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2022年10月20日,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瑞特气"或公司)将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会,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是中信建投证券。
公司介绍
公司是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电子特种气体和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供应商,是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综合改革、国家发改委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是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特种气体及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纯三氟化氮、高纯六氟化钨、高纯氯化氢、高纯氟化氢、高纯四氟化硅、高纯氘气、高纯六氟丁二烯、高纯八氟环丁烷、高纯电子混合气等电子特种气体,以及三氟甲磺酸、三氟甲磺酸酐、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等含氟新材料。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锂电新能源、医药、光纤等行业,是上述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目前已经具备电子特种气体及含氟新材料等 50 余种产品的生产能力,成为行业内产业规模大、客户覆盖广、创新能力强且具备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的头部企业。
公司是长期专注于电子特种气体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持续聚力该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部分含氟高纯电子气体的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一系列重要奖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河北省科技小巨人”“2021 年度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2 次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攻关奖”、2 次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气体行业专利金奖”等多个荣誉奖项。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等多个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曾获得“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2019 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十强企业”“2020 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十强企业”“‘十三五’气体行业领军企业”“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五星产品证书”等奖项。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电子特种气体及新材料领域,以“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为使命,积极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将电子特种气体业务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更深度融入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研发,力争发展成为世界电子特种气体的主导力量。
公司所在行业情况
电子气体包括大宗电子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半导体照明、光伏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二大制造材料,仅次于硅片,占晶圆制造成本的 13%。电子特种气体主要应用于光刻、刻蚀、成膜、清洗、掺杂、沉积等工艺环节,主要分为三氟化氮等清洗气体、六氟化钨等金属气相沉积气体等。
电子特种气体下游应用包括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半导体照明和光伏等行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全球来看,电子特种气体应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71%,应用于显示面板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18%;从我国来看,电子特种气体应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42%,应用于显示面板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37%。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电子特种气体的需求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为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而显示面板产业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基地。
根据 TECHCET 数据,全球电子特种气体的市场规模 2017 年约为 36.91 亿美元,2020 年增加至 41.85 亿美元,2021 年进一步增长至 45.38 亿美元,2017年至 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5.30%,预计 2025 年市场容量将超过 60 亿美元,2021年-2025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 7.33%。2021 年,全球电子气体的市场规模约为62.51亿美元,其中电子特种气体占 72.60%,电子大宗气体占 27.40%。
伴随集成电路及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增长,电子特种气体作为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市场规模也呈稳步增长趋势。参考全球电子特种气体市场预测规模及集成电路用电子特种气体需求占比的数据测算,全球集成电路电子特种气体规模 2021年为32.22亿美元,预计 2025 年为 42.76 亿美元。
未来,下游需求增长带动半导体行业投资加速,以及“碳中和”及“碳达峰”对光伏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电子气体需求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 2025 中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将提升到 316.60 亿元,2021 年到 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77%。我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电子气体增长率,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的市场规模 2020年为 76 亿元,2021 年增长至为 85 亿元,预计 2025 年规模将达到 134 亿元,2021至 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12.05%,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根据 ICMtia 统计数据测算,中国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中,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约占 64%。
三氟化氮作为清洗、刻蚀气体,在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根据 TECHCET 数据,2020 年三氟化氮全球总需求约 3.11 万吨。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制造工厂产能扩张、集成电路制程技术节点微缩、3D NAND 多层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工艺尺寸越来越小,堆叠层数增加,集成电路制造中进行刻蚀、沉积和清洗的步骤增加,高纯三氟化氮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 2025 年全球需求增长至 6.37 万吨左右,需求量增长空间超过 1 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 15%。
我国对三氟化氮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近年来随着国内集成电路、显示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氟化氮的需求急剧上升。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5年国内三氟化氮需求量达 3,585.4 吨,至 2021 年增长至 1.43 万吨,累计增幅约 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6%。受产业政策的引导,集成电路等产业投资加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加之主要原料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供需两端多重因素的叠加,助力国内三氟化氮需求持续向好。在我国三氟化氮的需求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匹配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派瑞特气等国内企业的产能也快速扩张。
六氟化钨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因其优良的电性能,广泛使用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中,通过沉积和堆叠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导电膜和金属配线材料。沉积气体、刻蚀和清洗气体是半导体制造中用量最大的两类气体,沉积和清洗也是联系最为紧密的工艺步骤,六氟化钨作为高性能的沉积材料,其供需变化趋势与三氟化氮相似。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迭代,特别是 3D NAND 层数的不断增加,对六氟化钨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 TECHCET 数据,2020 年六氟化钨全球总需求约 4,620 吨,预计 2025 年全球需求增长至 8,901 吨左右,增长空间将近 1 倍,年均增速达到 14%。
根据 TECHCET 数据,2021 年全球六氟化钨需求为 5,675 吨,而全球供给达到 6,497 吨,总体供给大于需求;未来全球六氟化钨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的差额逐渐缩小。预计至 2025 年,全球六氟化钨的需求量将超过供给。
根据发行人调研数据,2021 年中国大陆的六氟化钨需求量约为 1,100 吨。由于六氟化钨在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制造中都有使用,特别 DRAM、3D NAND 用量较大,其中 3D NAND 层数从 32 层发展至 64 层和 128 层,六氟化钨用量呈几何级增长,同时存储芯片厂商的产能快速拉升,复合增长率超过 30%。在使用量增加和下游产能扩张的双重因素驱动下,预计 2025 年国内六氟化钨的需求量将达到 4,500 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42.22%。
公司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主要有三氟甲磺酸、三氟甲磺酸酐、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等产品。其中三氟甲磺酸、三氟甲磺酸酐、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广泛应用于医药、精细化工等行业;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三氟甲磺酸锂等产品为锂电池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锂电新能源、显示材料等行业。
随着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引导,下游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作为医药原料的三氟甲磺酸等产品的需求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国家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绿色新能源关键的原材料,锂电池添加剂市场容量会迎来更大的突破。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三氟甲磺酸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1、行业起步早
公司是国内电子特种气体行业的先驱者,从事电子特种气体的研发及产业化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公司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大规模产业化的实践经验,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已成为国内电子特气龙头企业,并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2、创新能力强
公司起源于国家级化工研究所,持续创新能力强。公司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投入超过 2 亿元。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专兼职研发人员 137 名,其中专职研发人员为 81 名,硕士和博士 88 人,高级工程师 27 人、研究员 1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人,研发团队实力雄厚。
3、技术水平高
公司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掌握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部分产品品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首个进入 5nm制程的电子特气供应商。公司先后通过了 ISO9001、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多次获得省市、国家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经过多年持续的工艺优化,公司积累了从合成、提纯、分析到充装的完整核心技术经验,截至 2022 年 6 月30 日,公司拥有境内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 68 项、实用新型专利 110 项、国际专利 3 项,同时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168 项、实用新型专利 39 项;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 7 项、团体标准 15 项,科技成果显著,科技影响力突出。
4、行业地位高
公司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九的电子特气供应商。公司主打产品三氟化氮年产能达到 9,250 吨,六氟化钨年产能达到 2,230 吨,均位居全球前列。经过多年客户开发和业务拓展,公司客户已覆盖台积电、铠侠、美光、海力士、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境内外集成电路代表性企业,京东方、TCL 科技、群创光电等行业内著名企业,服务于强生、默克等行业巨头,以及新宙邦、杉杉股份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
公司与下游客户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电子特气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获得中芯国际“优秀供应商”、联华电子“2021 年杰出支持伙伴奖”、三安集成电路“优秀供应商”、上海华力“2020 年度优秀供应商”等多项荣誉。
IPO基础数据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4,468.53 万元、113,107.80 万元、173,284.94万元、95,522.05 万元,营业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随着公司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加、销售渠道持续拓展,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前景良好,整体竞争力较强。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业绩数据如下:
报告期内,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的良好口碑、国家良好的产业政策及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公司营业收入及盈利水平大幅增长。2020 年较 2019 年增幅较大,主要系 2020 年 4 月公司完成了同一控制下的业务重组,业务规模大幅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利润总额及净利润也持续增长,反映了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构成如下表: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以电子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 94%以上。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废阳极等废料销售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模拟合并后的营业收入构成如下表: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特种气体、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等,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构成如下:
报告期内,电子特种气体销售收入分别为 36,443.05 万元、101,492.34 万元、149,381.18 万元及 85,802.09 万元,其中 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6 月电子特种气体销售占比超过 90%,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报告期内,随着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产能增加及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已成为公司重要产品之一。2020 年 4 月公司完成同一控制下业务重组,2020 年电子特种气体业务规模增幅较大,2020 年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收入占比略有下降,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模拟合并口径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情况及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如下:
注 1:上表中,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销售客户,已合并计算销售额。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相对稳定,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成都中电熊猫和南京平板显示于 2020 年底被京东方收购,成为京东方子公司,于 2021 年合并入京东方计算销售额。报告期内,发行人不存在向单个客户的销售金额比例超过营业收入的 50%或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的情况,也不存在新增主要客户的情况。
竞争情况
公司是国内电子特种气体行业的先驱者,从事电子特种气体的研发及产业化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公司前身可追溯至 2000 年成立的七一八所特气工程部,在国内较早专门从事电子特种气体研发及产业化。2002 年特气工程部成功研发了电子级三氟化氮,2008 年建成了年产 300 吨高纯三氟化氮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 年开始三氟甲磺酸的研发,2007 年成功研发了电子级六氟化钨,2010 年率先实现了国内六氟化钨、三氟甲磺酸产业化。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公司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大规模产业化的实践经验,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已成为国内电子特气龙头企业,并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公司与可比公司在产品及等级、市场地位、技术实力、电子特种气体收入规模,对比情况如下表:
注 1:可比公司资料来源于其年报或官网披露信息;
注 2:上表中派瑞特气 2021 年营业收入均为电子特种气体领域的收入;可比上市公司南大光电的营业收入为特气产品的营业收入;昊华科技的营业收入电子化学品收入(含电子特种气体);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的营业收入为特种气体的营业收入;雅克科技的营业收入为电子特种气体的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