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河南新高考】老高考视野下如何看高一选科?新老间的变化?对考研影响几何?

河南新高考,老高考视野下看高一学生的选科

新高考的改革就像灰犀牛,越来越近,它终于来了,对于河南今年的高一新生,已经进入视野之内。2022年6月27日省政府的新闻办发布会,己明确在2025年河南省实施3+1+2模式新高考。

如何跨上牛背牵起牛鼻子,而不是被牛撞翻,是高一新生和家长都在关注的问题。日常中同周围几个高一家长交流,听到最多还是“没谱,懵”。可以预见在今年的高一之后,高考选科是必须完成的一件事,如何才能临阵不乱从容应对呢?

新高考的新在于推倒重建,但重建不等于挖掉地基一切重来,个人感觉3+1+2的新模式更类似于拆掉老房子,在老地基上起新屋。

老高考是文理界限较分明的两个赛道,而新高考是文理之间留了更多交融地带的多个赛道,变的是录取的过程,不变的是终点的高校与专业。

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把高三高考后的专业方向选择前置,在高一之后就要选择,这项高考中最核心的决策整整提前了两年。

笨鸟先飞也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也好,有备而来肯定失误更少。对于这一届高一家长,在省考试院没有公示选科要求之前,最有参考价值的是同样采用3+1+2新高考模式的邻省,河北省和湖北省皆已公示过2024年高考选科要求,大家可以网上从其省考试院官网下载,如果实在找不到,也可以联系我。近日我也会基于这两个省的选科要求,结合河南高考谈谈自己的观点。

参考河北与湖北两省在2024年的选科要求,提取之后汇总出类别如下表:

(说明:1,因为首选科目必须要选,所以灰色部分不管首选了物理或者是历史,都已被包含,相当于重复选项。

2,棕色部分如果首选了物理,虽然不限首选专业,但已包含在首选的物理类中。

3,黄色部分如果首选了历史,虽然不限首选专业,但已包含在首选的历史类中。)

请注意,高校具体的专业选科要求,并不是对应于常说的12种组合。

如果再看14个学科门类,九十余个一级学科,七百多个二级学科,如果从每一个专业选科要求入手(同样专业,不同校选科要求可能不同),实在太乱!

怎么办好!

大道至简,个人感觉可以以三个标签来区分高校所限制的选科要求:

1,自己特别想要的专业在什么选科组合?

2,自己可以接受的专业在什么选科组合?

3,自己拒绝的专业在什么选科组合?

干掉自己拒绝专业所在的几个选科组合后,确定取舍的方向就呼之欲出。

【综合观察河北湖北两省的招生高校选科要求,感觉大部分原文科专业在新高考中向理科生开放,从概率上文科型专业可能更难考。而理化类选科要求的专业,在新高考中形成了新的壁垒,限制了原理科部分考生进入赛道,会相对容易一些。】

另外,近日闲时,计划结合河南省老高考的专业录取结果,将对应的其它省份选科要求代入,具体专业具体剖析,需要的学生可留意。

河南新高考,从临床医学专业看新老间的变化

新高考的新,在于赛道的改变。

当然,还有很多不变的东西。考生的基本盘不变,招生的高校及专业也基本不变。也就是说,入口与出口的要素没变,变的是中间的过程。

对于初次试水新高考的2022这届高一学生,选科时明了这一过程中变了哪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泛泛而观,总之是隔靴搔痒,从具体一个专业观察,则容易触及实质。

下面以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具体对比。

2021年招生临床医学高校的选科要求(一)

临床医学选科要求(二)

参考河北省与湖北省2024年高考选科要求,对应2021年河南省理科一本招生专业,汇总整理后如上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如果想要读临床医学专业,物理,化学是绝大部分高校的限选科目,另外少部分高校要求限选生物。

仅有三所高校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不要求化学。

再看一下老高考中文科中这类专业的要求:

老高考文科临床医学类对应的选科要求

对于专业方向明确的高一新生,对于想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看过上表,我相信确定选科方向已不是问题。物理与化学是必选科目,就这么简单。

对于3+1+2的选科组合,参考高校提供的选择信息,汇总后现有以下表中类型。

在具体选科时,个人感觉了解每个组合涵盖多少专业这个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点,重要的是结合自身优势,确定自己以后可能的专业方向,能确定到具体专业更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匹配选科组合,则水到渠成。

新高考的新,不过是把确定专业的这一个高考必选题,提前了两年。

高考与考研,对大一新生的一点思考

用一句话来概括高考升学中的信息差:不由感慨,当你还在仰望一座高山的时候,人家已经在山顶俯瞰整个世界了。

从高考到大一,是结束也是开始,在这个过程之中,影响未来几年新一届学生的,不仅仅是高考分数的差距,更深远的还有见识上的距离。

高考报名及录取人数历年变迁统计

借用一个前人总结的高考人数及录取数统计,可以直观发现,而今的高考对于一份大学学历来说,早已失去了十年二十年前那种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区分功能,或者可以讲,只要你想去读,你就可以拥有大学的学历。在人人有饭吃的年代,温饱已不再是问题,在人人有车开的年代,你能开动什么车才是问题。所以,能不能够读研,能读什么校的研,已成为大一入学后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科学历的通货膨胀,将高考的一大半分层功能,转移到了研招中。

近年研招报录比

大学毕业生近一半人选择读研,只有1/4人抢到了机会,1:8的比例,基本接近社会中普通人与管理精英层的现实。

高考是以省为界的分蛋糕。基本上无论当年省内有多少人参加高考,同一省内的蛋糕大小基本不变。当你目标明确,在周考月考中反复的卷,比如河南省,只要你能最终卷到理科1万名之内,文科三千名之内,努力3年后,当你挤掉省内其它考生,你所处的位置绝对不会差于,大部分其它省份的顶层考生。

考研是全国一盘棋,先报志愿学校后考试,第一志愿未录,再进行调剂。这时再没有地域分割的局限,如果你认为高考时限制了天空的高度,此时可天高任鸟飞。

考研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考前赛道的选择,选定了一所高校后,就决定了你要同全国选择这一赛道的所有考生竞争。这样就出现了某些大家认为的天坑专业过国家线即录取,某些热门专业即使考400分也只是陪跑的结果。选择大于努力,这是大一就要有的认识理念。

如果说高考是大家组队冲锋,那么考研就近似于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考研没有一模二模三模的阶段性横向对比,考研只有初试之后过线不过线那个路口的成绩揭晓。高考考的是一家人的团结一心,考研考的是一个人自我努力向上的坚定信念。

来源 | 本文来源于头条号《风声林语》内容。

声明 | 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