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第一家门店落地三年半后,Tims中国(NASDAQ:THCH,股价7.29美元,总市值12.06亿美元)迎来了敲钟时刻。
9月29日晚间,全球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中国业务(“Tims中国”)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据了解,Tims中国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以下简称“Silver Crest”)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8日合并完成,并于9月29日9点30以股票代码“THCH”在纳斯达克交易,开盘价5.87美元。
截至9月29日美股收盘,Tims中国跌8.76%,收盘价7.29美元,总市值12.06亿美元。
Tims中国方面表示,其将利用此次融资金额,继续拓宽业务,深耕国内咖啡市场。
作为老牌咖啡品牌的分支,2019年入华之后,Tims中国始终坚守以线下门店为主的发展策略,或是为了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2020年5月,Tims中国收获了来自腾讯的独家投资,发力线上渠道布局。
与此同时,Tims中国采取了高速拓店的打法,并追求在咖啡赛道达成“规模效应”。2019年2月,Tims咖啡在上海落地中国第一家门店。20天后,第2家店开业;50天后,第3家紧随而来。
早在2019年4月,Tims咖啡中国CEO卢永臣便曾表示,餐饮连锁都需要规模,“有一定规模,完善的供应链,才能摊薄整个成本,逐步实现盈利。”
上市之后,Tims中国依然会保持高速拓店的节奏。今年5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卢永臣表示,在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初,Tims咖啡的计划是在未来10年开出1000家门店;但在收到市场的积极反馈之后,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未来计划是到2026年底,开出2750家门店。
不过,截至最新公布的数据,Tims中国尚未达成盈利。根据招股书显示,Tims中国2019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5725.7万元、2.12亿元、6.4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1.9%、203.4%。与营收同步增长的是亏损,2019至2021年,Tims中国的净亏损分别为8782.8万元、1.43亿元和3.83亿元。
招股书截图
在高速拓店带来的资金压力之下,Tims中国自然迫切需要通过上市“补充弹药”。因此,上市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盈利就显得更为迫在眉睫了。
同时,在充满潜力的中国咖啡市场,Tims中国想要的自然不会只是一个“参与者”的角色。那么,这个姗姗来迟的玩家,能否带着它的“小红杯”,成为国内咖啡市场的“新一极”呢?
不算平坦的上市路
与从0到1全新起步的新消费品牌相比,Tims中国“来头不小”。
据公开资料,Tims中国是由Tim Hortons母公司RBI(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和笛卡尔资本集团(Cartesian Capital Group)于2018年合资成立,于2019年2月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咖啡店,定位在每杯售价15-30元人民币价格带的咖啡市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中国大陆的21个城市拥有390家门店,其中自营店数量从2019年12月31日的31家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373家,三年间店铺数量增长超10倍。
而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5月,Tims中国在全国拥有近450家门店,已进入25座城市。当时,Tims中国已在上海开店将近200家。
上市之前,Tims中国亦屡获资本加持。公开资料显示,Tims中国入华以来,连续获得过3轮资本加持,投资方不乏腾讯、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
事实上,在上市之前,Tims中国经过了不算短的筹备期。早在2021年下半年,就多次传出Tims中国有意赴美上市的消息。
2021年8月,据Silver Crest在美国证监会披露的公告,Tim Hortons中国将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合并。据Silver Crest在当时披露的公告,这笔交易将使Tim Hortons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包括债务在内的业务估值约1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33亿元)。双方的合并预计将在该年第四季度完成。
据北京商报报道,2021年12月15日,TH International Limited(即“Tims中国”)宣布获得资产管理公司的上市前融资。另外,Tims中国还宣布收到了首批上市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IPE”)承诺,这些投资承诺会在Tims中国与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合并(简称”上市合并”)时完成出资。
据悉,该投资方的融资方案包括以可转债形式立即注入5000万美元资本,并可以以上市合并价格的15%溢价转换为Tims中国的股份。此外,该投资方会参与PIPE轮的投资。与此同时,Tims中国宣布了几家现有投资方对PIPE的投资承诺,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和钟鼎资本等。
记者发现,2021年12月13日,Silver Crest已经在美国证监会网站披露了相关信息。据相关报道,Tims中国董事长Peter Yu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我们有一些灵活性,因为合并过程花费的时间比我们希望的要多一点”,他还表示,预计SPAC交易将在第一季度完成。这项投资将帮助该公司“在我们完成合并期间继续增长”。
今年3月,Tims中国的上市进程又起了波澜。3月10日,Tims中国宣布获得共计1.9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9亿元)的额外融资承诺,同时把入场估值下调至14亿美元,并将与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的合并协议终止日期延长至2022年6月30日。
终于,到了今年8月18日,空白支票公司(SPAC)Silver Crest大多数股东批准了其与Tims中国合并上市的计划。
Silver Crest股东特别会议投票结果
与传统IPO不同,Tims中国选择了不算常见的上市路线,即“SPAC+PIPE”组合上市模式,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SPAC+PIPE”是指拟上市主体通过与SPAC合并的方式实现上市,并同时进行PIPE实现上市时融资,最终达到与传统IPO一致的目标。它的优点就是上市进程大大加快,减少了诸如路演等费时费力的环节。
德勤《香港SPAC上市必需指南》提及,SPAC是指利用IPO筹资及其他融资(包括近年来蔚然成风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PIPE”)收购一家私人运营公司而所成立的一家全新公司。IPO所筹集的资金会存入托管账户,而SPAC管理团队力求在SPAC治理文件规定的期限内收购一家在特定行业或地域营运的私人公司。
如果SPAC完成收购,目标公司会承继SPAC的上市地位,并正式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拆解“小红杯”:Tims中国找到自己了吗?
据悉,上市之后,Tims中国将继续深耕国内咖啡市场。回顾Tims中国的入华路,毋庸置疑的是,Tims中国对中国市场予以了足够的重视。
卢永臣曾向每经记者提及,Tims中国红枫叶的Logo是为中国市场独创的,由此可见品牌公司总部对中国团队的信任。“除了Logo的设计之外,在产品的研发、门店的设计、数字化运营等方面,Tims中国团队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卢永臣说。
随着门店的逐渐增多和登陆资本市场,Tims咖啡难免会被放入整个中国咖啡赛道进行审视,“小红杯”究竟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除了“出生加拿大”,与星巴克、瑞幸等中外头部选手相比,“小红杯”又有什么不同?
记者发现,在价位上,Tims中国经过了“精心设计”。由于价格带位于15到30元之间,国信证券在研报中认为,Tims咖啡在中国定位偏中端,卡位星巴克与瑞幸之间的价格档。
对于这一定位,卢永臣曾向记者表示,这是入华之前团队对市场研判后的结果。
“当时,主流的咖啡品牌都定价三四十元一杯,我们认为这样的定价太高了,在这样的定价下,咖啡无法成为日常消费品。”卢永臣说,“就中国消费者的收入而言,我们认为咖啡应当更加平价和亲民,所以我们把Tims经典的鲜萃咖啡价格设计在16元起,意式咖啡的价格也在20-30元左右,能够在兼顾品质和性价比的情况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
此外,据Tims中国方面介绍,在门店上,为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需求,Tims中国主要部署了三种不同的店型,即旗舰店(金枫店)、标准店(红枫店)和Tims Go(捷枫店)。与此同时,Tims中国也与合作方如麦德龙开设Tims Go店中店,中石化易捷开设Tims Express小店,将Tims开进了超市和加油站,以覆盖更多咖啡场景。
据有关报道,Tims旗舰店面积通常在200平米左右,主要作为城市首家门店,扩大品牌影响力。标准主力店型面积在150平米左右,在购物中心、社区、园区、写字楼宇都有分布。其中旗舰店与标准店都提供全系列的新鲜制作餐食与咖啡饮品。Tims Go和Tims Express则都是小店模式。
对于Tims中国当前的门店布局,国信证券相关研报总结称,Tims主要以旗舰店(金枫店)、标准店(红枫店)布局第三空间市场,同时通过Tims Go(捷枫店)满足即买即走的消费需求,2021年底三者分别对应30家、275家和85家,其中约95%为直营店,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占比约60%,仅上海就占35%)。
从各类型门店的布局数量可以看出,当前Tims中国主要还是以标准店为主,虽说同样提供第三空间,价位的区别,令外界很容易将其与星巴克区分开。
与价位比己身更低的瑞幸相比,Tims中国也打出了差异化。
CIC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Tims中国和瑞幸二者均强调数字化运营和性价比。从商业模式来看,Tims中国现阶段仍以标准店型为主,相较更关注咖啡质量和产品体验,而瑞幸店型以自提小店为主,更注重购买便捷。
不过,重资产的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Tims重资产的模式在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很容易受到波动,连续几年的亏损也说明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拓店上,与积极拥抱加盟商下沉的瑞幸相比,Tims中国目前还是以直营店为主。
此外,在产品上,Tims中国也力求打出特色。
上述研报提及,咖啡之外,Tims通过增加暖食、推出地域特色食品、降低甜品甜度等方式进行本土化改良,食物销售占约30%,早餐套餐约20-35元。另据记者了解,Tims过去每年开发超过30多种新产品。此外,2022年预计有70多款新品面市,每一款面市的新品后面都有8-10款试验产品。
在数字化方面,根据招股书,2021年,该公司的数字订单,包括外送和自提订购,约占公司拥有和运营门店收入的73%,比2020年的约64.2%增长了8.8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12月31日,Tims中国注册会员约为600万,比2020年12月31日的230万增加了154.7%。
摆在面前的盈利任务
经过三年多的耕耘,Tims中国虽说已经赋予“小红杯”一定的差异化形象。但受到入局稍晚等因素的影响,在门店数量上,其依然与竞争对手存在不小的差距。
8月8日,瑞幸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瑞幸净增新店615家,总门店数达到了7195家(其中自营门店4968家)。
此外,9月27日,星巴克中国发布消息,星巴克中国第6000家门店在上海开业。随着该店的开业,上海也成为全球首个星巴克店数突破1000家的城市。星巴克中国表示,计划至2025年共开设9000家门店。
上市“补充弹药”之后,Tims中国将继续线下门店的扩张。根据此前披露的文件,截至2026年,Tims中国计划开出超过2750家门店,也就是说,其每年平均要开出500-600家左右的新店。
与瑞幸相比,这个拓店速度并不算快,但如果能按期完成任务,Tims中国在国内市场大概率将获得更强的存在感。
除了任重道远的拓店任务外,摆在Tims中国面前的还有盈利任务。
此前,卢永臣曾对记者表示,Tims中国的门店整体基本是盈利的,“我们追求有盈利的增长。”不过,根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年底的数据,Tims显然面对着不小的盈利压力。
在招股书中,Tims中国将亏损归结于疫情影响、原材料上涨的原因,然而,在实际运营中,Tims中国或许遇到了一些压力,比如,当前阶段,Tims中或需要克服租金等成本攀升的挑战。
今年8月,卢永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近几年,中国的各项成本都在不断攀升,无论是人力、房租,还是原材料等成本都在上涨。他表示,希望目前的业主们能够更理性些。据卢永臣观察,这个行业的房租每年都会上涨3%~5%左右。
显然,每新开出一家门店,Tims中国就需要有所投入。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类型门店的开业成本不尽相同。根据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新店初始投入装修为软装加设备,标准店为150万元,Go店开店成本为50-60万元;回本周期方面,标准店为1.5+年,Go店为1+年时间,Go店回本速度快于标准店,利润更多。
不过,不同类型的门店的营收也有高低。标准店营业额方面,根据纪要,上海爱琴海店周末营业额为3万元,工作日为1万元;Go店营业额较低,为3,000-4,000元,营业额较高的Go店为7000-10000元。
事实上,如何平衡规模扩张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几乎是所有布局线下的咖啡品牌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不过,在卢永臣看来,规模扩张和达成盈利,并非是相悖的关系。
对于成本控制问题,卢永臣曾对外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规模优势,把各项成本分摊掉;另一方面是通过数字化能力提高效率,精细化运营。
对此,张辰恺表示,对餐饮行业而言,人工与房租成本刚性上涨是长期存在的事实,因而克服成本上涨,保持优势以取得行业领先的利润率,是公司护城河的重要来源。
张辰恺表示,门店的规模化以及品牌力的增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原材料的议价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毛利率,且因为密集的门店网络摊薄物流成本,同时也能在房租上取得一定的优惠和议价。
“当然,回顾星巴克净利率波动上升的历史,咖啡企业净利率的上升也离不开门店本身运营效率的提升,包括通过一系列标准化SOP和数字化改革,从而去提升坪效、降低费用。”张辰恺说。
值得一提的是,据Tims中国方面向记者表示,其正不断优化经营成本。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自营门店层面,食材成本占比从2019年的44.9%降至2021年的33.7%;租金占比从39.0%降至24.0%。公司总部层面,管理费用占比从2019年的89.2%降至21年27.2%;市场费用则从14.0%降至7.8%。
另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到2021年自营门店调整后EBITDA分别为1351.9万,2021年2746.7万,同比增长103.2%,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战事才刚刚开始
或是感受到了盈利压力,目前来看,Tims中国正在变阵。
去年11月,Tims中国宣布与物美集团及麦德龙集团的合资企业麦德龙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在这一合作关系下,Tims中国将持续在全国各地的麦德龙中国门店开设Tims Go捷枫店,这是Tims中国门店形态中的便捷门店模式。
今年7月,Tims中国又表示,与中石化易捷旗下易捷咖啡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探索在部分易捷咖啡门店开设小型Tims咖啡店(即Tims Express)。
9月29日,卢永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Tims Go和Tims Express的投资模式更轻,选址上会更灵活,例如Express我们只需要20平米左右能够设置一个柜台就可以了,所以可以渗透到一些我们认为有着不错的人流和咖啡需求、但同时又受限于很多条件没办法开出更大门店的地方。”
这不但意味着Tims中国在门店类型上更接近瑞幸,或也意味着Tims在国内有了更多下沉的空间。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官宣与中石化易捷旗下易捷咖啡达成战略合作的同时,Tims中国还曾表示,双方将共同开发联名即饮咖啡(RTD),并在全国易捷便利店内销售。这是该公司首次涉足即饮咖啡市场。在此之前,Tims中国已开发出冻干、挂耳等系列零售产品。
“头部的咖啡企业一直在持续发展交叉销售的品类,例如RTD饮料、烘焙产品、包装零食及其它周边产品,拓展自己的市场天花板。”张辰恺认为,Tims中国此举可以进一步加深消费者的品牌印象和品牌粘性,不光是从饮品角度,还是从休闲生活方式的角度对品牌产生更大的认同感,“同时,也是进一步挖掘目标客户群体的多重需求,拓展消费者在全时段、多场景的消费,实现企业的业务持续增长空间。”
林岳则认为,和易捷、麦德龙这样的巨头跨界合作之后,Tims中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有机会实现快速增长,包括产品的创新、渠道的全面覆盖、合作模式的孵化等等,“如联名款的即饮咖啡,是渠道和产品线的横向扩张,这对Tims品牌的曝光率会有极大的帮助。”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虽说跨过了上市这一节点,Tims中国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挑战与机遇并存,而国内的咖啡市场,也还在持续的变局之中。
近年来,在资本助推之下,国内咖啡市场的玩家不断增多,Manner Coffee、Seesaw、代数学家等本土品牌迅速崛起,一度元气大伤的瑞幸咖啡也已找回节奏,就连有着“咖啡界苹果”之称的蓝瓶咖啡也在今年高调挤入了中国咖啡赛道。
除咖啡品牌外,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茶饮品牌也在先后布局咖啡赛道寻找第二曲线;拥有着广泛网点布局的中国邮政、李宁、特步等运动品牌和首旅、华住等酒店,也纷纷跨界入局。
吸引众多玩家入场的,是持续扩容中的中国咖啡市场。根据CIC灼识咨询,2021年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约788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约1,447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中国的咖啡消费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咖啡渗透率较低,年人均饮用量在7杯/年,是美国年人均饮用量的约1/50,中国咖啡市场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这一切都是后话了。上市之后,Tims中国首先需要应对的,是资本市场的态度。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