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新的概念又在股市里异军突起,那就是:熊去氧胆酸概念。12月7日,熊去氧胆酸概念股宣泰医药、共同药业、海辰药业收获20%涨停,新华制药、千红制药10%涨停,上海凯宝、福安药业和广生堂等涨超10%,赛升药业、华润双鹤等跟涨。12月8日,熊去氧胆酸概念股继续大涨,其中宣泰医药仍然拉出20%涨停,海辰药业涨幅超10%,新华制药、千红制药继续10%涨停。
熊去氧胆酸概念股的异军突起,显然与当地时间12月5日国际医学杂志《Nature》上发布了一篇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论文有关。该论文提到,先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实现感染。而根据该思路,研究人员发现,用于治疗部分肝病疾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可以降低ACE2水平,关闭病毒进入细胞的通道,从而起到预防新冠感染的效果。此外,由于这种药物针对的是宿主细胞而不是病毒,因此它可能预防新冠病毒的未来新变种,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也正因如此,熊去氧胆酸作为一种新的预防新冠药物而受到市场的炒作。
但这纯粹只是一种概念炒作。因为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的这个研究,并不会带来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因此,市场对熊去氧胆酸概念股的这种炒作潜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实际上,根据宣泰医药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熊去氧胆酸目前并不涉及新冠病毒预防及感染的治疗。熊去氧胆酸产品的适应症为:胆囊胆固醇结石——必须是 X 射线能穿透的结石,同时胆囊收缩功能须正常;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反流性胃炎。至于研究论文中提到的熊去氧胆酸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尚未进行验证性临床试验,能否用于新冠病毒预防及感染的治疗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不仅如此,宣泰医药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还显示,该公司熊去氧胆酸胶囊产品已于 2022 年 11 月底实现商业化供货,目前产销情况正常,未出现销售规模大幅增长,预计短期内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这一信息不仅表示熊去氧胆酸产品本身并没有因为新冠病毒预防概念而带来业绩的实质性增长,更重要的是,熊去氧胆酸已经进入了商业化供货阶段,即熊去氧胆酸药物是非专利药物,如果熊去氧胆酸药物真的可以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话,那么众多的药厂都可以生产,因此,即便市场真的有这类需求,市场竞争也将是非常激烈的。
关键是即便熊去氧胆酸药物真的可以作为新冠病毒预防的药物,其市场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从新冠病毒的预防来说,首选的就是新冠疫苗,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4345.1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亿463.1万,已完成全程接种的12亿728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54%、90.28%。而截至2022年12月6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490.6万剂次。目前未接种疫苗的主体以老人与有基础病的患者为主。在新冠疫苗基本上已经实现“应接尽接”的情况下,熊去氧胆酸作为新冠预防药物还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呢?
因此,熊去氧胆酸药物作为新冠病毒预防药物的市场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剑桥大学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剑桥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博士生Teresa Brevini也表示,UDCA作为一种预防新冠的方案,其花费较低且比较有效,这个治疗方案可以保护那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无效或接种不到疫苗的人群。可见,熊去氧胆酸药物作为新冠病毒预防药物,只能是作为一种“捡漏”或是新冠疫苗的一种“补充”来使用。而且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开熊去氧胆酸药物来预防新冠病毒呢?
而且,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正所谓“大疫不过三”,经过三年的抗疫,人们对新冠病毒的防治已经有了系统有效的防止办法。并且新冠病毒经过三年的变异之后,其毒性也越来越低,对新冠病毒的防治不再困难。所以我国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也在做进一步的优化,对普通人群正在进一步放开。因此,即便熊去氧胆酸药物能够成为新冠病毒预防药物,那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药物而已,不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多少变化,也不会给相关公司带来多少业绩增加。
所以,市场对熊去氧胆酸概念股的炒作就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投机炒作而已,与疫情防控无关,与有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无关。这样的市场炒作一旦风头过去,留给市场的将会是一地鸡毛。因此,这种炒作的市场风险很大,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