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消费财研社
近年来,新茶饮赛道可谓是“卷”出了花样。继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抢跑“新茶饮第一股”后,茶饮界的“拼多多”蜜雪冰城也踏上了A股上市的征途。
而与新茶饮赛道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澜沧古茶、中国茶业、安溪铁观音等传统茶企在资本市场屡屡折戟,至今“A股无茶”的魔咒仍未被打破,而传统茶企也渴望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八马茶业”)的A股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并正式预披露招股书。这是继今年撤回上市申请4个多月后,八马茶业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上市板块从此前的创业板转为深市主板,辅导机构仍为中信证券。
三次冲击IPO,八马茶业胜算几何?
过度倚重加盟模式,外购茶叶占比较高
八马茶业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老牌茶企、也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聚焦于全茶类品牌连锁经营,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等业务,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再加工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品类。
八马茶业冲击“茶叶第一股”之路可谓是充满坎坷。
早在2013年,八马茶业就曾经谋求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但最终于2015年选择了新三板,并于2018年4月终止挂牌。2021年4月,八马茶业在创业板上市终获受理,但经过深交所的三轮问询后,于今年5月10日撤回了IPO申请。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有“直营模式与加盟模式”两类,直营模式中又分为“线下直营和网络销售”两种。八马茶业也依托于上述模式迅速发展和扩张,截至2022年一季度,八马茶业门店数量超2700家,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各省份的主要大中型城市。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八马茶业来自加盟店的收入逐年上升。实现销售金额分别为4.80亿元、5.95亿元、8.91亿元和2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44%、47.33%、51.50%和44.76%。
加盟店的快速扩张,对八马茶业的产品质量、加盟体系管理水平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深交所在问询函中,对于八马茶业加盟模式下门店的详细情况、与同行可比公司的差异性、加盟商的新增、退出、存续等也进行了详细的问询。
深交所提出:“若加盟商因经营管理不善、经营资质不全等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消费者诉讼或食品安全事故相关诉讼,对公司商标品牌、商业信誉将产生不利影响。”八马茶业也在招股书中披露了有关加盟模式的风险问题。
过度依赖加盟模式,除了管理上存在风险性之外,也会拉低企业整体毛利率水平。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末,八马茶业加盟模式的毛利率分别为39.69%、40.39%、42.77%和43.98%;而线下直营的毛利率分别为70.24%、73.77%、76.21%和75.79%;网络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55.09%、49.04%、51.27%和56.20%。
以2022年一季度为例,八马茶业加盟模式下的毛利率低于线下直营毛利率31.81个百分点,低于网络销售毛利率12.22个百分点。
而居高不下的存货量,是八马茶业发展的又一隐患。
今年一季度,八马茶业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09亿元、3.2亿元、3.5亿元、3.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43.46%、54.27%、50.84%、56.08%,远高于中国茶叶、澜沧古茶等竞争对手。
对于存货账面价值逐年增长的原因,八马茶业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库存商品的增长所致。比如截止2022年3月末,库存商品增长贡献率为103.72%,主要系公司进行了部分普洱茶战略库存储备。
八马茶业还表示,中国茶叶、澜沧古茶的生产模式以自主生产为主,存货结构中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规模相对较大。
和上述两家的自主生产模式不同,八马茶业奉行“拿来主义”,甚至有人将其董事长王文礼称为“二道贩子”。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八马茶业采购产品中定制成品茶占比分别为51.92%、47.42%和47.85%。
营销用力过猛,曾涉虚假宣传
据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在设立之初,公司以研发、生产及销售安溪铁观音茶叶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其产品转向全品类茶叶,并推行加盟模式,实现了跨区域经营。
然而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销售费用占据了八马茶业投入费用的大头,研发费用却不及销售费用的零头。
2019年至2021年,八马茶业销售费用分别为3.58亿、4.29亿和5.76亿,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5%、33.85%以及33.04%。2020年-2021年,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增长较为明显,分别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9.83%、34.27%。而同期的研发投入,仅为570.22万元、328.01万元和664.12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0.56%、0.26%和0.38%。
同期,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也远高于澜沧古茶、中国茶业等同类公司。不过,高额营销费的投入,却也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八马茶业涉及诉讼、举报,累计共计113起。其中虚假宣传63起,质量问题23起,其他问题(产品执行标准、售假、超范围经营等)27起。
新消费财研社注意到,八马茶业曾因“虚假宣传”惹了大麻烦。2018年,八马茶业在公司网站首页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网站“招商加盟”页面中展示出了一份“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同年9月份,博鳌亚洲论坛在官微上斥责八马茶业虚假宣传,还伪造授权书。
事发后,八马茶业就此事向博鳌亚洲论坛郑重道歉,称将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删除不实宣传及报道,同时对博鳌亚洲论坛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表示授权书是不法分子伪造,公司已报警,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招股书也显示,八马茶业报告期内“虚假宣传”达63起,虽然绝大部分未被立案,但大量诉讼和举报也说明其存在宣传用力过猛和质量把控不严的情况。
代工模式“痛点”待解,想上市需先实现规范化
与三只松鼠、来伊份等零食品牌的生产模式较为相似,八马茶业主要以代工“贴牌”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在该模式下,供应商将生产制作完成、包装完毕的定制成品交付公司,公司可直接对外销售。
虽然代工模式下能为企业省下不少开支,但同时也为产品问题埋下暗雷。
早在2017年,八马茶业旗下产品就曾登上过质检黑榜。据了解,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八马公司的部分茶叶进行了测试,发现产品存在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污染物超标、实测品质低于明示等级等问题,但是八马茶业并未将这一问题记入到招股书中。
此外,黑猫投诉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对八马茶业产品进行投诉,其中不乏“茶叶喝出虫子”“茶里有头发”“礼品盒发霉”等质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八马茶业还多次因为违规问题遭到处罚。
2019年12月13日,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2018年年度报告,深圳市市场和监督管理委员会宝安局将八马茶业尚都花园店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20年4月17日,因食品违法行为,八马茶业翠竹店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局处以警告。
2020年11月16日,因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安溪县消防救援大队对八马茶业处以1.5万元罚款;今年3月9日,因已补报并公示2020年年度报告,深圳市市场和监督管理委员会罗湖局将八马茶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今年7月14日,因未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惠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八马茶业惠东县分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业内观点认为,如今茶饮赛道呈现“新市场、新竞争、新玩法”的特征,八马茶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转变思路还需要一些时间。此外,八马茶业想要在A股冲击“茶叶第一股”,合规性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实现运营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质化,是八马茶业等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