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上海召开生物医药新闻发布会,产业规模已超6000亿,恒生医疗ETF大涨4.84%

11月11日,CRO、新冠治疗、生物疫苗等板块大幅上涨。

消息面上,11月11日上午,上海举行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将瞄准新型小分子药物、新型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等重点赛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四个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是创新研发取得新成绩,截至目前,上海今年已新增获批4个1类国产创新药。医疗器械领域方面,上海有6个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多个“全球/全国首创”。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签约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上海市新开工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32个,投资金额近80亿元;新签约生物医药重点项目42个,投资额368亿元。近期又新签约一批重大项目,显示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强大的发展后劲。

三是产业融资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有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联影医疗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500亿元,成为2022年科创板最大IPO。同时,近两年来,上海生物医药领域PE(VC)总融资规模达549亿元,全国占比超1/4,位居全国首位。

四是产业规模实现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同比增长5.5%,与今年前8月相比,累计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数据展现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目前市场上共有2只规模超5亿的ETF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指数标的均为沪深两市医药相关上市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内地成熟医药上市企业,港股聚焦了许多创新药企业,目前市场上共有9只港股医疗医药相关ETF。

创新药整体行业具备长期成长+周期波动的特点,在行业出现技术突破或重磅品种等催化时间时,市场热度将吸引较多资金进入板块,而由于创新药整体兑现周期较长,业绩或研发表现跟不上热度时则反而容易催生估值泡沫,股价迎来回调。

如11月10晚间,康希诺公告称,公司研发的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于近日获得摩洛哥国家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的紧急使用许可。今日港股康希诺生物盘中最高涨幅24.6%。

国信证券表示,受到医疗贴息政策,集采、国谈等政策潜在边际向好的影响,以及公共卫生防控相关标的的良好表现,医药行业出现普遍的反弹。建议以创新为主线,积极布局医保谈判潜在受益标的。2022年的国家医保谈判结果预计将在11月揭晓,根据此前发布的相关政策,拟进行续约的药品如果符合简易续约的条件,可以以一个相对较小的降价幅度完成续约;另外有多款国产创新药首次参与医保谈判,通过谈判纳入医保能够大幅加快创新药进院以及销售放量的速度,并且降低患者的负担,提升药物渗透率。

此外,11月9日晚间,为推动“十四五”期间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制定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规划》出台后,受消息刺激,11月10日医疗信息化概念出现大面积上涨。

医疗信息化(医疗IT或HI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限制,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进而提高医疗创新能力和医疗管理水平。

近年来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45亿,2016-2020年复合增速为21.1%。国联证券预测,到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74亿元人民币,2021-2025年的复合增速约为28.14%。

国联证券表示:当前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不高,2020年我国医院核心管理系统厂商CR5市场份额约为34.1%,电子病历系统CR5市场份额约为58.5%。行业头部企业凭借较强的营销、研发和服务能力不断跑马圈地,大额订单比例不断增加。随着行业信创的逐步推进,预计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泰证券指出,《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提出“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底二级医院平均电子病历评级仅为2.59级,未达到3级的基本政策要求,而院内数据互联互通是电子病历4级的基本要求。若要实现二级医院的院内医疗数据互通共享,二级医院整体信息化成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大量原有系统面临升级换代以及新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医院IT建设需求有望加速释放。目前全国二级医院约1万家,若按二级医院投入400-500万元计算,新政有望刺激400-500亿元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从政策出台到业绩兑现仍有较长的时间差。华安证券指出,从《规划》推进节奏来看,对相关公司2022年业绩基本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