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医药分歧加大,中药ETF领跌,港股医药相关ETF领涨

今天盘面上,医药分歧加大,中药ETF领跌,港股医药相关ETF领涨。

港股医药板块拉升,和黄医药、三叶草生物涨超8%,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涨7%。消息面上,和黄医药发公告称,公司正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变,专注于其内部开发管线中最前沿的、最有可能推动近期价值的药物。

在今年10月12日之前,港股医药是表现最惨的板块之一。10月12日,医药迎来上涨,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医药ETF、恒生医药ETF、生物科技ETF港股、香港医药ETF、恒生医疗ETF、港股生物科技ETF、港股通医药ETF涨超30%。

在经历了一年半之久的杀估值、杀业绩和杀逻辑后,医药行业利空已经出清?

医保集采导致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是医药行业估值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信达证券认为医保集采政策超市场预期的风险已基本出清。

从集采范围来看,阿托伐他汀、心脏支架等医保大品种市场预期较充分,但2021年生长激素等医保报销金额极小的品种也进入集采,导致长春高新股价大跌,甚至连没有进入集采目录但有潜在可能的南微医学、健帆生物等股价都出现大跌,估值下调至上市以来的低位;种植牙、正畸材料、OK镜也都相继进入了集采名单,估值出现下跌。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前期集采的应采尽采反应较为充分,相关标的估值下调严重,随着集采温和,未来集采范围超市场预期可能性较小。

从集采价格来看,部分极端价格已有纠正的现象。种植牙在宁波的集采是服务费+耗材费打包价3000-4000元/颗,国家集采方案是不超过4500元服务费+耗材价格,国家集采价格首次超过地方集采价格。2020年各厂商的心脏支架集采中标价是469-798元,平均降幅达到93%,续约方案规定申报价不超过798元即可顺利续标,意味着部分产品将会迎来提价机会。骨科脊柱、肝功生化试剂、电生理耗材的集采方案都更加温和,制定了集采托底价,只要价格降幅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保证中标,而不再像以前必然会有企业被淘汰出局,价格降幅预期也会更小。

医药行业估值和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医药行业PT仅22.72倍,仅略高于过去10年最低估值20.31倍。2022年三季度全行业基金对医药行业持仓比例降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水平。

支撑医药股等长期逻辑一直是老龄化,长期看老龄化和慢病管理推动医疗需求持续增长。1961-1970 中国进入婴儿潮阶段,平均每年新生儿数量达到 2589 万人,比上一个 10 年高 30%。此年代出生人群大部分年纪接近甚至超过 60 岁,2021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比达 13.5%,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医疗 需求也会出现明显增长。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慢 病作为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杀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2019 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 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主要死因。人口老 龄化和慢性病管理都将持续增加医疗需求。

在行情的反攻之下,各家机构仍看好医药板块的后期走势。中欧基金认为,在短期反弹的过程中,流动性回补最为迅速的行业存在更高的短期交易弹性和股价的防御性,其中尤其关注机构配置比例较高的电力设备、医药、电子和食品饮料等行业。中长期来看,明年经济企稳预期之下,对经济表现较为敏感的可选消费领域也有望出现业绩增速的边际改善。

东吴证券认为,港股医药高景气低估值,底部投资正当时。多因素催化,港股医药有望迎来拐点:其一,后续复苏及医保支出稳定增长。其二,创新药政策回暖。其三,生命科学服务产业链景气上行,国产替代正当时。其四,医美、医疗服务等消费医疗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中泰证券表示,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医药消费复苏加速可期。目前检测方式、相关药物储备、疫苗研发在进一步加快加强,同时国际物流、洽谈、诊疗、消费活动有望加速恢复,板块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逐渐走出底部区间。目前医药板块的刚需属性及价性比仍然突显,看好板块结构性慢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