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的录取信息出来之后,对于很多被理想院校录取的考生而言,自然是欢欢喜喜等待九月开学开始大学新生活。然而同样存在不少对自己院校不甚满意,或是由于分数不高被调剂,对冷门专业不感兴趣、不抱希望的考生,对于自己所取得的分数水平不满而心有不甘,因此不少考生会选择复读后来年再战,而选择当年不去录取院校报到。
除次之外,还有很多考生因为其他种种特殊原因会选择不去报到:或是家庭成员因为对于家中孩子的录取结果存在观念想法的不统一,在结果出来之后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或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没有经验导致了高分低就,浪费分数,心里觉得吃亏;更有因为滑档而被一所原来并不是理想选择的院校录取,对于其办学和地理位置不太了解因此不愿前去等等。
那么,被提档录取之后,信息都已经录入,不前去报到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本年没有选择其他高校的机会,不能上大学
如果被录取了却不去报到,根据教育部考生录取后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档的规定,考生在本年度是不可以再填报其他批次的志愿的,也即不报到就不可能再被其他高校录取选择。大学开学后不前往报到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本年度就不能够上大学了。
二、只能复读,高考可能受限制
没有前去报到的很多考生是由于对自己成绩和志愿录取结果的不满意,因此决定通过复读争取明年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上更好的大学和专业。复读实际上是完全不受影响的,但是很多复读生在高考时会有一些专业报考的限制或是分数的区别,与应届高考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也会受到一些条件限制。
三、被计入诚信档案
一些省份地区对于应届高考生成功被录取后却没有前去报道的现象处理较为严重,会计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诚信档案记录在案对于考生来年高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第二年高考时与其他应届考生取得同样成绩时,会因为诚信档案的记录而有大概率被刷下。
总而言之,高考志愿的提交实际上代表着的是考生已经决定的志愿意向,是不可更改的。尤其是在被录取之后,更是相当于已经和高校之间达成了一种双方“协议”,考生的不报到行为实际上是浪费了学校招生名额和教育资源,相当于一种“违约”行为,甚至很有可能影响成绩紧跟其后的考生失去原本可以得到的进入该所高校学习的机会。因此,报考志愿一定要慎重再慎重,选择复读与否、报道与否也需要深思熟虑。如果对于院校的满意度不是很高,但是还可以接受,并且未来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可以选择上了高校之后考研或是继续深造;对专业不满意的可以考虑转专业等途径。总而言之,要考虑清楚自己做出选择会带来的种种后果,千万不要草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