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尚青龙
近五成企业稳妥退出,市场秩序有效净化;近半百企业培育新设,再造新金融供给体系;全国全省创新突破涌现,发展潜力不断释放……自2019年初,青岛市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以下简称新三类机构)职责转隶至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经过三年多的开拓探索、攻坚克难,以2022年初融资租赁公司纳入监管企业名单公告为标志,青岛新三类机构的监管与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今年在全省范围率先成立青岛市商业保理行业协会,行业生态建设开启新篇章。
近半企业稳妥退出,市场秩序有效净化
近年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扎实深入推进清理规范,会同多部门构建起监管部门上下联动、职能部门横向协同的摸底排查和分类处置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和行业特点的有效路径,实现了新三类机构市场秩序从无序到有序地明显转变,为规范创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推动520余家企业通过注销或转型经营等方式退出新三类机构领域,存量底数比清理规范前减少46%。与此同时,严格选树行业“正规军”,有20家融资租赁公司和26家商业保理公司经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验收通过、中国银保监会审查同意被纳入首批监管名单,有75家典当行经过年审整顿、许可规范取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典当经营许可证》,成为行业规范发展的示范标杆。其余存量机构都已按照经营风险状态采取分类处置措施。
知名企业纷纷布局,加速构建全省高地
金融组织体系越健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就越丰富、越多元。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全国范围较早同青岛市行政审批局探索建立了预核验准入会商机制,为优质企业落户畅通了政策渠道。
青岛市新三类机构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了融资租赁公司15家、商业保理公司19家和典当行14家,共吸引各类社会投资超过70亿元,其中市外资本25亿余元,占比超过1/3。聚量集团、上汽集团、鲁花集团、芯鑫租赁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来青布局,本土国信集团、利群集团、海容冷链等优质企业涉足新金融业态。这些年青岛市新培育设立的机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正在加速构建全省聚集发展新高地。
这些新生力量极大丰富了青岛市新金融业态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织密了地方金融的“毛细血管”,充盈了地方金融活水。截至2022年8月末,全市纳入监测统计的三类机构共计158家,各类业务余额超过690亿元,比2019年末翻了近一番。
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发展潜力持续释放
随着行业的不断向好发展,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着力开展营商环境改进,强化行业蓬勃发展的后劲支撑。
为积极回应行业呼声,2022年7月青岛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作为业务指导单位的商业保理行业协会,行业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近年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参与制定融资租赁支持中小企业奖补细则,全力保障自贸区落实落地融资租赁公司试点任务,组织新三类围绕抗击疫情、支持复工复产展现地方金融担当,通过完善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持续提升创新能动性和行业凝聚力。
2021年,久实融资租赁公司在青岛自贸片区设立全省首家飞机租赁子公司,填补了省内融资租赁行业在飞机租赁领域的空白。2022年,聚量融资租赁公司探索落地了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数字化融资租赁业务,拓宽了数字人民币在B、C端的应用场景。此外,近三年来,山东港口商业保理公司“全程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青岛聚量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科技赋能的数字化融资租赁业务、青岛地铁商业保理公司搭建“产业联盟”赋能产业链金融服务获得青岛市金融创新奖,创新之光在新三类领域不断闪烁。截至目前,新三类机构业务领域涉及服务城市更新和建设、区域金融配套、集团上下游产业链、第三方商贸等不同细分领域,总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是2019年末的1.5倍。
“黑白灰”三份名单,提升监管质效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只有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新三类经营行为,做好金融风险防范,才能促进三类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立足新三类机构当前处于监管过渡期的阶段特征,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摸索创立了“黑白灰”名单管理机制。通过“黑白灰”三份企业名单,实现了存量机构经营风险状况摸排的全覆盖,有效统筹已纳入监管名单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未纳入监管名单企业的清理规范两项工作,提升了监管工作质效。近年来,新三类机构在公司治理完善、资本金充实到位、回归主营业务、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下一步,新三类机构的监管与发展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奋力开拓新局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