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王婷婷
全文共3311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简称“棠外”)有两项校记录被刷新了:
一是学校高三毕业生黄心钰取得文科672分(不含加分)的特高分,在今年已知的公开信息中,没有比这个分数更高的了;二是学校高2022届文科“最强一班”创下一个班就有3人裸分考取北大的记录。
用棠外老师们的话来说,这份丰收的喜悦,如同征战赛场的运动员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见证了属于棠外的一个新篇章”。
致敬摆渡,共话丰收。这份被载入校史的“双记录”是如何创造的?这个班的教师团队又是如何组成?丰收的背后,三年来又付出了怎样的耕耘?
9月, 由红星新闻·成都商报·成都儿童团·成都商报教育发布共同启动的“寻找成都金牌教师战队”大型报道组,第一站走进了棠外,并寻访到创下这个纪录的教师战队。
教师战队: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2022届“最强一班”
战队成员:
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李治君
从业19年,带过7届学生,培养清北学生10余人,连续三届带出双流区总成绩第一名,培养四川省数学单科成绩第一名7人次,其中满分6人。
语文老师高阳
从业30年,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带过10届学生,培养清北学生15人。
英语老师刘小红
从业28年,高级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带过14届学生,培养清北学生10余人。
政治老师左晓华
从业21年,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培养清北学生3人,培养“985”学生36人。
历史老师冯永政
从业34年,高级教师,带过15届学生,培养清北学生10人。
地理老师黄强
从业13年,带过4届学生,成都市优秀教师,双流区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清北学生4人。
“最强一班”有多强?
班级高考平均分610分,超重本线72分
“2022年高考,四川省文科一本分数线为538分,全省文科600以上共计1775人。棠外‘最强一班’全班共31人参考,全班平均分为610分,超过一本线72分。31人全部上‘211’(重点大学),26人上‘985’(重点大学)。其中,黄心钰672分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罗晋宇652分被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陈红翰647分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录取……”
也许是教数学的原因,在谈到今年棠外高2022届文科“最强一班”取得的高考成绩时,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李治君依然清楚地记得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分数。
被北大录取的三位棠外学子
(黄心钰、罗晋宇、陈红翰)
31个学生,也没有辜负“最强一班”这个名号。2022年的高考考场上,学校两项校史被这个班的学生打破:
班长黄心钰,拿下文科672分的特高分成绩,并被北京大学录取。在今年公开的已知信息中,全省文科考生没有比这个分数更高的。而且就分值差距来看,黄心钰同学比四川省其他文科特高分考生还高出了11分。
另一个纪录是一个只有31人的文科班,最终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
让班主任李治君反复提及的,还有全班孩子的平均分。文科综合满分300分,这个班的平均分是226分;总分750分,这个班的平均分是610分。李治君说,这个记录,是全班31个学生共同创造的,“棠外虽然也是非常早的一批国家级重点高中(注:现在已没有国重、省重的说法,而是“省一级”“省二级”),但毕竟不在主城区,所以,当初的生源并不占很大优势,但是,这31个娃娃,硬是凭借三年拼搏,实现了逆袭。”
6位老师如何组的队?
合理搭配,经验、特点、实力
一个都不能少
虽然李治君把功劳都让给了31位学生,但是高中师资对于学生提分有多重要,这是无需赘言的。
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从客观来说,这个班的生源,在三年前相比的话,肯定比不过一些传统最强高中,但是,这已经是棠外当时录取的比较优秀的31位学生。因此,为这个班配备什么样的师资,学校和年级组也花了很多心思。
这既是一个学校的排兵布阵,其实也暗含着一个初升高的选校逻辑:如果分数不是占绝对优势,在传统强校可能只能去普通班,但是在一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高中里,可能就能进入师资搭配最强的班级。
棠外2022级“最强一班”的师资就是这样来的。
“最强一班”全班同学合影
据介绍,棠外在组建“最强一班”之初,针对师资如何搭配,充分考虑了教学经验、教师年龄、教师特长、性别比例、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最终,“100%有毕业班经验、平均教龄约24年”的6位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数学李治君老师、语文高阳老师、英语刘小红老师、政治左晓华老师、历史冯永政老师、地理黄强老师。
李治君是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也是同学们口中亲切的“君哥”,外号数学界“李云龙”,“很有带兵的范儿,说一不二”。谈及如何让学生们服气,李治君的方法并不复杂:“把课上好,让学生成绩看得见地进步,学生自然信服你,而且心服口服。”至于做班主任,他的办法是“抓大放小”,只管两点:第一,学风要浓,第二,班风要正。
相较于李治君的“李云龙”式的带兵,语文老师高阳则更像和风细雨。她教语文的风格是“既来自书本,又不限于书本”,“教育是无边界的,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处处是课堂”。多年来,高阳一直都在致力打造“无边界课堂”,比如人家高三都在忙着做题,她却在忙着组织孩子们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孩子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中学生主题征文活动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之美,提分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英语老师刘小红的特点,则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学生们的话来说,“怪招”很多,尤其擅长用“独门秘诀”带领学生记单词。“比如ambitious这个单词发音有点像‘俺必胜’,而它的意思是有野心的,这样一来,学生记忆单词就成了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
政治老师左晓华的教学风格,和高阳比较类似,“绝不带学生只啃书本”。“书本知识始终是比较书面的,我更愿意把生活当中的一些现实案例和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思考,并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揉碎书本”这件事上,地理老师黄强干得更加彻底,他不但不依赖书本,而且是专门花费心力,把原本的课程框架全部都打碎,重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用生活化的语言,用学生们可感可知的身边知识,重新把生硬的地理概念装进去,讲得灵活亲切,让同学能够学得进去。
没有一个高中老师敢说自己不在意学生分数,但是,历史老师冯永政也很在意孩子们是否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当讲到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等可以“古今参照”的知识点时,冯永政坚决反对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联系当下现实,甚至联系未来想要攻读的专业方向,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的思考与规划。“听冯老师的课,经常都像在穿越,他讲的明明是历史,但是总觉得这些事鲜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身上。”
6位老师如何产生合力?
拒绝独行侠,是“合伙人”
关于用人之道,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很强,未必能产生最大合力。那么,当6位都很强的老师搭配在一起时,又如何创造最大合力呢?
班主任李治君说,从大家首次互相确认“队友”身份后,6个人就明确了一个共识:高考打的是整体仗,讲究的是“全局观”,孩子们3年后不是比单科成绩,而是要比综合成绩。
因此,每次月考后,6位老师都会聚在一起研讨,针对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短板,就目标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比如,某个娃娃数学差了点,那就数学老师来安排补差,其他老师作出相应协调。不管是哪位学生,不管是哪科存在问题,都采用同一个道理,最终来让学生们能力更均衡,就是那个经典的木桶原理,只有每个木板都够长,装的水才能足够多。”
“最强一班”全班同学合影
今年考上北大的陈红翰,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在刚升入高三时,陈红翰遭遇了一段政治学习的低谷期,政治成绩一度在班级下游徘徊。经过6位老师综合协调,在保证其他五门不掉队的情况下,政治老师来带着陈红翰集中精力进行政治的攻坚,最终这个偏科的优生终于赶了上来,高考也拿下了647分的好成绩。
当然,还有很重要一点,“最强一班”不只是成绩强,特长也很强,这也是李治君带班的风格之一,“成绩能帮学生走好一步,但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帮学生走好一辈子”。所以,这群平均600多分的学霸里,还有钢琴高手、篮球高手、象棋深度爱好者,用李治君的话来说,“希望‘最强一班’的学生不只是高考最强,更希望他们能全面发展,走好自己的最强人生。”
END
排版丨周怡心
2022成都儿童团升学公益服务季已经启动!
看不懂升学政策?找我们!
想深入了解某所学校?找我们!
在几所学校里纠结?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