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飞天云动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报2.21港元/股,与发行价持平,成为“元宇宙第一股”。
顶着这一光环上市的飞天云动,首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较为平淡。其股价平开后一度走低,盘中最低触及1.98港元/股,最终收报2.12港元/股,跌幅为4.07%,市值约38.37亿港元。
在业务层面,目前飞天云动的主营AR/VR内容及服务,但其去年底发布的飞天元宇宙平台暂无变现业务模式,未来发展及营运仍存不确定性。
对飞天云动而言,依靠“元宇宙”概念成功上市后,还需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投资者们对该公司的信心。
获轻微超额认购,引入商汤、安吉国际等基石投资者
飞天云动于今年7月8日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因在招股书中提及“元宇宙”三百余次而备受关注,被认为在冲击“元宇宙第一股”。
9月22日,飞天云动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9月26日开始招股,一直到10月18日上市,飞天云动谋求上市的进程不过三个多月。
据公告,飞天云动此次发售价为每股发售股份2.21港元,这一定价为其此前披露招股区间2.21港元至2.88港元的下限定价。按2.21港元的发售价,该公司自全球发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5.319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
配发结果显示,飞天云动本次IPO全球发售2.71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国际发售股份均获轻微超额认购,分别约为可供认购股份的1.05倍、1.07倍。
对于这一认购情况,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蓝鲸TMT记者表示,相比于大部分技术公司的上市IPO的情况,这个数据不算好。
“从目前的表现情况来看,投资者对飞天云动主打的元宇宙概念可能还会有一定的顾虑。另外从财务数据上看,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来自于营销服务,而这在转化或者是利润上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飞天云动的技术能力所呈现出的门槛,总体来说不算太高,这点可能也是投资者比较担心的地方。”张毅表示。
基石投资者方面,飞天云动此次引入了5名基石投资者,其中安吉国际、七彩灵峰、浙江天子湖分别认购5000万元,分别认购发行股份数2450.1万股;商汤旗下SensePower认购约1386.1万元,认购发行股份数710.3万股;捷利交易宝认购金额约346.53万元,认购股份约177.5万股。
根据发售价每股发售股份2.21港元,基石投资者已认购合共8238.1万股股份,合共占该公司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已发行股本约4.54%(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及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总数约30.33%(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
三年前从游戏业务转向AR/VR赛道,2021年净利润7172万元
飞天云动于2017年由游戏业务转向AR/VR内容及服务业务,于2019年才完成转型,并产生来自AR/VR SaaS业务的收入。
飞天云动目前主要提供AR/VR营销服务、AR/VR内容、AR/VR SaaS及IP业务。其中,AR/VR营销服务业务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年在总营收中占比约50%。
从总体业绩上看,飞天云动近三年的业绩呈增长趋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营收分别为2.5亿元、3.39亿元、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4.02%;毛利分别为0.75亿元、1.05亿元、1.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65%;净利润分别为4188万元、6025万元、7172万元。
张毅认为,飞天云动上市后的表现,将取决于其在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第一是营收和利润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净利润能不能呈现一定的高成长趋势;第二是元宇宙本身概念的落地性,目前从投资者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认为用营销服务来支撑元宇宙有些不足,或者是有套概念的意思;第三是来自行业市场是否足够大,因为目前总体来看,ARVR的内容服务市场或者是营销市场并不大,天花板比较明显,而这将会掣肘该企业的发展性。”
飞天云动也曾在招股书里表示,与搜索引擎等其他传统方法相比,通过AR/VR营销等新方法及渠道进行的营销仍然不太成熟。公司业务的未来增长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制约:新兴AR/VR营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及扩张、现有AR/VR营销渠道的持续使用及增长。即使AR/VR营销被广泛采用,广告客户也可能不熟悉或不愿意对类似服务进行大量投资。
据公告,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飞天云动拟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40%用于增强研发能力及改进服务及产品;约25%将用于提升销售及营销职能;约15%将用于选定合并、收购和战略投资;约10%将用于未来12至36个月开发飞天元宇宙平台;剩余约10%将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从资金分配来看,飞天云动将主要的资金投入到了研发及销售上。此前,该公司曾因为营销支出大、研发投入较少而受到质疑。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第一季度,其研发开支分别约为1142.5万元、1504.6万元、2170.3万元及815.2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约4.6%、4.4%、3.6%及3.6%,有逐年走低趋势。
与此同时,飞天云动收入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为流量获取成本,分别占上述报告期总收入成本65.6%、59.2%、74.2%及81.5%。流量获取成本由2019年的1.1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38亿元,进一步增加至2021年的3.115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为1.27亿元,同比增加84%。
专家:AR/VR营销服务不足以支撑元宇宙成长,飞天云动需提升技术储备
2021年下半年起,“元宇宙”掀起的热浪持续不断,在多个行业翻涌着。一时之间,VR/AR、虚拟人、数字藏品、虚拟世界等迅速发展,军工元宇宙、智慧生活元宇宙、甚至教育元宇宙等概念也被推出。
到如今,这个概念已被追捧了一年左右,依然吸引着新公司的加入,并不断有新品问世。不过,Meta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元宇宙平台用户数量及留存率不及目标,以及曾经火爆的元宇宙世界“分布式大陆(Decentraland)”被曝24小时内的“活跃用户”仅38人、腾讯等多个平台停止旗下数字藏品发行等情况,也让大众更理性地看待元宇宙及相关发展。
“目前来看,投资者对元宇宙期望比较高,主要还是因为元宇宙的技术能力,以及用户的付费能力,这两个能力是元宇宙被追捧的重要因素。”张毅认为。
对于飞天云动而言,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其正在研发的飞天元宇宙平台,似乎都将重心放在了AR/VR营销服务上。
飞天云动表示,计划于飞天元宇宙平台提供AR/VR营销服务,并透过吸引用户浏览,飞天元宇宙预期可为AR/VR营销服务客户收集流量。同时,计划于飞天元宇宙平台提供内容开发服务,并就AR/VR内容产品向客户收费,以及将AR/VR SaaS平台与飞天元宇宙平台连接,以期望吸引更多用户到访其AR/VR SaaS平台。
“在整个互联网市场,或者是在泛互联网市场,靠营销作为收入的企业过去曾大量出现通过做流量等行为获得营销规模的这个问题。而这在过去约十年内,被投资者认清以后,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担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营销服务,我不认为是元宇宙未来可成长、可承载的支撑型力量。”张毅表示。
“如果飞天云动继续打元宇宙概念,那就要看能不能在元宇宙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被消费者或者是用户广泛接受。而广泛接受的前提,一定是大量的用户愿意付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飞天云动未来可能会涉及到业务转型的可能性,但未来具体操作会走到什么程度,我们也是拭目以待。”张毅进一步对蓝鲸TMT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