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唐尚珺:连续高考14年,多次考上重点大学却不去,今年34岁再复读

近日,以高考为主题的现代剧《大考》落幕,进贤县的高考生在疫情和洪水的双重夹击下顺利完成高考。

高考能拍成电视剧,说明中国人骨子里是很重视这个考试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考是一锤子买卖。如果你考得好,你会很开心。如果你考得不好,你就将就一下。只有少数人选择复试。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

但有一个人是例外。他瞒着父母上了16年高中,参加了13次高考,多次考上重点大学,却多次辍学复读至今。

他是一个来自广西的农村娃,著名的高考“钉子户”——唐。

唐今年34岁。他的同龄人早已成家立业。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他们也在社会上打拼了很多年。只有唐还坚守着他的高中教室。

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一家五口兄弟姐妹,父亲原是农村中学教师,因子女过多被开除。唐尚军从小就把“知识改变命运”铭记在心。

2009年,唐第一次参加高考,今年考了372分。

我父母觉得挺满意的。在上一个技校学了一些技能,以后不会为生计发愁了。但唐不甘心,偷偷用父母的学费报了复读班,准备二战高考。

对唐来说,反复阅读是有用的。第二年,他考了405,足够上三本了。但是三本学费太高,他打算复读。

第三年考了475分,继续复读;第四年考了505分,继续复读;第5年537,报考了北京的一所学校,没被录取。

经过四年的复读,唐保守了自己的家庭秘密,甚至没有回家过年。

如果唐没有复读,他今年就参加工作了。为了继续瞒下去,他打工赚了点钱,买了年货,回家探亲。

唐骏告诉妈妈,他已经大学毕业了,现在在南宁一家电脑厂上班,生活还算稳定。

这时,唐25岁,他的母亲已经花白了头发。她告诉他赶快找个女朋友,不要对其他女孩挑三拣四。

在家里“玩”到大年初七,唐借故去上班,又回到学校复读。

学校免除了他的学费,每个月给他400元补助。唐又坚持了一年,得了562分。

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了他,但唐的目标更远大,于是他继续复读。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2016年第八次高考,唐考了625分,拿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无疑是一个好结果。连语文老师都劝唐不要再固执了。坚持复读的精神值得称赞,但不是必须的。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会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但就在这个时候,的父亲唐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唐骏终于向父母坦白了自己的八年人生。他的父母没有责怪他,但被父亲的病搞得精疲力竭的兄弟姐妹们却埋怨他。

拿着录取通知书,唐带着父母来京旅游了一圈,并申请了助学贷款,准备放下心来,继续前进。

但是班上的一条消息改变了他的想法。

据说广西某高中在招补习班。今年600分以上的考生,如果到学校复读,将获得10万元的资助。学费全免并提供住宿,每月生活费1500元。

想到父亲的病,再想到自己的目标,唐决定回学校复读。

但事实上,钱不是

经过连续14年的高考,唐的努力终于有了成绩。从他14年的成绩来看,前8次都是一路上升,2016年后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有下降趋势。

今年,唐以597分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录取。他还发布了一个通知,文字为“下一站”,表示要前进。

最终的结果并不出乎唐的意料,选择了重蹈覆辙。

家里有人不理解他的坚持。放弃复读后,唐在家族群里发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

唐骏的三姐说她只记得“对不起”,可是对不起有什么用呢?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压缩复读生群体,很多公立中学都被禁止招收复读生。一辈子想靠高考赚钱,显然是不现实的。

14年高考,13年复读,34岁的唐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

以他的年龄,大学毕业后是找不到体制内工作的。社会企业基本不会招这种年纪大经验少的员工,只能另谋出路。

他以为自己可以在一家教培机构当家教。但双减之后,他的路基本被堵死了,更别说还要上大学考高中教师资格证了。

他也想过要有一份无拘无束的工作,去乡下开个养殖生意。

至于投资、场地、销售,他打算等到明年高考。

其实,早在5日复读时,就为自己的坚持感到困惑。他说,“我现在怀疑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

今年放弃上海交大后,他默默的改了个人签名。他说,“唐尚军——他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他没有坚持做,只是后来才知道。”

唐骏的困境来自个人选择、社会压力和来自学校的“诱惑”。

他的选择对不对,小8就不评价了,还是交给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