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从古流传到今,也体现出每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而读书是一件可以直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事情,高考就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桥梁。
很多家庭环境不是很富足的学生都想靠着高考,来帮助自己脱离贫困,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但是近几年高考的状元大多都来自“三有”家庭,这不禁让人有了疑问,寒门子弟真的难出头吗?
高考状元家境相似,大多数来自富裕家庭
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无论是富有的家庭还是贫困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有一番成就,至少有一个体面的工作。那么站在学习这个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的成绩跟他们的家境有关系吗?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几年的高考状元是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
唐楚玥是2020年湖北省的理科状元,她的高考成绩是725分,并且因为写了一手好字而被同学们争相模仿。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家酒店的财务总监。从小就会参加一些夏令营或者校外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杨晨煜是2019年广西省的高考状元,被同学们称为“学神”,最后是以之差满分2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他的父亲是行政人员,母亲是公务员。从小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了解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熊轩奥是2017年北京市的高考状元,他的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就体会到了学习中的竞争压力,并且父母经常带他去远行增长见闻,丰富他的知识储备。相信大家对他在采访的时候说的那句“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印象会比较深刻。
寒门子弟大多难出头,主要输在了家庭教育
从这些高考状元的家庭状况不难看出,他们有些虽然不是在大富大贵之家,但是至少也是中产阶级往上的家庭。最主要的是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也就注定的他们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充满浓厚的书香气的。
所以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孩子也会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而他们的父母在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中,也会给他们灌输一些学习的方法,制定一些学习的计划。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
并且因为家庭的原因从小接触的人和物,也都是可以让他们可以快速提升自我的。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小的时候,都会积极地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或者父母会带着去远游,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足以证明增长孩子的见闻,开阔孩子的眼界是有多么的重要。
也不是说寒门子弟的父母就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而是寒门学子的父母在文化水平和经济上无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办法让他们出去开阔眼界。
高考是公平竞争,寒门子弟要想出头就要更加努力
不论怎样,高考是公平的,尤其在近两年相关部门出台了各项政策,其实也是在维持教育资源的公平。比如最近有关部门出台的双减政策,禁止了课外补课,关闭了一批补习机构。同时也开始严厉打击“一对一”家教,在职老师偷偷补课更是不被允许的,这些其实也是以另外一种方式给了寒门学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还有高考最近也出了新政策,一些地区要取消少数民族和华人华侨的高考加分,这些都是在给寒门学子助力,让教育资源不会在像之前那样“一边倒”。有关门部做出这些调整也是想要寒门学子和“三有”家庭的孩子尽量都在同一个起跑线,拉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通过各种方面来看,国家都在尽力地平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比,虽然有一些还不够完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在每一个学生自己的拼搏程度,有些人没有条件也会给自己创造条件来学习,但是也有些人有好的条件但是并不珍惜。所以没有寒门或者高门之分,只有努力和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