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单领域的规范工作持续进行中。1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支付协会”)日前发布2021年度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外包机构”)评级等级情况。从评级结果来看,本次参选的近9600家外包机构中,评级等级在C级及以上的机构数量超过七成。
另有第三方支付领域收单机构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在选取合作的外包机构时,会进一步参考评级结果,评级较差的收单机构将很难继续展业。在分析人士看来,针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的评级工作已进入到了常态化、规范化阶段。定期评级结果的出炉,既能够及时反馈机构的服务水平,也能为金融机构选择展业合作伙伴提供良好依据。
超七成获评C级以上
根据支付协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本次评级工作,共有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内的143家收单机构对9588家外包机构进行了评价,参评外包机构数量较上一年度增长7.42%,评级等级在C级及以上的外包机构共计7293家,占比76.06%。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所谓“外包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管机构或国家有关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等合法设立的机构。近年来,为了规范收单市场以及收单外包服务市场的有序发展,针对外包机构展业的政策接连出台,其中包括评级、备案管理机制等。
按照要求,外包机构备案后方可展业。根据过往支付协会披露的信息,在已被支付协会取消备案的60家外包机构中,至少35家持有评级结果,其中多数评级在C级以下。
一家被取消备案资质的外包机构信息
对于2021年度外包机构的评级情况,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评级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通过制定相同的评价标准,对外包机构分类管理,不论是对外包机构还是银行、支付机构等主体,都具备重要意义。
王蓬博进一步解释道,对于外包机构而言,能够在评级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鞭策他们及时纠正,行业出清稳步进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也能提供有效的合作建议。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同样提到,目前来看,针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的评级工作已进入到了常态化、规范化阶段,定期评级结果的出炉,既能够及时反馈机构的服务水平,也能为金融机构选择展业合作伙伴提供良好依据。
减少收单机构核验成本
在评级相关的公告中,支付协会也提到对外包机构进行评级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从市场实际展业情况来看,这两大类金融机构也是外包机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基于银行、支付机构广泛的展业范围,收单业务通常涉及到大量的线下工作。因此,银行、支付机构往往会选择外包机构进行合作,由外包机构开展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以及受理终端布放、维护等工作,通过这一模式将业务延伸至不同城市,提高业务量。
这一模式下,外包机构以及业务员通常能够按照交易流水参与分润,准入门槛低,因此吸引了大量“玩家”参与其中,近年来收单市场迅速扩张。而层层外包后,支付机构对于外包机构的把控能力减弱,拓展商户真实性、服务质量以及履约能力等均无法保证,甚至还有外包机构卷款“跑路”。
收单业务乱象频出,银行卡收单业务也成为近年来支付机构受罚的“重灾区”。支付机构如何看待外包机构评级的情况,在选择合作方时是否会参照评级结果?1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也向多家头部持有收单业务牌照的支付机构进行了采访。
有支付机构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道,外包机构的评级,主要是根据从业机构的基本状况、财务状况、服务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分。
“外包机构的评级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其经营情况、抗风险能力等,同时资质欠佳、管理能力薄弱、服务能力相对较差的外包机构也会在评级等级上得到体现,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前述支付机构指出。
前述支付机构表示,支付协会对外包机构的评级,是从多个维度对外包机构进行衡量,一定程度上能够较为完整地呈现其总体情况。支付机构在选择合作商时,肯定会优先考虑高等级的外包机构,这样能够减少收单机构对外包机构的核验成本。评级较差的机构,也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与能力
对于评级工作的成效,支付协会在公告中也有提及。支付协会指出,评级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为外包机构提供了较为公允的行业评价,有效降低了收单市场双方的合作成本,提高了外包市场信息透明度,促进了优胜劣汰。评级工作对优质外包机构发挥了一定的市场推介作用。
根据历年评级结果,2017年至2020年四年均参评且获得B级以上的机构共117家,其合作收单机构持续增长,由2017年的498家增长至2021年的680家,累计增长36.55%。同时,支付协会引导收单机构与评级较差机构审慎开展合作。例如,2020年评级为E的外包机构为285家,市场退出率达到98.6%,促进了资质较差机构的市场出清。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根据支付协会官网信息梳理发现,近年来,参与支付协会评级工作的外包机构数量逐年上涨。2017-2021年的五年间,参与评级的外包机构数量分别为4029、4838、6561、8926以及9588家。
在苏筱芮看来,参评外包机构数量不断增多,反映出系统而透明的评级规则有利于形成明确的市场预期,能够吸引有资源、有技术的优秀机构不断加入行业。与此同时,末端机构的退出能够充分体现出评级机制下的丛林法则,“有进有退”的良好机制能够推动行业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王蓬博认为,参评外包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说明当前收单服务行业依旧存在活力,能够创造财富价值;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收单服务已经成为依附于支付产业的下游产业,能作为底层基础工具产生使用价格。
“这也能对外包机构作出提示,市场竞争激烈,要始终保持突出优势方能取胜。同时,作为金融领域相关细分行业,外包机构也要遵守合规要求。只有在合规范围内,持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与能力,才具备持久的生存空间。不然在一年一度的评价考验下,很容易‘现出原形’,面临差评窘境。”王蓬博如是说道。
支付协会则进一步强调,下一步,协会将通过自律检查、窗口指导等方式持续督导收单机构审慎与低等级外包机构开展合作,增强优胜劣汰效应;并通过研讨会、培训交流等形式持续为收单市场双方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引导外包市场主体守正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质效。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