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产品杀疯了,市场赢麻了,财报亏大了,理想从未来照进现实

新势力崛起于一个狂热的商业时代,顺周期给予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们太多的诱惑与想象空间,从而忘了逆周期和危机的存在。

12月9日,理想汽车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

理想汽车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3.42亿元,同比增加20.2%,略低于市场预期的96亿元;净亏损16.4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2150万元。自由现金流转负为19.6亿元,而去年同期还手握11.6 亿元现金流。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整体毛利率更是创下上市以来最低成绩——12.7%,同比近乎腰斩,以至成为蔚小理当中经营绩效最难看的一家。

从理想ONE单骑护主,过渡到搭建L9/L8/L7/L6全矩阵出击。理想造车这一篇虽然历经非议,但总算是翻了过来。

只是让人想不通的是,车价更高,品类更全,销量梯次走高的理想汽车怎么会离利润转正越来越远呢?

急转直下的财务状况,几乎延续了理想汽车整个财年。

记得理想汽车半年报显示总营收为182.95亿元,同比增长了112.38%,但增收的同时,亏损却在扩大——净亏损达6.29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95亿元。

三季报与半年报如出一辙,都是营收增加,亏损加剧。

熟悉理想的朋友都知道,成熟且相对简单的增程式技术路线,让此前理想汽车的研发成本并不高,加之理想ONE相当朴素的科技属性,其产品毛利率可以高达20%以上。

所以,如果我们在三个月前分析理想汽车上半年亏损加剧的原因,那么一定是该公司在某项投入上的陡然增加。

理想官方做出了回答:主要是L9 开始交付而导致的平均销售成本上升,以及降低理想ONE的库存准备和采购承诺损失,财报数据显示,由理想ONE停产停售带来的损失约为8亿元。

L9对标的是45万级的产品,理想ONE对标的是30万级的产品,二者之间定位差距明显,要把更贵的车更好地卖出去,销售成本上升是理所当然,意料之中的事。

关键来到理想ONE的停产,准确地说是“被停产”。因为理想ONE并不是因为销量江河日下而停产,它的停产原因只能来自内部。

产能问题,一直困扰着理想汽车。

2018年,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旗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同时,重庆力帆将位于常州的生产基地租赁给理想汽车,成为理想ONE的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仅有江苏常州和北京两个生产基地。

北京工厂仍在升级改建中,预计于2023年投产,年规划产能为10万辆。而现有常州工厂的年规划产能只有10万辆。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产能扩建,扩建后该工厂年产能将升至20万辆。

至于理想汽车今年1月在重庆拍下的113.34万平方米的二类工业用地,想要建成工厂投产,至少等到2024年之后。

当下的理想汽车年产能也就10万辆往上一点,卡到理想ONE停产前的8月份,其交付量约7.5万辆,产能利用率已接近113%。

一口锅,不能同时炒出两样菜。为了保证L9 的顺利下线,理想ONE必须停产。

顺理成章的,为了找补因为理想ONE停产后的市场空白,平替产品L8也必须紧锣密鼓地上线。

理想ONE一点存续的希望都没有了,因为L9/L8分明就是套娃设计,理想生生在一口锅里,做出了一个味型的两样菜。

所以,理想第三季度的财报一定会相当难看,在继续为研发买单,当然也为营销升级买单的基础上,还必须为产能不足买单。

产能的硬伤,恐怕还要折磨理想汽车很久。

对于未来,理想汽车是重金下注的。

目前,理想内部研发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产品研发,即新车型的研发设计;二是技术平台研发,包含新一代增程电动平台、高压纯电平台、智能座舱平台、智能驾驶平台等;三是底层系统的研发,主要是底层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板块的同步推进,也让理想2023年的研发费用水涨船高,将由2022年的70亿上升到100亿-120亿元。

事实上,除了资本的投入,还有组织的调整升级。

12月9日,也就是年报发布的当天,理想汽车启动了矩阵型组织升级。

在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基础上新增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支撑公司的全面矩阵型组织升级和流程运营。

既然有横向,那么就应该有对应的纵向。

按照李想的解释:横向团队负责路径的规划、运营和修补,纵向团队的任务是造车、开车、运营车。

横向负责思想,纵向负责行动。而负责思想的,总是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理想汽车挽弓搭箭,当然有自己的“小目标”。

关于2023年的计划,理想官方如是说:继续围绕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这一品牌使命,面向明年公司的千亿收入规模发起新的挑战。

一千个亿,看起来很多,实际就是L9+L8月销售目标在2万辆以上即可达成。

按照理想目前的势头,加上明年下半年上市的25万级的L6助攻,完成这一目标不算天方夜谭。

更重要的是,理想L9、L8、L7,包括即将发布的L6,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是一款车,极高的零部件共用率能够极大降低整车成本。

换句话说,理想实现销售目标,甚至利润转正在2023年都有希望双双实现。

显然,理想高额的付出一定是为了更强烈的诉求。

我们知道,理想制胜的法宝是精准的产品定位,但短板也非常明显,没有纯电车涉及,智能化特别是自动辅助驾驶表现平庸。

所谓电冰箱、电视机、电动大沙发的理想新三电不可能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场面。

所以,我们看到目前理想在研的项目中,除了新一代增程电动平台之外,其余都是在为了补齐短板的补课。包括高压纯电平台,以及底层系统的研发,更是带着明确的指向性。

必要的技术储备,资源储备,理想可以迟到,但绝不能缺席。只是这份迟到,对理想的影响有多大,需要时间验证。

目前看来,理想在增程式领域的竞争与日俱增。除了问界已经起势之外,吉利星越L增程版以及长安深蓝、零跑、哪吒已经加入进来,岚图虽然暂不能进入主流竞争区,但禁不住东风财大气粗。

理想的好日子还能延续多久,这很不好说。毕竟,蛋糕就那么大,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

而理想电车的未来,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理想汽车在财报会上表示,明年会发布第一款纯电动车型,目前正在自研800伏高压纯电平台组件,包括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电控、电机等,其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已经在苏州高新区启动建设。

从节奏上看,理想的电车最快也要2024年上市,甚至到2025年开启交付。

那时,特斯拉、比亚迪、埃安的市占率该是多高?蔚来的换电站布局该有多完善?小鹏的智能化建设走过低谷,是否该迎来收获期?小米是不是也躬身入局?

那时,一想到理想汽车,先入为主的增程式占据用户全部思维,不知道还有多大的选择机会留给8年没造过一辆纯电车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