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回顾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基金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基金业十年高质量发展专题报道。
十年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资产管理规模突破27万亿元,翻了13倍。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潮流中,一批新锐基金公司在这十年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行业领军。其中中欧基金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中欧基金成立于2006年。随着公司首推员工持股、股权激励、事业部制改革,一批优秀人才汇集中欧。
业内对中欧基金的评价是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聚焦长期业绩的多策略投资精品店。秉承“真心,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中欧基金坚持基于基本面研究的长期投资理念,聚焦长期投资业绩,用长期业绩说话。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他指出,过去10年来,受益于社会融资加快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以及以注册制为中心的资本市场改革、众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投资标的上市,基金行业在实现大幅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助力了资产管理行业顺利完成净值化转型、并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刘建平看来,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稳定器”,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欧基金总经理 刘建平
展望未来,刘建平认为,公募基金在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提升资产管理专业度、实现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转型、引导居民财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智能投顾服务,以及满足居民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吸引全球资金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取得三大突出成果
中国基金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表示,10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结合基金行业来看,过去10年最大变革和成果是什么?
刘建平:首先,加快社会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从而推进以注册制为中心的资本市场改革,众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投资标的实现上市融资,为基金行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可投资标的;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有助逐步降低融资杠杆,权益投资性价比提升。作为面向中小投资者的专业权益投资工具,公募基金行业是社会融资方式转变的受益者,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行业自身的高速发展。
其次,资产管理行业顺利完成净值化转型。过去几年间,我国居民理财市场虽然经历了快速发展,但市场中以刚兑型理财产品为主。通过净值化转型,这些刚兑型理财产品被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净值化”产品所替代,推动居民资产配置意识觉醒、刚兑风险缓解,有效防范金融脱实向虚,助力资产管理行业,特别是基金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最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落地。过去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不均,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金负担相对较重,推动个人养老金落地对于增强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结合海外经验和个人养老金定位,我们认为公募基金或将成为个人养老金未来主要的投资品种之一,将受益于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践行高质量发展 实现财富管理转型
中国基金报: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基金公司过去几年主要从哪些方面践行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发力?
刘建平:从过去几年看,基金公司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践行高质量发展。
第一,积极开发多品类产品,以适应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从居民财富管理角度出发,在总量上,通过发展权益基金不断提升居民的权益投资占比;在结构上,居民的理财需求已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于FOF、MOM、REITs、养老目标基金、中低波动型产品等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公募基金管理人也积极参与推进了这些产品的创新开发,进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第二,从支持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国内经济动能正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化,权益融资比例不断提升,基金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提升权益基金规模,并通过开发出一些定期开放、持有期等模式长期属性的基金产品,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稳定的资金。
未来,公募基金还将从如下几个领域进一步发力:
第一,提升资产管理的专业度。与海外顶尖资管机构相比,我国基金行业在专业度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未来行业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在服务大体量资金的同时,保持创造超额收益率的能力,力争实现稳定的长期业绩。
第二,实现从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的转型。《意见》指出,未来部分具备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从过去的传统资产公司向财富管理业务进行延伸。作为产品的提供者,基金公司在做好产品的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帮助其实现投资目标。在此过程中,投顾服务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作为连接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的重要桥梁,投顾服务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投顾业务的全面推进有助于改善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公募基金行业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能否以贵公司举例?如何结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要求,在做好资产管理人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刘建平:资产管理连接着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其本源就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的使命。顺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提升权益基金规模并引导权益基金投向国内经济动能的转型方向,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最主要方式。以中欧基金为例,公司近年的产品特别重视在新兴产业方向的投资机遇,先后布局了多只主要投资新经济方向的主题基金。
此外,公募基金也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为引导居民财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例如通过基础设施REITs创新,既有助于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提高周转效率,也拓展了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创设了一种全新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类别;此外,在运作中公募基金可以通过设置定投、锁定期、惩罚性赎回费等机制,拉长资金的投资期限,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稳定的资金。
受之社会,用之社会。秉承“真心,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中欧基金发起设立中欧基金真心公益基金会,日前已获上海市民政局批准。基金会主要向生活困难群众、困难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和特殊困难老人等群体提供资助。截至2021年末,中欧基金近年来投入公益慈善项目的资金量累计超过3500万元,覆盖助学助教、扶贫赈灾及社会养老公众课题研究等多个领域。
中国基金报:在参与社保、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三大支柱建设上,公募基金行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刘建平:公募基金是社保基金、第一、第二支柱养老金重要的投资管理人,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公司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的规模已经达到4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50%。
近年来,公募基金着重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领域发力。养老目标基金问世四年来规模已破千亿,服务投资者户数超300万,产品线实现了各风险类别和各年龄段的全覆盖。
未来公募基金服务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中还将发挥如下作用:
第一,个人养老金定位补充养老。长期来看权益资产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未来权益投资在个人养老金中有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公募基金作为市场中专业的权益投资者,一定要发挥自身投资专业度的优势帮助个人养老金更好地实现财富管理。
第二,个人养老金资产配置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仅凭个人难以实现,需要专业的投顾机构帮客户做好养老配置。公募基金从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转型,以投资顾问的角色帮助个人养老金做好资产配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中国基金报: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步向机构化转变。公募基金持股比例显著上升。如何看待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这一层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刘建平: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稳定器”。一方面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对投资标的投资价值有更为理性和清晰的认知,帮助准确定价,避免投资标的价格长期偏离价值;同时公募基金也是中长期投资者,交易出发点多是出于长期基本面价值的变动,不追求因异常的短期因素而进行交易,在其持股比例显著上升的情况下,能够起到稳定市场、平滑市场非理性波动的作用。
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主要谈两点:
首先,2021年机构持有国内主动股票业务单元(银河证券口径分类)的规模持续上升,这里的机构主要包括保险、理财以及信托等。让机构资金进得来,留得住,主要依靠明晰的产品特征和基金经理风格。机构客户是一批专业的投资者,具有清晰的投资目标和资产配置框架,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更青睐风格明晰且在这类风格中具有长期稳定超额收益表现的基金。中欧基金致力于打造“多策略精品店”,利用自身权益投资专业度优势,通过清晰多元的投资风格,聚焦长期投资回报,在机构委托投资业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其次,未来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类中长期资金,我们对于第三支柱的理解是:个人在税收激励驱动下通过较长时间的投资和积累,获得一个有品质的老年生活,其业务实质则是通过账户制形成了一笔具有相当长期限属性的投资资金。在长期视角下,权益投资的性价比显著提升,提升个人养老金投资中的权益资产比例是我们认为“难而正确”的事,也是我们将继续坚持的事。作为国内首批创设养老目标基金的机构之一,中欧基金目前主打根据客户退休年龄创设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产品线,这类基金在初期具有较高的权益比例,随着客户年龄增长逐步降低权益比例,最终在临近退休时将权益比例降至较低水平。如何让客户接受这类产品并不容易,我们会通过与投资者的密切沟通,引导投资者切换长期视角看待该账户的投资,努力做好长期业绩,力争持续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盈利体验。
中国基金报:在大资管领域里,相比其他资管产品,公募基金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投资群体。你觉得国内基金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观念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如何更好地向投资者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刘建平:首先,国内基金投资者的投资理财观念在逐步觉醒。在共同富裕的主题下,投资理财在居民生活中的必要性不断提升,各类资管产品都获得了大量新增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和资管机构迎来资管需求的长期增长。以公募为例,基民从2015年约2亿人增加至2022年一季度末约5.4亿人,渗透率从16%快速提升至38% 。
同时,基民对基金的认知度出现了显著的提升。中欧财富公布的《2021年公募基金投顾白皮书》调研数据,基金投资已经超过股票投资,成为受访投资者中最受欢迎的投资方式,73.0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基金投资行为。此外,投资者逐步认同配置权益类资产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的必要性,且开始对权益资产的波动和回撤体现出一定的容忍度。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应当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基金管理人应当坚持长期基本面价值的投资研究方法,通过团队分工协作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有价值的“洞见”,努力为投资者持续创造超额收益。
第二,在基金投资运作上,需要保持投资风格稳定,只有让投资者清楚地知道买的是什么,才能拿得住,拿得久。
第三,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固然艰难,基金管理人还应当持续践行投资者教育并做好投资者陪伴服务。中欧基金今年正式推出副品牌“中欧陪伴+”,致力于打造行业内高质量、体系化、有创意的投资者教育服务。不挂钩基金销售,“中欧陪伴+”围绕中欧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全旅程,通过包括直播、图文、短视频、超短视频等各种创新易懂的投教方式,在售前、中、后各个触点中帮助投资者学习投资知识,掌握并防范风险,树立正确、理性的投资理念。
在改革、创新、开放中谋求更大发展
中国基金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困扰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一大问题,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与破解之法何在?行业应该如何做?
刘建平:影响“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去我国基金行业中投资顾问角色的长期缺位,大量投资者缺乏专业指导,投向与自身风险收益不匹配的产品,导致最终产品表现与预期不符。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不难发现,投资顾问对于改善投资者盈利体验大有裨益。
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一是过往国内投资者没有为顾问服务付费的习惯,投顾按照客户保有资产而收费的可接受程度有待进一步验证;二是公募基金定位于服务大众,面向的客户数众多,如果直接照搬海外传统投顾模式需要解决产能问题,通过线下推动将产生较高的人力和场地成本,几乎不具备可行性。
在我们看来,智能投顾服务可帮助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一方面智能投顾基于模型和程序,更新迭代以及扩大服务产能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适合在我国推广;另一方面智能投顾能够通过调整输入参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面,迎合客户的多元化基金配置需求。
中国基金报: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未来行业竞争格局预计会有哪些变化?作为行业大型基金公司,贵公司会有哪些创新尝试?
刘建平:一些公募基金主业发展较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将由资产管理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做延伸。这类机构的发展路径在海外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富达(Fidelity)是一家早期以主动管理能力见长,追求长期业绩的资产管理公司,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相较其他资管机构而言,这类机构由于更接近客户,能够更大程度提升居民财富管理体验。
《意见》中也为基金管理公司如何向财富管理业务延伸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开展投顾服务。投顾服务能成为连接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的重要桥梁,更有效地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其全面推进有助于改善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对中欧基金来说,公司旗下中欧财富作为首批投顾试点机构之一,在试点的两年多内积极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优化客户投资体验,探索与投资者共赢的发展路径。
我们认为,基金管理人将发展出特色化的资产管理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资产管理人都要成为一家基金超市,资产管理人可以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方向发展特色化的资管业务,比如有的擅长主动权益,有的擅长被动投资,有的擅长资产配置等等。对行业而言,管理人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再同质化,产品更加丰富;对客户需求而言,管理人提供匹配自身能力禀赋的产品,有助于改善客户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
随着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的日益壮大,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都会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外资基金公司也会加入,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中国基金报:基金行业国际化步伐一直步履不停,未来在国际业务“走出去”、“引进来”上有哪些工作?
刘建平:“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公募基金行业国际化方向的重要手段。
首先谈“引进来”。海外基金行业发展历史较长,在业务模式、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虽然发展超过20年,但在过去很长时间,规模都不大,特别是权益基金,直到最近几年规模才有显著发展。随着规模发展,如何管理大规模资金、如何做基本面投资、以及投研团队如何协作等,都将成为值得我们努力研究的课题,我们需要学习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更好地管理大规模资金。再比如,在养老三支柱和REITs这些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的公募基金新领域,公募基金管理人经验相对不足,亟待从海外市场学习他们的投资和运营经验。
“引进来”重要,“走出去”也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提升对当地市场的投研能力,不断开发高质量的QDII产品,服务于国内居民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走出去”让全球的投资者来配置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优质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稳中有升,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
《高端访谈》往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