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债基基金激烈震荡,基金理财还有可行的操作手法吗?

说起理财市场,近来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会有些心有余悸,这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债券市场激烈震荡,很多大家熟悉的债券型基金都面临着巨大的浮亏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到底该怎么选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分析当前的基金市场走势?理财市场我们到底该如何训练我们自己的市场操作呢?

一、激烈震荡的理财基金市场

据华夏时报的报道,“债基也能大亏?”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债基近日却让众人“跌”掉眼镜。

近期以来,债基跌跌不休情况严重。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11月21日,市场上共有债券基金2945只(只统计主份额基金),其中纯债债券基金1791只。

天相投顾从两方面对近期纯债基金下跌情况进行分析称,一是从持有纯债基金三个月的亏损面来看,在2022年11月11日之前,短期纯债基金的亏损面不到0.5%,中长期纯债基金的亏损面一直稳定在1.5%左右。但在2022年11月14日之后亏损面大幅攀升,其中,中长期债券基金的亏损面一度接近80%,意味着近三个月持有债券基金的投资人大部分出现亏损。二是从持有纯债基金三个月的收益率来看,2022年10月至今,持有纯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算术平均)不断下跌。

面对着当前市场的接连大跌,很多人都会有些心有余悸,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我们在分析当前中国理财市场的剧烈震荡的时候,其实要好好考虑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仔细研究当前债券基金的整体表现的时候就会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核心原因还是整个市场的波动与动荡:

一方面,整个资金面发生了较大的波动。最近一段时间,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一改之前宽松的态势,一年期利率开始上扬,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资金利率开始走高。一般情况下,只要市场利率走高,就会很自然地导致债券市场的相对吸引力出现了较大的降幅,一旦债券市场不受市场那么关注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带动债券价格的下行。而当前不少固收基金都是以债券市场作为基底,自然而然就会导致净值的波动,这就是当前债基市波动的第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股市-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开始显现,最近一段时间不仅是A股资本市场还是境外中概股市场,整个市场都呈现出回暖趋势,在这种回暖额度大氛围中,部分资金开始从债市流向股市,整个市场的股市机会开始增加,自然也就会导致债市的机会开始减少。

二、基金理财还有可行的操作手法吗?

面对着当前固收类产品的下行趋势,我们的市场操作手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觉得还是需要给风险进行一定的区分,如果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或者说本身受到这次的影响整体对于风险开始有一定的畏惧的话,还是尽可能降低风险,可以考虑去购买货币市场类的基金,此类的基金特点是整体的收益水平有限,但是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较高,可以在当前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风险规避,从而降低自己的损失。

如果投资者还是对风险有一定偏好的话,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其实可以考虑进行偏股市场的操作,在当前市场的波动之中寻找更多的机会,除了直接投资股票之外,我们之前也反复说过,追踪指数的ETF基金其实也有不错的可能性,选择此类的基金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WIND数据统计,截至 2022 年 9 月 30日,国内 ETF 规模已达1.55万亿,占全部基金净值比重为 5.7%。ETF 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达到了742 只,产品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正如我们之前反复说的那样,ETF作为一种特殊的开放式基金,既吸收了封闭式基金可以当日实时交易的优点,也具备了开放式基金可自由申购赎回的优点。

比如说近期,平安证券和天弘基金就共同举办的ETF实盘大赛已开启报名,12月1日正式开赛,报名时间截止至2023年1月14日,比赛将持续到2023年1月20日。比赛设置周榜、总榜排名,根据客户收益率比拼情况可获得奖励。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实战氛围中对自己的投资技术进行锤炼,参赛者可以在2个月的比赛期间,选择不同的ETF作为自己的持仓标的,并通过策略投资,定期按照个人持仓的ETF基金综合收益率进行比拼,根据周榜和总榜的排名可获得不同的奖励。

届时,有多位金融大咖和明星基金经理紧跟赛事,提供机构观点,输出投研成果,更可以通过比赛学习牛人投资技巧,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才有可能进一步地提升大家的市场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寻找市场操作的机会。

不过,面对当前的市场波动,我们还是要用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动荡的市场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从而真正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与投资逻辑。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