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1月1日广州“穗岁康”正式上线后,近日来,江门、韶关等多个地市的城市惠民保也接连上线并开放投保。惠民保由于具备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的普惠特质,成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自2020年起兴起走红成为现象级产品,并在国内多地开花。
作为近两年国内保险行业最火热的产品之一,惠民保目前已有近百家保司参与成为承保主体,也是迄今为数不多“出圈”得到各地政府重视和医保支持的保险产品。
在惠民保高速发展的红利下,医保三方管理公司迅速发展,10月27日,背靠腾讯与IDG的思派健康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一
惠民保走红
广东多地上线2023年城市惠民保
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保体系的制度创新,也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实践。作为普惠性质的商业健康险,惠民保凭借投保门槛低、保额高、价格亲民优势,以星火燎原之势覆盖全国百余个城市。
近年来,惠民保高速发展,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国内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保费总收入超过140亿元。
11月起,广东多地逐步开放2023年惠民保的投保通道。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1月9日,广东省已经有江门、韶关、梅州、中山等超过10个城市上线了2023年惠民保产品。
例如,广州2023年度“穗岁康”于202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开启投保手续,每人每年保费180元;江门市“邑康宝”2023年度投保通道也于11月1日正式开启,在年度保费维持150元/人的基础上,包括四项保障责任最高年赔付限额由去年的250万元提升至350万元。
据记者了解,广州“穗岁康”自2020年12月开始试点以来,2021年、2022年投保人数分别达367万人、383.7万人。可以看到,惠民保逐渐成为了健康险中的现象级产品。
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到,到2030年底,全国将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惠民保贴合了“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康中国战略”及“健康险”等多项大趋势,国家层面的大力助推不仅为惠民保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确定性,也是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湾财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惠民保能得到普及推广,一方面是有各地医保局、银保监局等政府单位作为官方站台,另一个关键则是由大型保险公司牵头组织多家保险公司形成共保体,他们既是风险保障的主体,也是重要销售渠道。但是部分保险机构并不擅长与医疗机构打交道,因此就需要与第三方服务公司合作,这些第三方公司此类公司可帮助患者提供特药直付、送药上门等便捷服务,是理赔时必备的主体。
思派健康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湾财社记者,思派健康通过与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目前在广东有广州惠民保、江门邑康保、韶关市民保、惠州太爱保四个惠民保项目。思派在项目中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定制化和差异化的保险;同时,为保险公司进行成本管理,包括理赔的医疗费用支出等,以及通过分销健康险产品从保险公司获取经纪佣金等。
二
惠民保发展红利下
思派健康再次递表港交所
随着近几年来健康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另一类公司也顺势而起进入了大众视野,那就是打造“医药险”闭环的第三方服务公司。“惠民保”等商业健康险的兴起走红,也带动了中国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公司的快速崛起,镁信健康、圆心惠保与思派健康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湾财社记者注意到,10月27日,思派健康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思派健康曾于2021年8月6日、2022年2月25日递表后失效,这次是思派健康向港交所发起的第三次冲锋。
财务数据显示,思派健康的营收由2019年的10.39亿元人民币增加159.8%至2020年的27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增加28.7%至2021年的34.74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达18.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上升21.8%。
然而,虽然收入实现了两位数上涨,但是三年半来,思派健康却亏损了超57亿元。
数据显示,思派健康在2019年-2021年度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96亿元、10.42亿元、37.49亿元及3.46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57.34亿元;毛利分别为人民币8180.4万元、人民币1.87亿元、人民币2.83亿元及人民币1.7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9%、6.9%、8.2%、9.4%。
来源:思派健康招股书
从具体业务线来看,思派健康目前主要经营三条业务线,包括特药药房业务、医生研究协助业务和健康保险服务。其中,根据招股书数据的显示,特药药房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但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却只有5.4%;健康保险服务收入仅占约5%,但2022年,毛利率却高达67%。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健康保险服务业务成为了其新的增长点。
来源:思派健康招股书
具体来看,思派健康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来自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为221.6万元、3198.9万元、9258.9万元和9211.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2%、1.2%、2.7%和4.9%。
目前,保险经纪佣金收入是思派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与主要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差异化的健康保险计划,为约2390万名个人会员及876名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2020年及2021年,思派健康来自保险经纪佣金的收入分别约为2740万元、8710万元,而2022年上半年则为9050万元,分别占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总收入约85.5%、94.1%及98.2%。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思派健康就保险产品收到的保费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12亿元、8.26亿元,而2022年上半年则为7.81亿元。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1年,按保费额计,思派健康占中国整体健康保险市场的市场份额预计为0.1%。
根据招股书,思派健康在申请上市前共筹集5.74亿美元。其中,思派健康于2021年6月的F轮融资中募资8060万美元,E轮(E1+E2)合计募资2.99亿美元,投资方主要包括腾讯、F-Prime Capital、斯道资本、时代资本、平安创投、IDG资本等等。
来源:思派健康招股书
本次IPO前,腾讯集团实体合共持有思派健康27.77%的股份,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同时,思派健康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旭广和总裁李继分别持股7.57%、5.31%,二人通过一致行动人士关系以及员工激励平台合计控制约21.71%的投票权。
完成F轮融资后,思派健康的估值达到17.2亿美元,对应每股成本为2.2433美元。若此次顺利上市,思派健康的市值或将进一步提升。
除了思派健康,湾财社记者了解到,10月21日,圆心科技也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根据圆心科技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圆心科技累计亏损16亿元。
截至2022年8月31日,圆心科技已为159家保险公司及八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多款新特药保险产品、协助在超过10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并分销合计41个健康险产品,管理32.9百万份保单,旗下还拥有一家保险科技公司——圆心惠保。
湾财社记者获悉,在惠民保等健康险的高增长发展红利下,多家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公司也迅速发展,因数健康、镁信健康、商保通等多家公司完成了多轮融资,在医疗健康风投赛道上崭露头角。
但是随着后续惠民保趋向理性以及商业健康保险增速的放缓,科技健康企业在服务健康的同时如何能够实现盈利,扭转亏损,仍是这些企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