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前三季度A股IPO募资额全球夺冠 投资者能高兴起来吗

近日,毕马威中国发表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IPO市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该回顾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交所和深交所跻身为表现领先的交易所。截至2022年9月25日,总募资额达716亿美元,占全球IPO募资金额51%。

该回顾报告还显示,受惠于数宗大型上市交易,今年前三季度,A股IPO市场募资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A股市场约三分之二的募资资金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以募资金额计,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前10宗上市活动中,有7宗来自这两个市场。

就股市的融资功能而言,A股市场在IPO上所取得的佳绩确实可喜可贺。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IPO募资金额占全球IPO募资金额的51%,这就意味着A股市场IPO的募资金额在全球市场绝对是独占鳌头,位居全球股市之首,堪称是“唯A股独大”,A股市场把其他所有国家与地区的股市都踩在了脚下。

还有一个耀眼的成就是,今年前三季度,A股IPO市场募资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5%,创同期历史新高。创造了A股市场的历史,这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而这样的佳绩是在A股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取得的,这就更加证明了A股市场的了不起!因为今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从去年末的3639.78点下跌到了今年9月30日的3024.39点,上证指数下跌了615.39点,跌幅达到了16.91%。一方面是股市指数大幅下跌,另一边是IPO募资金额创出历史新高。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A股市场的IPO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这显然要得益于注册制的新股发行。正是注册制将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幅提升。毕马威中国的回顾报告显示,A股市场约三分之二的募资资金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以募资金额计,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前10宗上市活动中,有7宗来自这两个市场。而不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都是实行了注册制的新股发行的。有关方面以及有关利益集团希望通过注册制来达到提升A股IPO能力的愿望因此得以体现。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与加强。

而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之所以能进一步提升IPO的融资功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高发行”,即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发行。毕竟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取消了对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不仅可以超过23倍,而且还可以超过230倍以上,只要投资者敢于搏傻,发行人就敢于以任何高企的市盈率来发行。如此一来,高超募也就成了注册制下新股发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华宝新能与纳芯微成了今年IPO超募典型,超募比例均在5倍上下,超募资金的绝对值双双接近50亿元。正是这些超募导致了今年IPO募资金额的大幅增加。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IPO的辉煌业绩未必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毕竟IPO的辉煌业绩进一步突出的是股市的融资功能。而涉及到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投资功能,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行情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实际上,在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得到突出的同时,上证指数却下跌了16.91%,这意味着投资者前三季度的投资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IPO公司在大把大把地募资,投资者则在大把大把地亏损,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投资者很难高兴起来。

不仅如此,随着IPO公司的“三高发行”,高价发行的IPO新股大面积破发,即便是打新中签的投资者也面临着打新亏损的局面。虽然此举有利于投资者理性打新,但对于热衷于打新的投资者来说,新股破发毕竟增加了打新的风险,打新的无风险收益一去不复返,这显然也是热衷于打新的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随着IPO公司的大量超募,股市资源的浪费是非常惊人的。一些IPO公司原本只准备募资几亿元的资金,结果因为超募,市场硬是给了几十亿的募资。面对这种巨额的超募,一些公司拿超募来买房,有的拿超募来购买理财产品,还有的公司大股东把超募当成了唐僧肉,想着各种办法要把超募占为己有。

如去年12月份发行上市的被称为是“史上最贵新股”的禾迈股份,公司原计划募资5.58亿元,但实际募资总额却达到55.78亿元,是计划募资金额的10倍,超募金额达50.2亿元。结果该公司拿出45亿元用于理财,股市资源被严重浪费。这样的局面,即便是管理层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