

【试题再现】

【2022-202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孤独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后总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孤独月经历了两次抉择:

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孤独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孤独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

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孤独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了小行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审题立意】

1.主要考查在情境中运用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2.“取舍”的谈论立足于“两难”的情境之中(条件之下),离开材料只谈“取与舍”的辩证关系的作文最高达到一类下(52分)。

3.两难与取舍之间,取舍的对象可以是材料的指向,即舍己为人(舍个人为他人、舍生取义)。如果谈到“舍它取己”(局部或者整体),具体谈论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正常评分。

4.整体而言,作文围绕“两难”与“取舍”展开分析说理即是紧扣主题的。拓展开去的谈论有机构成全篇亦可,没有拓展开去谈论亦可,都正常评分。

【作文指导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思辩型材料作文。主话题是“取与舍”,话题限制条件是“两难选择”。注意不能脱离这一限制条件来泛谈“取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不妨来看看2021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目: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浙江试卷是标准的二元关系思辩型材料作文,主话题是“得与失”。关于“得与失”,材料有三句话,分别以“起点”“终点”“过程”陈述三种人生视角。也就是说,谈“得与失”,也是有限制条件的,就是从“起点”“终点”“过程”这三种人生视角切入,不能泛泛而谈,造成大而无当。

本次作文中的“两难 ”,是个人与他人,保全自己我与无私奉献、牺牲自我的两难。进一步说,是“利”与“义”的取舍。是超越小我,心中有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大我”的升华。

材料作文,品读作文材料至关重要 ,简言之:立意先得过材料这一关。

本次作文材料取材于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的两个故事片段。先要读读两个故事片段讲了什么内容;然后思考一下两个故事片段为什么能放到一起?它们的有机关联在哪里?

具体内容,图表展示:

“独孤月”的两难选择

片段一

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

“独孤月”的两次选择:舍自己,为他人。所以这样的选择是生死考验,不是普通选择,而是生死抉择。

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

死(可能)

片段二

留在月球保全自己

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

死(必然)

可以看出,这两个片段,就是一微型的“群文阅读”,两段话,有共同的思想主题。

片段一:“独孤月”对自己的唯一同伴,在生死面前,不放弃、不抛弃,生死相依,患难见情怀,可称得上是“过命兄弟”。具有舍己为友的牺牲精神

片段二:“独孤月”为了拯救地球,义无反顾地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这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义勇与壮烈。这一牺牲精神,比片段一舍己为友的牺牲精神更宽更广更深,是一种大爱。

“独孤月”的两次抉择,舍身忘死,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是“舍生取义”的生动表现,这种取舍的精神价值才是作文立意的重点。科幻是现实的折射,也是现实中的未来。科幻小说不只是故事情节中的科幻想象,更有人类本身的归向与思考。

我们再来看看【湖北省2023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庄子在面对楚王欲托付国事时,用“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回答拒绝了楚王:宋人面对绚丽斑斓的唐三彩,没有一味去迎合,反而返璞归真,摒弃多余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使宋瓷简约素雅,温涧如玉;成绩优异的烈士之子包家骏收到很多名校的邀请,但他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因为这是他因公殉职父亲的母校。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选择,每一次填重选择的背后都有我们自己坚守的东西。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作文材料中有庄子的“做官与不做官”的选择,宋人的“浮华与归真”的选择,包家骏的“众多名校和一学所校”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坚守。故事不同,道理相同:坚守本心,不为外物干扰,选择自己的正确方向。选择是表象,坚守是本质。人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背后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操守。

湖北省2023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的“选择与坚守”与2022——202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两难选择中的取舍”,都有一个“选择”问题,都有一个“坚守”问题。事情背后的深层思考:有怎样的选择就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支撑。

综合上面分析,本次作文的思辩性及整体构思:

(1)思辩关系。题目主要考查在情境中运用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要围绕“两难”与“取舍”展开分析说理,全文构思形成有机统一。“取与舍”的思辩性在“两难”情境中分析,不能离开材料只谈“取与舍”的辩证关系。注意作文立意构思时要客观,不能一味强调舍己为人空喊口号式否定“小我”,“小我”与“大我”并不矛盾,大我是对小我的更广空间发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也是为了自己——一个人总是在社会和国家中存在着的。个人利益应当维护,道德良知值得坚守,正义理想值得追求,三者是和谐的一体。心中道义和真理,不能只为一己之私,舍私利而取道义,这是人性的崇高。

(2)最佳立意。题目给出的材料,以“舍己为人”为主题思想,让考生思考人生价值所在,培养奉献牺牲精神,立意高远,对当代青年具有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取此立意当为最佳。

(3)现实观照。将“两难选择中的取舍”由科幻回归到现实,紧密联系社会现象,谈正确取舍中“舍己为人”的奉献情怀和牺牲精神,展现当代青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文拓展到这一层面,是应有之义。

纵观历史,有多少先贤,为了人间正义、道德良知,为了天下苍生和国家利益,他们舍己为人,舍生取义。再看革命时期,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他们舍生取义,只愿建立一个美好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以奉献情怀和牺牲精神,贡献自己的毕生。

走出自我的狭隘空间,融入社会家和国,放眼人间真与爱,这种成就“大我”的升华,需要道德精神的磨练,亦是精神品质的萃取。由小我至大我,由利至义,由物质至精神,由自保至同命相共,是满满的正能量。今天中国梦的实现,急需要更多的心怀天下的有志青年(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这种正能量投身时代洪流,勇担时代之责,共建美好中国。

作文取材《独行月球》两个片段,所带来的理性思考,或是深刻反思,或许意义就在于此。

【优秀作文】

以下作文评分都在56+

以爱为名 舍利取义

武汉一考生

亲爱的弟弟:

今年,你就要上高中了,你已经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取舍了。我写这封信就是为了告诉你,在今后任何艰难选择中:以爱为名,舍利取义。

“留下一条路改日再见,只怕我再难有归期。”人世间所有事都是有取有舍的,而人常陷入两难之中。这两难是孟子“生死义”的两难,也是独孤月“袋鼠之谊”与“重返家园”的两难,也是你今后可能面对的选科、择业的两难。两难是人作为动物趋利弊害的本能与人作为人的情感态度认识的矛盾。人在面对这种选择时,理性与感性在交汇着,在缠斗中,故“难”以取舍。

请听听先辈的回应吧!李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韩文正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坚持,革命烈士们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义无反顾。面对两难,他们都以个人之小爱,家国之大义,做出了正确的取舍。

试想,倘若人在选择中处处趋利避害,社会的维系何在?人成了动物,国家便也成了弱肉强食的森林了。小了说,人人以“精致利己主义”标榜自身;大了说,便是烧杀掠夺,人人沦为欲望的奴隶。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立足之处,而共情真是人与人联合起来创建和谐家园的基础。倘若以利益为度量衡,整个社会乃至世界的和平就会崩塌。

再说,你可能以为自身不被保全,其他的又有什么意义呢?保全自身是指保全自身的肉体吗?如果屈从于魏宗贤奸邪之政,杨涟还是东林君子吗?人的肉体与灵魂难道不是一统的吗?是成为失了灵魂的肉体苟取荣华富贵,还是保全自身灵魂之贞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你像朋友之间的约定是季布挂剑,千金一诺,还是食言而肥,而这是你与自己的约定,何以取舍,以爱为名。

可能你还想反驳,那一味的以感情行事,难道不是意气用事吗?其实你局限了“感情”。“感情”是一个人对外界环境的综合认识,包含道德与良知。感情应是一种考虑到除个人以外的世界的思想方式,而绝不只是一腔热血。钱学森,张超峰等学者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不只是因为他们爱国情“冲昏”脑袋,更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国界”。也许我这封信对你,一个未涉及世事的毛小子来说很遥远,但正是因为像这样一代一代付出的先辈,让你生活在如今一个和平民主强大的国家,不必有黍黎之悲,没有强辱之忧。

正因此,你不能放弃先辈的良好传承,而应该在您的人生道路上私不负义,公不违忠,以爱为名,舍利取义。

莫灏贪泉而觉爽,

应处澜澈以犹欢。

志之所趋无远惧,

此心安处是吾乡。

愿你在高中三年,乃至整个人生路上,皆能以此诗为勉。

你的姐姐

2022年9月14日

舍小我取大我

武汉一考生

蜉蝣无需取舍,因生命短暂如流星,品味不了世间百态;机器无需取舍,因程序冷如冰川,揣摩不透人的情感。

生而为人,兼具小我的私心,大我的真情,因而俯仰一世,常陷两难。在人性的冷漠与善良中,孤独月取后者;在思想的自我与牺牲中孤独月亦取后者。背私情以取爱,舍小我而取大我。

舍小我而取大我,是神女爱其人也爱苍生的自勉,是女娲耗尽力气补天的石子,是盘古立地顶天倒下的身躯。神既如此,人亦如此。舍小我取大我,是至高无上的生命境界,是人类面临两难之时的必要抉择。

舍小我而取大我,如清白之浪洗刷人性暗面,向光明而行。

是选择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的平淡生活,还是选择隐姓埋名的核弹研究?在国家大义下,邓稼先痛苦却坚定地舍小家取大家。是选取环境优渥便捷变发达的现代城市,还是选择山高路远泥泞不堪的贫困山村?在精准扶贫前,黄文秀坚守且无悔地舍自我取大家。

人们面临的两难,是人性两面挣扎。舍小取大是一把锋利的刀刃,斩断情欲的枝蔓,使人在纠结中选取最为贴近人性道义的方向,拥有大爱之情。人生道常私情是负累,大爱却非如此。大爱是盔甲,安定人胆小怯懦的自私人格;是清风,净化人惴惴不安的的心理。何须冠冕堂皇保全自己,何须大难临头惧怕牺牲?舍小取大不是丢盔弃甲,而是剥离了身上小我的自私自利,镀上人性光辉的金身。

如此一来,两难进退迎刃而解。人性良善浮于表面,达到舍生取义的精神巅峰。

舍小我而其大我,如掷地之声呼唤高尚,向大义而进。

范仲淹舍弃小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舍弃生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局飘摇中,有人为地位,为权利,为一条命,卖主求荣,卖国自保,苟延残喘地活着。有人为道义,为信仰,为众生,宁死不屈,不折不挠,死而重如泰山。

观如今舍小取大,激荡人们的心灵。道德模范官东为就溺水者放弃了自己的潜水服,边防战士团圆夜任一遍遍巡视,放弃归家省亲,刺破了自利淡漠坚冰,感动了你和我。舍小而其大我,需要复杂的心理斗争,从开始的念念不忘、依依不舍,到自利与无私的激烈碰撞,再到小我至大爱的的人格升华。每一个人的改变,都如声势浩大的号角,打破自私自利的沉寂,进而呼唤起人类向道义进发,向大爱挺进,向光明前行。

舍小取大,于两难中开出人性之花,结出光明之果。

取大义,舍私利

武汉一考生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人生必定会经历的困局,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他提出“舍生而取义”的取舍观念,影响了儒家思想和无数后人。正如电影《独行月球》中,孤独月所面临两次抉择:第一次,他选择了守望相助的道义;第二次,他选择了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大义。面对取舍与抉择,我们应当取大义而舍小利。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舍身而取义。”传统取舍观的核心是将内心的道义和为更多人的大义置于个体得失之上,故取舍便十分坚定。儒家的义利观念,曾激励着无数先贤拥有兼济天下的情怀,让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大义之业。如今,我们虽不必舍身,却不能忘却舍己为人的情怀,一定要秉承中华民族心怀天下,助人怀人的精神气质,用个人的取舍成就一个更好的世界。

舍私利,求大同,让守望相助的甘霖润泽合作共赢的花朵。

如同孤独月返救助袋鼠,舍弃了个人利益而救助他人,最终在共同努力下脱离险境。如同山火后冲锋在前的消防战士,舍弃了个人的安危,拯救更多的生命,共同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同疫情之下,支援各地的医护人员舍弃自身与病毒隔离的安全,共筑起国民健康的后盾。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却能屹立至今,正是靠着许多人舍弃个体帮助他人的这种八方来援的精神。舍一己之私,助他人之困,,所以我们舍弃了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建立起“一带一路”,不求自身的独好,帮扶沿线国家,舍私利而求大同的智慧,让我们收获了共赢的平台。

舍个体,求大义,让自身的初心光照亮人生的前程。

杜甫自身于住在破茅屋间,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志向和叹息。苏武漂泊于北海牧羊,食节仗上的旄市而不选择归降,用不屈的背影立下了汉朝雄伟的形象。司马迁受宫刑之辱而坚持著书,选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著书大业。历代先贤以他的勇气超脱于个人的得失,选择为他人、为民族的大业立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而近代,赵一曼、林觉民等革命烈士舍弃小家,为了中国在黑暗中前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有无数科学家隐姓埋名,舍弃了自己的名利与安定生活,在戈壁沙漠中苦苦求索,为中国军事力量默默奉献。正是这一批批坚定初心,舍自我取大义的人,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书写了中国精神。

而今,我们青年一代也将面临我们自身无数的两难选择,取与舍间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我们的抉择将汇入整个的时代的原则,决定我们去向何方。因此,我们要铭记起大义舍小利的精神,“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益巨火之辉”。

取舍皆从本心

武汉一考生

电影《独行月球》中,独孤月面临两次两难的抉择:在完成一项任务后返回基地的途中,大袋鼠被遗落途中,他本可以独自回到基地进行下步计划,却明知返回只能一起等死却坚持营救,最终利用袋鼠的跳跃能力化险为夷;当他终于准备好一切打算回到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他果断选择将袋鼠送回地球,而自己驾舱撞向小行星,解除了地球的灭顶之灾,也永远地消失在了浩翰的星海里。

这本是一部喜剧,却让无数人为之流泪与动容,因为它讲述的不仅是月球之行,更讲述了人性与本心。电影中的独孤月,就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为了生活与生存的普通人,不论是取还是舍,弃还是择,都是人心本性所趋。

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广为争论:假如博物馆失火,有一幅名画,有一只猫,只能择其一,你会如何选择?辩论者们为此争论不休,其实不论做何抉择,都是本心所向。择画而弃小猫者,是对艺术的敬仰,有着传承保护文化与历史之决心;择猫而弃画者,是对生命的重视,对一个生命抱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因而怜悯弱小。

古往今来,取舍皆从本心的人比比皆是。屈原投江,择“优清白以死直”,弃“背绳墨以追曲”;孟子以“浩然之气”,传“舍生而取义”的快哉风;敦煌守护者樊锦诗等人,弃眼前安逸生活,择西北茫茫大漠;戍边将士们,弃与小家团聚的机会,择边域世代和平;疫情中的医务人员与志愿者们,弃安全的生活环境,择为人民服务……

他们皆身处两难的选择,或是生死抉择,或是苟活与道义的抉择,或是安逸与奉献的抉择,或是小家与大家的抉择,或是个人与国家的抉择……也许他们在抉择时瞻前顾后,也许他们在抉择时果断而不假思索。但是,迟疑是本能,抉择是本心。正是他们的正义之心,家国己任的本心与情怀,让他们在抉择时坚定,在选择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独孤月选择了只身一人奔向小行星,留下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变成了宇宙中一颗万众瞩目的星星。愿我们在抉择时守住初心,不忘本心,心之所向,皆为行之所往。

取舍之间,“爱”不旁观

武汉一考生

《独行月球》中独孤月一次在返回月球基地与营救同伴大袋鼠的两难中经过思想斗争选择后者,这是突破个人利益捆缚后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一次在返回地球和拯救地球的两难中毅然选择后者,这是燃烧生命从而展现的大爱无疆。所谓“两难”,大多难在如何跳过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乃至社会国家利益的沟壑;而所谓“取舍”,则是在利益束缚下对大爱和私爱的选择。取舍得当,是思想境界的升华;取舍局限,则是给心灵套上枷锁。

取舍之间,我们应以个人的孤弱向着无限的大海扬帆起航,感受他人、感受世界,进而感受到自我灵魂的轻盈、自由与高贵。

自私是人类的天性。当我们遇到可能有损自己利益的事物,会想该如何做才能确保自己的损失最少,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倘若对待任何事都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那就把自己局限在了囚笼里,狭隘了前路和远方。这就需要我们向无尽的远方与不尽的人们踏步走去。而这条路上,早已有无数先辈走过,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前赴后继的努力维护并争取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个人利益则化成了一腔孤勇,满心豪情。今天,我们的身边医生、士兵、扶贫干部,甚至是许许多多流于市井的平凡人,他们将自己置于他人之后,用日以继夜、点点滴滴的行动给他人带来如暗夜中一盏明灯般的光亮与温暖。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即跨过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间的沟壑,在此建起大桥亦是对心灵的放飞。

取舍之间,我们应在无限的大海乘风破浪,与世界交流,从而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完成思想境界的升华,从有限的私爱到无边的大爱。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风云变幻的时尚里,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更要有“宇宙事即吾内事”的深刻认识。籍此,我们应注重修养,锻炼自我,完成自我与世界的连通,让自己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呼吸共命运。

人的一生其实都在取舍,关键不在于结果,而在可取舍的过程中思想境界的进阶,与价值观念的升华,即重在突破自我局限,实现与广阔外界的沟通,发现真正的意义所在。

取舍之间,“爱”不旁观,而我希望那时候是长风万里,涤尽尘埃。

于取舍瞬息之间,助时代向上之势

武汉一考生

叔本华曾言:“生命本身便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在这场充满未知惊险的冒险之中,往往会出现进退两难而无可避免的取舍。《独行月球》中的独孤月在独自返航又或营救伙伴的艰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又在苟且偷生与挽救地球之中义无反顾冲向了危险,选择了大义。故以一言蔽之:于取舍瞬息之间,助时代向上之势。

“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于两难选择中的取舍,是对初心的扣问,抑是对道义良知的审判。

“节物风光不相待,碧海桑田须臾改。”当明朝业已危殆,曾执著功名的张岱面临了入主新朝或是誓不变帝的灵魂拷问。然环视当世文人史官,或迫于权势或趋于利䘵,无不在史书中粉饰太平,蝇营狗苟,国史先诬,家史先谀,野史失臆,世界诬亡失实。在如此虚伪的世界中,张岱终坚守了初心与道义,作出取舍。他将人生价值的实现寄托于历史著述中,五易其稿,九正其讹,历经沧年,终甫成《石匮书》,还经史之原貌。正是张岱坚守初心,守住了道义良知,终在两难抉择中作出了无怨不悔的选择,才成就了一代宗师,更成就了一个时代。

“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于两难抉择中的取舍,是对国家大义的坚守,抑是天下大义的倾斜。

在永泊远洋与回归祖国的取舍间钱学森、陆元九、邓稼先等无数功勋们“以寸心寄华夏,将岁月赠山河”,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倚仗外贸与自主创新的取舍间,“天问”问天,“北斗”导航、“嫦娥”奔月、“奋斗者”号万米沉潜成为了最好的回答;在卑躬屈膝与铮铮傲骨的取舍间,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尽展大国气质,体现民族傲骨。

正是这些无数的细小抉择汇聚涓滴而成沧海,故有:天眼洞察忆万年的霞光,港珠澳大桥横路过万里沧海,国际救援延展到异国他人,和平思想叱咤于各色土壤!这,才是吾辈青年之楷模,才是两难抉择之中闪耀着的夺目之光!才是如今大风浪潮大潮滂滂之人和的根潭!

然而,看如今泱泱大世暗流涌动,不正当贸易举措,无理由打击政策仍阻碍着中国大步前行,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使本就微妙的国际格局复杂变幻;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正无时不在对世界进行者两次改造。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是彼此助推的浪涛,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应认真把握两难选择之间的取舍,坚守初心,心怀祖国,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胆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魄,于取舍方寸之间,助时代向上之势。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