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三季报靴子落定,头部券商韧性十足,板块估值逼近新低,机构:重视左侧配置机遇,券商ETF(512000)份额增68亿份居首

在持续低迷行情后,近两日连续反弹。11月1日,券商板块集体上攻,领涨,两大权重、盘中均涨超2%,市场人气风向标券商ETF(512000)早盘一度放量涨2.7%。

截至10月底,券商ETF(512000)49只成份股2022年度三季报正式披露完毕,总体来说符合市场预期。

整体来看,多数券商均遭遇业绩滑坡,但头部券商韧性十足,显著优于行业水平。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净利润165.68亿元,成为前三季度唯一一家净利润超百亿元的机构;“券茅”东方财富净利润65.94亿元,同比增长5.77%,增幅排名第一。

【头部券商业绩韧性十足】

中信证券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依旧稳居第一,实现营业收入498.21亿元,同比下降13.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68亿元,同比下降6.11%。上市券商中,仅有中信证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超百亿元。

“中信证券业绩韧性十足,领跑其他券商。”非银金融行业首席郑积沙团队表示,公司作为航母级券商,以规模扩张 为导向,收入体量远高于其他头部券商且竞争优势进一步拉大;业务方面,投行优势明显,机构业务全面领先,自营理念和效益引领行业,资本实力和规模效益等优势明显。

其他上市券商方面,中国银河、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四家营业收入紧随中信证券,营收金额均超200亿元。此外,9家券商营收超100亿元。从同比增幅来看,49家机构中仅有9家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4%,增幅最大。

归母净利润方面,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排名二三位,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28亿元、78.21亿元。同时,东方财富、、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位列行业前十,均在50亿元以上。从增速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仅有东方财富、、的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依次为5.77%、4.57%、0.64%。

若从三季度单一季度表现来看,东吴证券、、,以及中金公司四家券商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同比依次增长90.4%、22.99%、3.1%、0.51%。

【机构:板块估值过度反映悲观预期,重视左侧战略配置机遇】

国泰君安最新指出,尽管Q3非银板块业绩普遍不佳,但也基本在预期之内。当前非银板块的估值反应了过于悲观的预期,当前非银板块从估值角度来看已经极具了。后续具备边际改善空间最大的是券商投行业务。我们建议增持投行业务具备竞争优势的券商。

华泰证券认为,A股券商板块估值处2019年以来0.5%低分位数,我们认为板块边际向下空间有限,估值性价比凸显。同时,监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各项准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推动各项对外开放措施渐次落地。近期转融资市场化、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等改革政策也已频频落地。未来伴随市场企稳向上,和后续资本市场改革举措持续推进,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估值和仓位修复,建议重视左侧战略配置机遇,优选具备Alpha收益的龙头和特色中小券商。

截至10月28日,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最新市净率为1.17倍,低于历史上99%以上的时间区间,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在政策向好、资本市场建设高度持续提升、需求驱动、创新持续开放等长期正向因素助推下,板块配置价值显著。

【资金左侧配置券商板块持续火热,券商ETF年内份额增长超68亿份,保有份额升至280亿份新高】

资金方面,伴随券商板块估值、点位持续回调,热门ETF持续获得资金关注,最热券商ETF(512000)年内份额增长高达68.81亿份,最新份额升至280亿份历史新高,呈现明显的左侧加仓意愿。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覆盖了市场上所有上市半年以上的券商股,共49只,其中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分享大券商强者恒强的长期价值,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券商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基日为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2013年7月15日,该指数的历史业绩是根据该指数目前的成份股结构模拟回测而来。其指数成份股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详细阅读《合同》、《招募说明书》、《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销售机构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不同,其风险等级评价与基金法律文件中风险收益特征可能存在不同,投资者在购买本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