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11日讯(记者章银海特约记者吴默名)股价腰斩、业绩下滑、高管离职,再加上裁员风波不断,青云科技如今似乎陷入“四面楚歌”之境。
12月9日晚间,青云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3.97亿元。其中,拟投入2.18亿元用于信创金融行业云建设项目,1.79亿元用于超级智算平台建设项目。
在云计算进入下半场的背景下,青云科技此举剑指具有较高利润率的金融云业务市场,试图突出重围。但公司上市后,不仅市场份额缩水,并且人事变动频繁。
一名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青云科技过往优势集中在私有云业务,现在不集中资源做强项较为冒险。
云业务市场份额被挤压
青云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创始人是黄允松、甘泉、林源三人。公司定位为一家平台级混合云ICT厂商和服务商,业务主要包括云产品和云服务,于2021年3月16日在科创板上市。
不过,公司上市后营收同比却呈下降趋势,云业务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截至2022年9月末,青云科技实现营收2.33亿元,同比下降21.01%。
据IDC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不断扩大,未来5年将保持12.3%的复合增长。其中,以2019年时间点为例,青云科技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中份额为3.4%,远远落后于华为(23.6%)、新华三(21.0%)、深信服(15.0%)等大型企业。
国内一家排名TOP5大型云厂商原市场部人士夏沫(化名)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云业务确实很难盈利,阿里云成立13年,今年才宣布首次盈利,这背后主要是头部公司实力太强了。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得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控制好成本优势,以及深厚客户关系加持,缺一不可。比如在信创云业务突飞猛进的天翼云,其背后是依托国资委背景背书及数百亿元的市场投入,拿了很多大单。”
青云科技亦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募投项目中,信创金融行业云建设项目和超级智算平台建设项目投入较大、且需4年实施期。而当前云计算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更新较快、产品迭代频繁,整体投资风险较高。
高管和员工不断离职
云计算国内发展10余年之后,在寡头效应越加显著、巨头集体围剿之下,青云科技等中小云业务厂商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
在公有云领域,青云科技的云服务业务面临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资本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公有云行业规模效应突出,领先厂商通过降低产品报价、加强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积极争取客户订单,着力抢占市场份额。
私有云领域,公司的云产品业务面临着新华三、深信服、VMware等大型企业竞争。面对高速成长的市场,新华三、深信服等竞争对手凭借既往其它产品所积累的品牌优势、销售渠道优势,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客户,更快地提高销售业绩。
“青云科技的优势集中在私有云业务,早期做的还可以,但这两年开始走下坡路了。”北京一位不具姓名IT市场销售总监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青云科技跟华为云最开始做云业务范围一样。近几年,华为云转型挺进公有云业务,已经逐渐把私有云取消了,因为市场最大的‘金主’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客户都集中在公有云领域。目前青云科技也在集中精力在布局金融业。
由其不佳的财报表现和紧张的资金情况带来连锁反应的是,自2021年起青云科技高层变动也甚为频繁。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青云科技自2021上市前夕至今,公司近一年共发布13次人事变动公告。其中包括7位高管相继离职,如公司核心技术骨干甘泉、副经理刘靓等公司高层,人员离职理由均为“个人原因”。
尽管很难知悉相关高管离职的真实原因,但业内人士分析称,薪酬、激励机制以及资金压力问题,或许是不少高管考虑的因素。
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多次致电致函公司,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公司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