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楚玥,是2020年的湖北省高考理科高分学霸,高考拿了725分(其各科成绩为语文:146分,数学:149分,英语143分,理科综合:287分),并曾在2017年武汉市中考中获得武昌区最高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前几天,我们推送了 唐楚玥高考语文146分,积累笔记最全汇总 ,很多老师看了,都说很钦佩这种“别人家的学生”。
今天,再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文章,来自唐楚玥在分配生考试之际所做的演讲,从她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求学之道,与人相处之道,这应该也是她成为学霸的部分缘由吧!
上午好!我是来自华师一附中的唐楚玥。很高兴今天可以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两年来的学习生活以及一些感受。
01
一天的学习生活
先从我一整天的生活开始吧。
早上6:30寝室铃响,准时爬起洗漱, 6:50离开寝室。
到了食堂,得纠结该吃什么,反正我的原则是至少不与前一天重复。
到了教室, 大概7:05,离上课还有一会儿,我一般会做做语文的摘抄,看看作文素材什么的。
到了7:15,英语或者语文课代表就会带领大家开始早读了。
从7:45一直到12:00,是一整个上午的五节课和一个大课间。我们班上午一般是主课,看着老师们在讲台上大显神通,确实让每天的学习在相同的课题中有了不同的乐趣。
中午吃完饭,回寝室休息, 13:45起床14:00进班。
从14:00到14:20的这段时间,是“午间时光”。
周一周五属于英语,一般会听年级英语组下发的BBC六分钟英语听力材料,接触到纯正的发音,锻炼我们的听力,也能学到一些小知识。或者每个单元上完,发一张小小的单词大比拼,做完之后各班交换改统计优秀率,有效回顾零碎知识。
周二周四属于语文,周二看视频,语文课代表和语文老师会找各种各样的题材,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类节目,让我们沉浸在诗歌艺术的陶冶中;“平语近人”之类的节目,让我们了解到国家的政治走向、领导人的治国理念;感动中国,更是让我们对这些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敬佩不已……
而周四的“新闻联播”更是一大特色,每周将由两位同学站在讲台上,配合两人制作的PPT,为班上同学带来各种各样的新闻。对于播报的同学而言,这能锻炼大家检索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当众发言的能力;对于下面收听的同学们而言,可以接触到这个大千世界的最新动向,在对时事的认识和思考中也逐步培养了我们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感。
周三则是大部分同学都很期待的唱歌,同学们上台唱歌,展示自己的风采,或是观看声入人心的音乐视频,那动人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一次最惬意的放松。
下午的学习从14:20到17:10,副科大都安排在这段时间,体育、选修、艺术、技术、心理等等,都是同学们非常期待的。
晚上从18:15到18:45仍是语文或者英语课代表带领大家晚读的时间。读完之后,大家就开始安安静静地自习了。做做今天的作业,或者刷刷竞赛书,再或者复习整理,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20:05做完眼保健操,大家就会下楼跑步了。
20:30上课铃响,再接着自习直到22:00,就可以回寝室了。寝室十点半熄灯,倒头就睡,第二天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这大概就是我一天的生活吧,过了快两年,在学校至少也呆了四百天,你们也许会觉得,我们学习压力大,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厌烦?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并非如此。时间表是死的,这在任何学校都是如此。
但是,选择今天吃什么,会学到什么有趣的知识,刷到什么好题,老师们又如何可爱或者出糗,又和哪个同学拌了拌嘴交流交流了感情……这一切的一切,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然能满怀希望的迎接第二天的校园生活,学习,看似枯燥单调的东西,也成了这别样妙趣的一部分。
02
学习中的不二法门
作为高中生,学习当然是重中之重。
首先,整个学校的优秀是不用赘述的,全国中学排名第一,近百分之百的一本率,各科学科竞赛收获颇丰等等,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更具体一点说来,学校一直主张“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从我们每天近三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也可见一斑。
每学期只有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理化生轮流的“独立作业”,每周天晚上是语数英轮流的“独立作业”,无人监考的环境,考验的是每一个人的自觉。
就我而言,我一直不太看重这些分数什么的,考 试无非就是做题,做题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分低,那就说明这块知识需要认真补补,分高,也得看看卷子里有哪些细节还没落实。说白了都是高考前的小练兵,并不会给学习带来多大的负担,反而能让我查漏补缺,保持做题的感觉,阶段性的回顾学习成果。
很多同学说作业多,其实我觉得还好,一般我都会尽量在第二个晚自习之前甚至是整个晚自习之前就把今天的作业写完,然后用剩余的时间或是提前写作业,或是复习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被作业拖着走的尴尬境地,游刃有余地驾驭自己的学习节奏。
03
同学间的相处之道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误解,学霸在一起,肯定人人都在想着竞争,想着怎么超过其他人。
事实大大相反,如果你拿着一个不懂的问题,也许随便找个人,他都能耐心地给你解答。
同学们性格迥异,有智商超群、每天悠闲度日的,有学习勤奋、挑灯夜战的,有任何考试都要去看分数高下的,也有对分数排名一笑而过的……
但不管怎么样,遵循内心也好,盯着成绩也罢,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自己最适宜的学习生活。班级的氛围总是积极、紧迫、欢笑、压力交织的。
优秀的学生,到更优秀的环境,会不会不受重视?会不会失去信心?其实不然。
我之前是带着中考状元的光环来到这个班的,但我从来就没想过去抢所谓第一名的宝座。见识到很多人,智商很高,思维活跃,什么学科都能学得很好。
所谓失去信心,纯粹是个人心态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不断走上更高更大的平台?不就是为了见识更多的人和事,膜拜他人,激励自我吗?
而当我意识到自己并不够聪明,但仍能积极乐地在一群大佬之中努力学习着,这恰恰是我收获到的关于学习之外可贵的东西。不需要最优秀,但一定要让自己享受这三年的学习生活。
在学习这方面,还有一个刻板印象是我必须澄清的。长飞班,乃至整个华师一,都绝对不是一个死学习的地方。我从来都不钦佩那些除了学习成绩一无所有的人。
我们的忙碌,大都来自学习与活动的平衡。比如,我前天接到要写发言稿的通知,这周四周五要进行重要的期中考试,周六要去参加清华的某项测试;而接下来几周的时间,我还要为期中考试后的运动会做充分的准备,班级还要一起排练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确实,时间只有这么多,我也的确会感到累。不过我觉得这样的累是充实的,是比成天刷题更有意义的存在。
说到我自己,我可以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两年来的变化。记得我以前很没有自信,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也没有什么特长,可在这两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我渐渐明白了自信并不来自于外表的美,或者是某一方面的极其优秀,更不是考了年级第一。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气质,是一种对自己身上不足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努力定将改变自己的未来的信心。我想,这大概就是学校除了在学习习惯之外,给我带来最为可贵的成长吧!
只要有梦想,坚定朝它而去,就不会有遗憾!
相关作文链接
01
以乐怡情,以乐育人
西塞罗曾言:“我对理想的追求,是以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而音乐,正是善与美的完美结合。和谐的旋律、变化的节奏,音乐陶冶性情、滋养灵魂;饱满的情感、蕴藏的思想,音乐亦能催生勇气、振奋精神。以音乐之美怡情,进而以音乐之善育人,方能收获尽善尽美之效。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音乐之美,在于其优美的旋律与律动的节奏。“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曲琵琶,或急或缓,或高亢或低吟,摄人心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二十三弦之器,却能遍拟万物之音、纵揽天地之声,扣人心弦;“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江南的婉约软语,如千回百转之淙淙流水,轻吟于心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是塞北的铿锵曲调,如铺天盖地之滚滚黄沙,响彻于心间。从古时的“宫商角徵羽”,到西方的“哆来咪发唆”,人们对于音律、和弦、节奏等等的要求与体验是具有普适意义的。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那些浑然天成的规律是自然赐予世间的礼物,更是人类自身智慧的结晶。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之美,也在于其朗朗上口的歌词与其背后深刻的思想。除了单纯作为一种传递听觉愉悦的工具,音乐亦是创作者们表达自我、寻找共鸣的手段,以特定技巧修饰其表达、强化其主题,才能更易于记诵与传播。是“诗三百”中的重章叠句,以和谐的音韵流传下先民们“在河之洲”的浅唱低吟;是《义勇军进行曲中》“起来!起来!起来!”的反复强化,以简洁而有力的呼喊宣告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决心;“炮弹要在天空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鲍勃·迪伦在其民谣音乐中发出如诗般的追问……音乐,何尝不是诉说与表达,何尝不似诗词与文章?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音乐之美,更在于其真切动人的情感与饱满充沛的精神。在命运的考验面前,盲艺人阿炳以《二泉映月》尽倾悲恸之情,亦让后人为其潸然泪下,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以《命运交响曲》尽显不屈意志,亦为后世留下无尽的精神宝库;在历史的风云之中,庄重典雅的礼乐之音在“雅乐治国”的西周盛世中诞生,高亢震撼的《马赛曲》从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走来;在时代的召唤之下,《我和我的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凝聚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价值认同,《飞天》引人梦回丝路,奏响新时代合作共赢的和平乐章……音乐本是个人的艺术结晶,而其背后的情感与精神能唤起世人共鸣、响应时代需求、折射社会变迁,因而具有了更高远的现实意义与传世价值。
“推开美的晨门,我走进善的领域。”一如孔子在陈绝粮之时仍弦歌不绝,你我亦能让音乐成为寂寞时、困厄时、迷惘时灵魂的伊甸园、心灵的桃花源、精神的助推器。愿你我在优美的乐声中深耕心灵的牧场,在激昂的曲调里拔节精神的高度,由美及善,方为至境。
指导教师范莉
语者说也,文者章也;脱口成章,随手成文,为语文之精妙也!从上述文采斐然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楚玥的文字功底扎实,文章有思考有深度,每篇文章可作范文学习。
02
淡之韵
作者: 华师一附中高二(25)班 唐楚玥
小时候不懂水墨画,我为了画出夏荷那诱人的粉红,一笔加一笔地涂抹,颜色是深了,可效果总与她“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相去甚远。而爷爷只是寥寥几笔,轻轻点蘸,白与粉相映衬,那荷花便呼之欲出了。
“你这花瓣都没涂满,颜色还那么淡,怎么就比我画的更传神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爷爷笑了两声,摸摸我的脑袋,说:“这叫留白,中国的艺术啊,历来都讲求淡雅。”他还打了个比方,“西方的油画,是个活泼华贵的小公主,而我们的国画,更像个宁静淡泊的老者。”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淡”的内涵和韵味。
从小到大,常常沉醉于古诗文的平仄音韵中,却也因为考试头疼不已。做多了错多了也就想明白了,它太“淡”,以至于“大老粗”学生难以用简明直白的文字写出作者的匠心与深意。它的“淡”,在于它情感的含蓄、表达的委婉。“锦瑟无端五十弦”,怪锦瑟“无端”,怎不是怪岁月无情?“对影成三人”,孑然一身,何来三人?它的“淡”,在于意象的隐晦、意境的深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寥寥十字,一轮明月,寄寓天下情思。小桥流水、炊烟人家、细雨梧桐、春风杨柳……无数的意象,加之隐喻、省略、用典、借代等手法,组合出丰富的意境,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它很少直接表达,只是呢喃轻语,便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谁忍心打破这份“淡”呢?
从国画、诗文窥见的“淡”,可以说是一种素雅蕴藉、意味深远的艺术习惯。围棋,只黑白二子交替落下,但其中“数奇藏日月,机发动乾坤”的无穷变化,令无数棋士一生为之倾倒;书法,不需过多的器具,没有其他的色彩,“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一支小小的竹管毛笔足以承载无数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七弦之琴,安静悠远,亦有高山流水之势,能作天地万物之音……极简以至至美,极淡以达至深。恐怕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让后人反复咀嚼。
这些含蓄而深远的艺术文化,又可以说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化。他们淡泊明志,赋予了梅兰竹菊之类淡雅的植物以人的情思;他们崇尚高洁君子,厌弃势利小人,与人相交,不为名利,于是有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比喻要是换了位,总让人觉得不太合适。什么曲水流觞,焚香烹茶,什么花前月下,吟诗作对,还有的隐居山林,寄情山野,回归自我。不知是他们天性之淡泊雅致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本就含蓄淡雅的艺术文化达成了他们生命的圆满?
左边为水,右边为火,“淡”最为精妙之处当属一种水火并育的为人态度、处世智慧。“淡”不一定意味着碌碌无为、体现为沉默懦弱。他们有凌云揽月的志向、报国济民的热血、放眼天下的格局,他们能屈能伸、能放能收、不以物喜、不为物累。有机会,便去争取,争取不到,也只是一笑而过;小人得志,心中看不惯,便明哲保身、敬而远之;皇帝器重,便积极上书对策、治国佐政,皇帝弃之,贬官一隅,也要勤恳为官、造福百姓。“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淡,看似简单,实则极难。要如何阅尽人事、超脱淡泊,才能达到此般境界?
如今,我们似乎与“淡”这个字,渐行渐远。诚然,科技的更新、社会的变革让传统文化随之衰微,但我们总能做些什么——善学习、善传承,在琴棋书画等技艺的培养中,陶冶心性之“淡”,传承文艺之“淡”;多阅读、多思考,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体会“淡”文化的本质意味与来龙去脉;最后,哪怕人世繁杂,也要以淡泊的品性守住心灵的净土,让淡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
03
附录:唐楚玥的高中习作小辑
青春歌作几行诗
——2006届校友王希翀分享会观后感
作者:华师一附中高一(25)班 唐楚玥
格子衬衫、丝框眼镜,他用指尖轻声说着:“我要带你去你想的地方”;钢琴前自信的微笑,已足以令所有先前介绍的光辉履历黯然失色。眼前的,不是才华横溢的“新锐作家”,不是声名显赫的“音乐才子”,只仿佛是那个单纯、青春模样的少年,一时竟不知是那流泻的音符将他的青葱岁月娓娓道来,还是他将青春的梦想凝结成最动人的诗行。
“我们是华师一迁往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那时的路上还是黄土、道旁还是树苗;今天我回来,却是绿树成荫”。这是2006届校友王希翀的开场白。常说时间无形,可他分明见证了时间的足迹,他说:“我的时间里住过你”。或许,这个“你”,是他的人生导师,是他的音乐挚友,抑或是他自己吧,我想着。
三年,老师不过是漫长时间里太过匆忙的过客,却如场场绵绵无声的甘霖,灌溉出那株饱满的人生稻谷。高一,是物理老师对他文科偏好的尊重,让他学会“暂时不理想并不会决定你的后路”;高二,是地理老师对他记忆潜能的发掘,语文老师对他写作热情的鼓励,让他遇见“超自信的王希翀”;高三,是班主任对他忘情演奏的一个“继续”的手势,让他保持对音乐的初心……
他的故事里的老师所具有的,不仅是一视同仁的关爱付出,更是因材施教的智慧方法,好似师生间一份秘密的契约,一根隐匿的纽带。多年后回看,原来那份尊重和引导,已在青春的诗行间写下不可抹去的一句。
破浪——喷薄而出的积淀之势
也许他自己也没预料过,一直以来的爱好与坚守,为他未来的“长风破浪”,积蓄了多少力量。从对所写历史散文的执拗到高考将议论文的框架与足够的知识储备、实战经验的完美结合;从电钢琴的一路陪伴,到成为大学舍友原创动画的供曲人之一;从对音乐的孜孜追求,到受邀成为著名导演的配乐师、文化晚会的音乐总监、海外歌手的御用作曲人……它们是机遇,更是积淀。
然而我却突然想起客厅里那台已经蒙灰的钢琴,还有书房里那支许久未动的毛笔,不免有些怅然,多少所谓的“爱好”不过追求着速成,渴望的是人前的展示,而最终一曝十寒成了“一时不见成效”的牺牲品,多少对高中议论文之刻板的批判,不过是文学素养仍未及高度,是用实用主义的眼光打量着那本就少的可怜的文学热情,最终一边抱怨一边迎合。可他的故事却少了一分功利与浮躁、多了一分沉蓄与而耐心;人生没有无用之事,当多年的积淀,化成一次次机遇时再回看,原来那份热爱与坚守,已在青春的诗行间刻下入木三分的一笔。
揽月——自成一格的诗乐之合
文字、音乐本该水乳交融,他是那样巧妙地将二者结合,在艺术的青天中独揽自己的那轮明月。如果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故事,那么文字是讲述者言语中的回环跌宕、情节里的起承转合,音乐则是他声调中的抑扬顿挫、表情里的喜怒哀乐,共同牢牢抓住听者的心。于他而言,为作品配乐的魔力在于场景的营造、人物的代入、情感的共鸣,让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难忘的视听之旅。
像诗是词汇的和声一样,音乐是音符的和声;像诗是散文和演说的升华一样,音乐是诗的升华。是啊,何谓“诗歌”?诗与歌,千年来皆未曾独立于彼此。“孔雀东南飞”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歌;“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易水边壮士诀别的歌;“断肠人在天涯”是无数游子的歌……也许流传至今的只剩文字,但最初文字不过是记载歌者情怀的工具,本就为音乐而生。
可为什么偏偏是他开创了这样的写作风格?我想,这大概就是青春的奇妙之处吧。青春时期的文学梦、音乐梦,看似两条并行的轨道却在人生旅程中缓缓靠近、交叉,擦出动人的火花。不经意间,当年吟唱着的,谱写过的,竟反过来融入了青春的诗行间。
未来可期,少年们尽情歌唱吧。青春的诗行间,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