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一只基金销售近200亿元!桥水再夺冠,对冲基金布局解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见习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
而在投资杂志“Pension & Investments” (养老金与投资)网站近日公布的“2022年全球前十大对冲基金名单”中,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蝉联冠军。
桥水布局中国市场
桥水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创始人是雷伊•达里奥(Ray Dalio),成立于1975年, 旗下主要基金有绝对阿尔法对冲基金(Pure Alpha)、全天候对冲基金(The All Weather Fund)等。
公开资料显示,桥水基金运用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全球宏观策略,该策略是根据全球经济指标的变动对股票、货币、利率以及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杠杆押注,来尝试获得尽可能高的正投资收益。基金经理运用各种投资技术,包括人为决策和系统决策,按照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宗旨,长短持有期结合。
在全球宏观策略下,桥水基金的主要投资理念有以下三种:Alpha和Beta的分离投资、系统风险高度分散化以及“D过程”(D-Process)。
近年来,桥水在中国市场布局。2016年3月7日,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市自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在股票持仓中,桥水基金对于中国市场尤为青睐,大力持仓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并青睐于配置IT、金融、消费等板块。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累计收益为2.60%,年化收益为0.66%。在该网站上,桥水中国旗下华润信托-创意择优信持1号等55只基金获得收录,其中36只基金业绩获得披露。
从累计收益看,获披露的桥水旗下基金大多业绩稳健,36只基金中有31只成立以来业绩为正,仅有5只自成立以来业绩微跌。
《华夏时报》记者发采访函致桥水中国询问市场布局相关事项,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桥水通过杠杆交易,利用宏观投资策略从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和判断中获利,在成立47年中,不论是业绩和规模都有较好的表现。有一点优势在于,它可以利用包括卖空、衍生品的交易和杠杆等多种对冲工具,投资操作上相对受限制较少。同时它可以在全球范围进行资产配置,其国际化以及多样化程度较高。
上海大学副教授、云通数科创始人巫景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桥水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它依靠体系而非某一个基金经理。而国内这个领域基本还是靠创始人,是手艺活而非投资工厂。
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
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现状如何?王铁牛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对冲基金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股指对冲、市场中性、CTA(管理期货)、套利、宏观对冲等。在国内的基金市场中,对冲基金有一定的发展,不过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整体对冲基金数量和规模都相对较低。相对公募基金,私募对冲基金发展更好一些。
巫景飞告诉本报记者,严格说,中国对冲基金才刚刚开始,对冲基金需要制度环境配合,尤其是各类衍生工具的出现。
共同基金投资总监丁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存在一些个股期权、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的对冲,不过主要是给机构投资者进行对冲服务的,面向中小投资者的对冲开展的较少。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投研数据显示,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我国私募证券投资管理人(下称“私募管理人”)在201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年登记通过的私募管理人有8730家,此后我国私募管理人数量进入缓慢增长的阶段。2021年以来,我国存量私募管理人同比增速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8月底,私募管理人同比增速达2.58%,增速处于近年来高位。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投研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较于成熟市场,我国私募管理人体现出数量众多,管理规模较小等特征。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证券业发展年限仍然较短,而私募基金的规范化发展更是不足20年。当前我国私募行业处于爆发期,正经历激烈的优胜劣汰,这一阶段后才能逐步形成规模大、管理年限久的私募管理人。
二是我国投资者对于私募基金仍处于懵懂阶段,部分投资者并不了解私募及其产品,投资者与私募管理人的信任有待构建,因此诸多资金仍投资于固收市场。
对冲基金产品需求上升
对冲基金是指通过对冲的手段进行套利的一种模式。丁洋对本报记者解释称,这种基金通常有技术上的对冲,通过模型买卖,高抛低吸;也有基本面的因子对冲,通过金融工程的算法,比如说套利基金模型等。但是目前国内对冲的手段和工具都较少,无论是市场环境、对冲工具,还是市场的成熟度,对冲基金都还不是主流。
王铁牛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和刚性兑付的打破,市场对各类对冲基金类产品的需求是持续上升。不过由于国内对冲工具相对有限、对冲基金的策略有效性存在不确定性等原因,对冲基金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巫景飞指出,对冲基金在中国刚刚兴起,前景光明,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推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