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华为与苹果等手机厂商点燃了二级资本市场的“卫星互联网”、“通信设备”板块。8月31日至9月2日,通宇通讯(SZ002792,股价11.23元,市值45.15亿元)的股价一改低迷走势,上演“三天两个板”式大涨。
据了解,通宇通讯主营业务是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等,是华为的上游供应商,被市场冠以“卫星通信概念股”的称号。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司是否有产品涉足卫星通信领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截至9月20日收盘,通宇通讯的股价已经跌回到8月31日前的低位水平。
下一代网络——6G,将是一个“空天地海一体化”融合的网络体系。要构建“天地一体”,卫星通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家主做基站天线的上市公司,到底与“卫星通信”有多大关系?
“三天两个板”是错涨?
9月20日,通宇通讯又接待了一波券商及基金公司的调研。在这场调研活动上,“卫星通信”相关业务仍然是机构关心的问题。
从时间线上看,8月底,知名TMT行业分析师、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对外爆料称,9月6日发布的华为Mate 50系列将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可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发送紧急短信。9月2日,华为官方发布Mate 50系列预热消息时透露,华为Mate 50系列将支持卫星通信,“向上捅破天”。
各路消息刺激下,A股卫星通信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股价飘红,“卫星互联网”、“通信设备”板块连日上涨。
通宇通讯的股价上涨,从8月31日开始。9月5日,通宇通讯对外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8月31日至9月2日,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涨幅超过20%。经核实,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在这波上涨行情之前,今年年初至8月30日,通宇通讯股价整体下跌了22%左右。
到9月7日,有自媒体发布一则调研视频称,通宇通讯是隐藏在华为背后的天线公司,“华为Mate50手机要‘向上捅破天’,这家天线公司迎来爆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通宇通讯的主导产品其实是基站天线。与通宇通讯形成对比的是,在“卫星通信”被热炒期间,其对标企业盛路通信(SZ002446,股价8.09元,市值73.46亿元)股价却未见显著波动,9月1日和2日,盛路通信股价累计涨幅仅7%。
9月份以来,不少投资者涌上互动平台向通宇通讯求证公司的卫星通信业务布局。通宇通讯方面对此的说法是,公司卫通天线产品主要用于海事、边远、应急场景,配合卫星通信系统,如进行部署,可以实现灾区通讯。公司卫通产品与华为手机暂无合作。
今年8月25日,通宇通讯在接受万联证券调研时曾提到,卫通天线第一阶段相关产品已小批量销售。“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卫星通信领域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公司逐步积累储备相控阵技术,为6G做好准备。”
记者了解到,通宇通讯的卫通产品属于微波天线,服务于卫星地面终端。严格来说,应该属于卫星通信下游应用的范畴。9月20日的机构调研活动上,公司再次强调“手机卫星通信非公司主要研发方向,暂无布局”。
9月21日,通宇通讯的股价继续下探。
基站天线业务收入已连续两年下滑
从业务构成来看,基站天线仍然是通宇通讯的“拳头”产品。公司董事长吴中林于1994年研发出中国第一面板状基站天线,经过在基站天线领域26年的积累,通宇通讯目前是国内外通信天线的骨干企业。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个“拳头”产品收入规模已经连续两年下降。2020年及2021年,通宇通讯的基站天线收入分别是8.53亿元、8.1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25.43%、4.38%。2022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0.07%。
在基站天线领域,华为虽然是通宇通讯的客户,但实际上华为也有自己的基站天线。通宇通讯方面在9月20日的机构调研中也表示,在全球市场,公司的对标公司有华为、凯瑟琳、康普、京信通信(HK02342,股价1.31港元,市值36.42亿港元)、摩比发展(HK00947,股价0.193港元,市值1.57亿港元)、盛路通信等。“对标同行,公司主要靠技术创新和技术引领体现竞争力。”
ABI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球基站天线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全球Top3天线厂商华为、凯瑟琳、康普占据了接近7成的基站天线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华为、京信通信与通宇通讯均进入全球前十。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公司基站天线收入为何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降,及公司有什么举措进一步提升基站天线市占率等问题联系通宇通讯相关人士,其告诉记者,公司暂不接受采访,具体以公告为准。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