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致善生物被质疑营收可持续性,菲鹏生物超6成收入来自新冠产品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刀客

近日,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完善,大规模核酸检测正逐渐成为过去。与此同时,少数核酸检测机构因为管理不规范而成为众矢之的。显然,借助疫情大面积检测获取暴利的好时光已经不再,对于那些正在等候IPO的核酸企业,可能已失去最好的上市窗口;而对于已经过会,等待或已经上市的IPO企业来说,大面积核检不再,那些依靠核检暴富的公司,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01、翌圣生物IPO申请被取消,4家已过会核酸企业有2家尚未提请注册

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针对核酸类企业申报上市做出回应。两家交易所新闻发言人表示:坚持从严审核,将重点关注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核酸检测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此外,上交所还重点关注企业的科创属性。

话音刚落,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翌圣生物”)的IPO申请就被取消。

11月23日,上交所官网披露,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其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自此,翌圣生物就成了“从严审核”核酸检测企业上市后,首家被取消上市申请审议的公司。

可以预期,梦断IPO的核酸企业不会就此一家。比如,那家广受质疑的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公司(核子华曦)。

核子基因官网显示:疫情发生后,公司运转至今,核酸检测已超7亿人次。核子基因总部办公室前台旁边,一块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核子基因集团总投资3亿元,IPO上市计划正式启动。不过,这家企业被多地发现核酸检测过程中违规,不管其已经注册了多少家子公司,估计其IPO之路都很难如意。

与那些尚在等待上会的核酸企业相比,达科为等IPO已过会企业日子似乎好过一些。不过,因为主营业务的偶发性,这些已过会的企业能否顺利注册还是未知数。

目前,IPO已过会尚未注册的核酸企业总计4家,分别是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其中,达科为7月25日过会,10月14日已经提交了注册申请。致善生物、瑞博奥9月过会,目前仍未提交注册申请。菲鹏生物3月3日过会,3月14日提交注册申请,但目前仍未获核准。

02、致善生物被质疑营收可持续性,菲鹏生物超6成收入来自新冠产品

据深交所披露的审核会议结果,致善生物曾被追问新冠类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存在可持续性、是否存在业绩持续下滑风险。对此,致善生物坦承:“公司2020年以来的业绩增长主要受疫情影响较大,2020年以及2021年,公司新冠类试剂产品销售1.06亿元、1.82亿元。”

事实上,上述4家IPO已过会未上市核酸企业,普遍存在这个隐患。比如,IPO上会前备受争议的达科为。

招股书显示,2020 年至2022 年上半年,病毒保存试剂分别为达科为公司贡献收入5260.37 万元、4827.88 万元、4190.23 万元,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8.71% 、5.78% 、8.84% 。不过,随着国内核酸检测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达科为病毒保存试剂的单价从4.13元降至不足2 元,毛利率也从63.93%降至16.3%,外界担忧达科为的未来业绩将因此受到影响。

与达科为相比,菲鹏生物营收中,核酸检测业务更是撑起大半个IPO。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新冠产品分别为菲鹏生物贡献6.97亿元、15.87亿元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65.44%和68.73%。借力新冠疫情,菲鹏生物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89亿,干到2020年的10.68亿,翻了4倍;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5745.49万,飞涨到2020年的6.33亿,暴涨11倍。

2021年菲鹏生物再接再厉,新冠产品营收高达15.86亿,较2020年又翻了一番。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短期暴利一旦不再,公司业绩恐怕会断崖式下跌,上市后谁将为此买单呢?因此,上交所、深交所对核酸企业严格审核的声明,来得真是太及时了。

03、康为世纪上市首日股价破发,核酸类暴发户不受投资者待见

明眼人都知道,那些主业单一,对新冠核酸检测比较依赖的公司,即使上市,恐怕也不受投资者待见。

以康为世纪(688426.SH)为例,财报显示,2021年营收中,公司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直接相关的营收5930万,占比17.52%。2020年,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7393.85万干到2.33亿,翻了3倍;净利润从2019年的897.36万,飞涨到1.08亿,暴涨12倍,基本上都是受益于新冠产品。可以说,没有新冠疫情,康为世纪这么短时间很难达到上市要求。

2022年10月25日,康为世纪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天股价即破发,当日收盘价为43.62元/股,低于IPO发行价48.98元/股5.36元。截至11月30日收盘,康为世纪收盘45.46元/股,股价依旧破发。显然,这种暴发户上市公司,中长期业绩很难撑起目前的股票估值。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新冠检测”相关上市企业共有109家,广东省24家,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均超过10家。这些企业,这两年或多或少都受益于新冠疫情。其中,最奇葩的是九安医疗(002432.SZ),受益于一款出口海外的产品,这两年净利润出现几百倍的增长。即使如此,截至2022年11月30日收盘,其股价市盈率只有1.4倍。

显然,对于九安医疗这两年的爆发性增长,市场看得相对偏淡,给出了较低的估值。以此来看,康为世纪目前21.87倍的估值,似乎依然不低。至于那些等待注册核准的核酸企业,如果主营业务过度依赖新冠产品,在目前防疫形势下,IPO估值恐怕只会比康为世纪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