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源石油1元“白菜价”员工持股计划遭质疑“利益输送”,名单中两位高管曾在上半年减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苗诗雨 陆肖肖 北京报道
在深交所发送的关注函中,问题直指此前9月30日通源石油披露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下称“员工持股计划”)。《华夏时报》记者梳理,该份员工持股计划每股受让价仅为1元,且并未设置业绩考核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份持股计划名单中,包括公司一位监事,其中有两位高管还曾在2022年上半年对通源石油进行过减持操作。
那么,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如此低价且不设考核,通源石油出于何种考虑?其中又是否涉及利益输送呢?针对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通源石油方面发送了相关采访函,通源石油方面在回复中表示,目前公司处于三季度报告披露窗口期,通源石油作为上市公司暂不接受媒体采访。通源石油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所有对外信息请以公司披露的相关公告为准。
江苏四维咨询集团董事长、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通源石油员工持股计划的情况,交易所有责任、有必要关注该上市公司持股计划的合情合理和公平公正,从提出的问题来看,也确实值得关注、应该怀疑。
“无门槛”白菜价员工持股计划
通源石油的员工持股计划有多“豪爽”,非但受让价低,而且还不设业绩考核。
据员工持股计划显示,通源石油本期员工持股计划拟受让的股份总数不超过290万股,占公司当前股本总额的0.53%;受让价格为1元/股,股份来源为回购股份,回购最低成交价为4.3元/股。并且未设置业绩考核指标,锁定期为12个月。
按照通源石油10月10日发布的公告回购情况显示,截至9月30日,通源石油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535万股,累计回购的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98%。
深交所在向其发送的关注函中提到,通源石油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下滑,请说明未设定任何业绩考核指标的主要考虑,并对受让股价的合理性提出疑问。
刘志耕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通源石油业绩下滑,没有能实现公司当前业务发展和业绩提升要求,同时与“搭建公司核心员工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也不符,但却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且未设定任何业绩考核指标。“很明显,员工持股计划不仅不适时宜,而且还存在涉及合理性、公平性、必要性、合法性等诸多方面的疑问。”刘志耕向记者说道。
两位持股计划高层曾在上半年减持
值得关注的是,通源石油此次持股计划中包含了8名高层管理人员。记者调查获悉,其中,除包含一名监事会主席外,还有两位高管曾在上半年减持公司股票。
(部分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名单及份额分配情况;截自 通源石油公告)
公告显示,董事、总裁任延忠、副董事长张志坚本次拟认购份额上限均为12.8万份,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的比例4.41%。而根据通源石油披露半年报显示,持股计划中的任延忠、张志坚在报告期内分别减持51万股、68万股。
除此之外,持股员工计划中包含的监事会主席张园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要求,通源石油说明张园日常经营的具体职责,并说明其纳入员工持股计划的必要性。
虽然针对前述问题,通源石油方面目前尚未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具体原因,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员工持股计划通常与提振公司股票信心有关。
刘志耕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常回购股票表示公司对股票有提升的信心,但这仅是理论上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公司趁着股价便宜购入激励职工。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斥资回购体现了其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的信心和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意图。虽然回购不代表股价一定能涨,但总体看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股价下行押注回购能否奏效?
调查过程中《华夏时报》记者留意到,自2022年上半年通源石油业绩同比下滑以来,通源石油股价也波动下行。
据悉,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通源石油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下降11.58%;实现归母净利润1210.08万元,同比下降32.70%。而截至2022年半年末,通源石油的十大股东中,有部分股东也出现了减持的动作。
在股东减持发生后不久,通源石油的股价从6月份的较高位6元/股左右回落,并波动在较低的3-4元/股价格区间内。截至10月14日收盘,通源石油涨0.69%,报4.39元。对比2022年第一季度股价8.64元/股的高位,近乎腰斩。
(截至2022年上半年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截自 东方财富网)
回到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及股权激励,通源石油以低于目前股价回购能否救其股价仍旧存疑。刘志耕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提醒道,从持股计划本身而言,存在很多疑问,如果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又不能予以纠正,同时持股计划再付诸实施,则又将影响到更多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截至发稿,通源石油方面尚未对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相关问题作正面回复,深交所要求其在10月18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并对外披露,并抄送陕西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届时,《华夏时报》记者也将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