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A股唯一一家能够连续十年保持营收增长超过25%的公司。”
“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
科大讯飞抛出的亮眼成绩,提出的一个个目标看上去总是如此丰满诱人,但这位AI行业“老大哥”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是营收增长,另一方面是净利润增速不佳、二级资本市场信心渐失,在这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投资人的判断?
增收不增利增长质量不佳
“增收不增利”已经是困扰科大讯飞的老问题了。近年来,科大讯飞的净利润增长表现和经营性净现金流的表现,始终未能同步于企业营收的增长,也让二级资本市场对它信心渐失。
数据显示,2021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83.14亿元,相比上年增长40.61%,增长率再创新高,净利润15.56亿元,同比增长14.13%。
如果单从2021年财报看,这份业绩尚可。不过,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科大讯飞的业绩并不稳定。
2022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营收126.61亿元,同比增长16.5%,净利润4.2亿元,同比减少42.34%。
比这更让人意外的,是现金流的大幅收缩。众所周知,对一家企业而言,现金流即血液,是最能反映企业发展质量的硬性指标之一。2021年科大讯飞的现金流净额仅有8.93亿元,相比2020年锐减逾六成,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对此,科大讯飞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应付票据在2021年到期兑付和用于芯片保供备货,以及对人力资源及市场投入增加所致。不过,从股价表现看,市场并不买账。
另一方面,科大讯飞也一直身处“靠政府补贴过活”的舆论漩涡,曾有长江商学院教授言辞犀利指出科大讯飞"擅长要钱却不擅长赚钱。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12亿、4.26亿以及4.39亿,占总利润比50.24%、31.23%、28.21%。
短短三年时间,政府向科大讯飞的资金输血就已高达10亿。仅以2021年为例,当年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刨除来自政府补助的金额为9.34亿元,净利占比仅剩40%,如此的成绩单,实在难言“优秀”。
多领域业务布局优势难出
对于科大讯飞公开提出的“千亿目标”,如果仔细拆解下来看,需要由教育业务贡献300亿;医疗、消费者智能硬件和开放平台各自贡献200亿;汽车业务、运营商、智慧城市3个方向贡献各100亿,足足横跨了7条业务线,覆盖8大领域,不可谓不广。
想要靠多条腿走路的科大讯飞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己的业务发展思路困住了手脚。因为科技企业的投入产出并不会天然遵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多分耕耘,颗粒无收”。
在结果出来前,你很难精准预判哪一个业务会是明日之星,哪一个业务会是明日黄花。尤其是在市场环境多变、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的日子更难过。当然,科大讯飞并非个案,而是共性。不投入研发更没有竞争力,投入巨资研发未必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如果真要实现千亿目标,科大讯飞为7条现金业务线按照预期营收规模似乎都要“平均用力”,然而一家企业的资源盘子总是有限的,多业务摊薄“被平均后”,优势业务更难跑出,这就会形成一个悖论,不多线程发力完不成预期,不重点发力难觅现金奶牛。
比如在全球1024开发者节线上节目《对话1024》中提前亮相的机器狗,早在去年就已经投入了约5000万元,今年预计投入在1-2亿元。
按照科大讯飞的预期,在2023年前推出第一批可养成的机器宠物、仿生运动机器狗等软硬件一体化机器人,但最终能否达到预期实现大规模投产落地去,还存在诸多变数。
对于AI技术公司而言,任何一项先进的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具体技术落地,再到商业化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在这个长线周期,企业仍需投入大量资本不断迭代、验证,才能保持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张王牌。
转型C端困难重重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To C如果做得好,人力增加1倍,毛利就可以增加10倍。”看得出来,科大讯飞对于C端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野心勃勃,但做了多年B端生意的科大讯飞,在转型C端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
2016年,科大讯飞第一代翻译机横空出世,正式切入C端市场,随后陆续推出了智能录音笔、智能办公本、AI学习机、翻译笔等C端智能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尽管在细分市场里获得了成功成为行业第一品牌,但由于整体市场规模太小,对于科大讯飞这个发展中的巨兽而言,贡献的营收显得似乎微不足道。
再来看与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主业高度关联的AI学习机的研发投产上,科大讯飞寄予厚望,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推出了T10、x3poor、q20三款定位不同客群需求的代表性产品,实现从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纵向全覆盖。但可惜的是,市场买账的人并不多。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步步高以28.9%的市场率领跑国内学习机市场,是第二名市占率6.1%读书郎的4.73倍,断层优势显著,而科大讯飞仅以4.0%的市占率位列第五。
单论技术能力,科大讯飞显然不会比步步高差,但论产品营销和用户心智占领,科大讯飞和步步高之间就有不小的差异。说到步步高点读机,绝大多数人都能想到那句经典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但是说到科大讯飞,很多人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五六年前的翻译机。
科大讯飞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打造爆款上能力的欠缺,于是乎在今年不断加码。先是在5月23日发布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Air,又在6月30日发布了新一代学习机,企图依靠产品扩容拓新来攫取新的用户流量。
在深入C端市场的过程之中,科大讯飞场景缺失、流量不足、营销不力、底层生态架构不稳的缺点暴露无遗,“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的宏伟蓝图背后,还需科大讯飞提速内功修炼。
科大讯飞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先行者的身份毋庸置疑,但面向未来,若想重新唤回二级资本市场的信心,自证穿越经济发展周期的硬实力和“AI第一股”的真正价值,科大讯飞仍面临多重考验。
(图片: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