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生网报即将开始,择校已经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考研大军的日益庞大,考研赛道愈发拥挤的当下,一个名为“逆向考研”的名词突然出现,引发热议。
逆向考研主要描述的是“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的情况,被形容为“向下考”的逆流。
比如:
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速放缓,而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非常高,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23.2%;
集美大学的报考人数从3000余人涨至6000人,增幅达到了94.48%;
江西农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湖南工商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多所双非院校的报考人数,增幅都达到了50%以上。
不少人认为,“逆向考研”的原因在于学历的内卷。硕士学位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基准门槛早已不是新鲜事。在激烈的竞争下,很多人考研的核心目的已经变成解决学历问题,无所谓学校“出身”了。
▲来源微博
诚然,逆向考研确实从侧面反映出了“就业难”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关注现象,除了增加焦虑,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逆向考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01.“逆向考研”真的是学历内卷吗?
严格来说,考研不存在逆向,普遍是从低分去高分,或者冷门去热门。
比如杭电虽为双非,但在业内就是以电子信息学科群为特色、办学水平高、就业能去华为著称。专业优势+就业前景的双重保障,浙大学生为求稳选择降维打击也不难理解。
能考上985院校的同学都不是傻子,他们愿意降级选择院校,不是逆向,而是避坑!是在权衡院校和专业之后做出的最优解。
一直以来,考研优先选专业还是选院校都是不断有人提出的问题。我们一直秉承的观点是:
先选专业,在实力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更优的院校。
研究生和本科的择校择专业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如果你本科是名校毕业,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好的工作机会。而到了考研阶段,大部分考生都会选择对未来发展有帮助的专业。比如在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环保新能源等行业在疫情的催动下发展迅速。与这些领域相关的专业,比如管理类专硕中的MEM工程管理硕士在近几年成为了报名人数上升较多的专业。
特别是想报考管理类专硕的在职党,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在专业选择上会更加有的放矢。
当然,在对专业没有硬性需求,或者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在能力范围之内考更好的学校。因为名校的标签和光环可能就会跟你走一辈子。
“逆向考研”的本质应该是基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诉求,将竞争力用于自身的发展和突破,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02.逆向不是重点,能否实现目标才是关键
无论你考985/211或者双非,最重要的是“考上”。985/211,双非只是形容词,考不上你就啥也不是,没有人想知道你报的是哪里,大家只知道你失败了。
考上名校对于学历背景一般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件困难事。尤其是如今考研人数暴涨,名校推免比例逐年上升,竞争压力可见一斑。如何选择适合的院校,建议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去判断。
如果你只是为了拿学历,这种想法绝对绝对不丢人,反而是性价比最高且最主流的做法。试想一下,9分的回报自然不错,但拿不到就变0分了。6分虽然奖励打了折扣,可总比没有好。
如果你想专注科研,考研的时候请务必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冲着最有利于发展的科研平台奋斗。
如果你只是“跟风考研”,请你务必三思。研究生并不是逃避的安全港,如果只是想避开社会的毒打,在学校再躲个几年,大可不必,真的。找工作,出国留学、考公考编可能都比考研更适合你。
确定好考研目的后,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把握较大的院校,增加上岸几率。评估报考难度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①计划招生人数:了解历年招生数据,判断招生趋势。
②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与报录比:大概判断出该专业近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③推免人数:如果某一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普遍很多,会加剧考生的竞争。
④复试分数线与复试比:通过复试分数线与复试比综合判断,有的院校复试分数线划得很低,但是复试比高达10:1,甚至更高,说明复试的竞争尤为惨烈。
⑤最终成绩计算方式:建议应试能力较强,表达较弱的考生尽量选择初试占比较高的院校,抢占优势。如果跨考生并且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信心不足,就多考虑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
对于报考MBA、MPA、MEM等管理类专硕的在职党来说,备考的竞争压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而且不存在跨考的问题,逆向不逆向和你们的关系不大。你只管埋头学,往更好的院校冲就完事儿了~毕竟好的平台拥有的资源和人脉能为你提供最大化的助力。
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你抓住的每个机遇,你能考上的院校,对你而言就是最好的选择。人生不是一条单行线,只能一路向前卷到死,有时候只要自己想清楚了,能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退一步海阔天空。
决心卷,那就早点卷;决心润,那也早点撤。成功的路本来就不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