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12月12日,卓佳集团与君合律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中国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准入及运营指南2022》(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受SEC对华监管争议与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内地资产赴美退出困难,国际宏观经济收缩,涉及中国业务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数量与规模双双下跌。
报告显示,作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外资私募基金募集速度与规模有所下降,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对华投资存续规模有所上升,更注重优质类中后期资产配置;三是有限合伙人机构化与管理人头部化更趋明显。
从外资私募基金的运作管理来看,针对外资私募基金的监管则呈现出体系化、标准化与针对性的特点。中基协公示的信息显示,截至到11月3日,已有2442家私募机构因违规行为被中基协注销,今年以来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超过552家,注销原因包括失联未主动联系、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等。
报告指出,私募机构关注业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外,应构建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和合规风控机制,以应对不断演变的合规要求。在新的监管与发展形势下,如何组织外资私募基金规范、有序、合理在华投资运作,也成为外资私募基金的重要关注点。
在报告发布会上,卓佳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海亮向记者表示,外资资管机构持续投资中国市场,除了关注业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还需应对不断演变的合规要求、繁琐的中后台运营等挑战与激烈的本地竞争。“随着国内投资者对专业能力、投资策略与服务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私募基金管理人应着眼长远发展,提升专业投资与风险控制能力、运营效率及合规水平。”张海亮说。
卓佳中国内地首席运营官游旭挺补充表示,近年来,私募行业监管趋严,规范机构合规展业成为监管发力重点,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与产品备案、管理架构、从业人员资质、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资管产品会计处理、财税信息报送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由于私募基金的行业特性,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募、投、管、退各阶段也面临更多的决策、日常运营及合规管理问题。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发展30余年。2018年以后,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运作规模增速有所下降,向着规范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9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1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3.96万只,管理基金规模20.39万亿元。其中,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5万只,存续规模10.96万亿元。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谢青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外资监管体系伴随《外商投资法》的出台与实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推动诸多开放政策落地,为境外机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优良的营商环境。
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金融业持续开放,以及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展示的强大韧性,近年来,外资私募对中国市场投资信心增强,投资渠道也逐渐拓宽。据私募通数据,截至到2022年上半年,成立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共计801只,含合资类型259只;基金目标规模合计约为3139.5亿美元,其中,合资部分目标规模约为830.65亿美元。外资资管机构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