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孔威
即将到来的2023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诞生的第25个年头,也是华宝基金成立20周年的重要节点。
华宝基金是全球最大钢铁集团——中国宝武集团旗下金融板块的重要成员,“实业派”的股东背景在公募基金行业极具特色,在华宝基金董事长黄孔威身上,也难得地兼具了“实业家”和“金融家”的双重气质。
一方面,他工科出身,曾就读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业,长期就职于宝武集团,深知实体经济经营之不易。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公募基金应该成为心系“国之大者”的践行者,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功能效用。
另一方面,他曾在研究生阶段攻读投资管理,工作后任职于宝钢集团计财部和资产经营部,共同参与并主导过宝钢集团收购华宝信托,管理过集团内将近百亿元的二级市场投资;也曾先后兼任过中国太保非执行董事,兴业银行监事、董事,长江养老保险董事等,此前虽未有基金行业履职经历,却也是一直奋斗在经济、财务、大金融等相关领域。
“我希望华宝基金能成为一家受投资者信赖、在业内具有独特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资管公司。”谈及华宝基金的发展愿景,黄孔威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这个目标中,“受投资者信赖”是核心,“独特竞争力”是基金行业激烈竞争下必须差异化发展的需要,而“社会责任感”则是黄孔威对华宝基金更高的期许——成为一家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基金公司。在华宝基金制定的五年战略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截至2027年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实现“万亿华宝”,跻身资管行业一流梯队。
心系“国之大者”,践行责任投资
券商中国记者:作为宝武集团下属子企业,华宝基金一直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共同构建产业生态圈的理念。在你看来,公募基金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华宝基金是如何做的?
黄孔威:公募基金应当成为心系“国之大者”的践行者,尤其是在宝武集团的大平台上,华宝基金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是双重维度的。
一个维度是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使命。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作为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华宝基金要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功能效用。
首先,华宝基金一直践行产品创新和实体经济相结合。这些年来,我们陆续推出了医疗ETF、科技ETF、新材料ETF、智能电动车ETF等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的产品,希望可以推动实体经济更为高效地发展,尤其是支持需要资本密集投入的高科技产业进步。
其次,华宝基金也在秉承社会责任进行责任投资,做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一方面,我们通过专业资产定价能力的持续输出,通过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帮助上市公司正确定价;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推动ESG投研体系建设,华宝基金是行业内首批进入ESG领域的基金公司,并在2021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投资部,专注于ESG研究和投资。
另一个维度是提升自身战略价值,助力宝武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金融体系,以专业能力支持和服务中国宝武主业绿色转型和发展。
例如,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后,中国宝武基于央企的战略使命,率先公布了集团力争提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在中国宝武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亟需产融结合的配套服务,华宝基金充分发挥扎实的投研实力,为中国宝武的减碳业务发展出谋划策(例如汽车轻量化业务中的咨询服务),也为中国宝武在绿色发展中的投融资需求大力提供支持与服务。
另外,华宝基金充分发挥公司在金融产品开发、投资研究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在协同生态圈建设上,确定了开发“钢铁金融”主题产品、投顾服务能力输出、“市值管理”类金融服务输出、资本运作相关项目的支持和推动以及宝武集团员工理财等五大服务方向,协助中国宝武推进公募REITs政策研究和前期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积极推进新材料与黑色金属主题基金研发。
券商中国记者:当前,责任投资已日益成为国际主流投资策略。你刚刚也提到,华宝基金是行业内首批进入责任投资领域的公司,能否具体介绍下华宝基金在责任投资上的发展?
黄孔威:2017年,华宝基金加入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在中国国内是首批加入PRI的基金公司;同年,华宝基金也加入中国绿金委,成为中国绿金委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PRI及绿金委分别是国际、国内在ESG责任投资上重要的政策引领者、推动者,华宝基金的责任投资业务由此发端。
自此以来,华宝基金相继与MSCI、富时、标普、伦敦交易所、卢森堡交易所等海外机构,以及商道融绿等专业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开展了在责任投资上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2021年11月,中国基金业协会绿色与可持续投资委员会正式成立,华宝基金担任委员会主席单位。同年,基于公司社会责任投资专业能力体系建设的要求,公司将权益投资二部变更为可持续发展投资部,负责可持续投资权益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可持续投资权益产品投资策略的研发工作、以及配合研究部门进行行业及公司研究和ESG体系建设等工作。
与此同时,华宝基金也一直在加强碳中和产品的打造,比如近期发行的绿色能源ETF,还有此前已经成立的华宝绿色主题、华宝绿色领先等基金。
整体来看,自2017年开始,华宝基金已分阶段将ESG整合至公司股票研究、股票筛选、资产组合构建、投资决策流程,及至风控体系、产品研发、产品推荐等一系列过程中,搭建“AI+ESG+基本面”的ESG投研框架及数据平台。目前,华宝基金在ESG投资研究的体系化建设上已处于国内公募基金同业领先水平。
剑指“万亿华宝”,跻身资管行业一流梯队
券商中国记者:华宝基金在责任投资、ETF产品创新等方向都独具特色,在公司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你怎么总结华宝基金过去20年的发展?
黄孔威:华宝基金成立于2003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华宝基金合计公募资产管理规模3815亿元,稳居中大型基金公司行列。对于这20年的发展,我想用三个词来总结。
其一,稳健。华宝基金始终坚守“稳见智,信达远”的经营哲学,公司的风控合规非常严格,成立近20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事件。比如11月以来债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们的团队提前对利率曲线做了预判、对流动性做了安排,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
其二,创新。这个词主要体现在产品力上,我们曾屡屡开创行业之先,比如在2012年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联手推出国内首只上市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华宝添益,目前也是场内规模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ETF,再比如发行了国内首只主动权益主题基金(宝康消费品基金)、国内首只泛科技主题ETF(科技ETF)等等。另外,我们也正在计划和交易所合作推出海外科技类的ETF产品。
其三,特色。华宝基金很早就看到数量化投资工具将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趋势,并重点发展ETP(交易所交易型产品)业务,尤其在行业、主题投资领域做出了特色与优势。从产品数量、业务规模、业务团队及行业声誉而言,我们都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截至2022年9月30日,华宝基金旗下A股股票类ETF总保有规模544.52亿元,全市场保有规模排名第6。
券商中国记者:展望未来,你对华宝基金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是什么?
黄孔威:我希望华宝基金能成为一家受投资者信赖、在业内具有独特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资管公司。
在这个目标中,“受投资者信赖”是核心,是资管机构的安身立命之道。那么想要获得投资者信赖,还是要持续完善产品投资业绩和服务,以持有人利益为先;所谓“独特竞争力”是在行业激烈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竞争,走出自己特色之路;而“社会责任感”就是上面讲的秉承社会责任,践行责任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做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优秀的人才和团队。现在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在快速强化,头部公司的竞争实力、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华宝基金只有进入第一梯队才能吸引到优秀人才。
在华宝基金制定的五年战略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截至2027年的战略发展目标是,以每年20%的增速实现“万亿华宝”,也就是实现公司营收及利润持续增长,最终实现超万亿元的基金管理规模,跻身资管行业一流梯队。
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还是极具挑战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内部实行“对标找差”,简单来说就是从投研、产品、销售、风控、企划等多维度和国内外头部资管机构进行比较,在眼睛向外的同时寻找自身短板,有了目标后就对自己的能力建设比较清晰,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
整合公司资源,推动投研一体化改革
券商中国记者:在“万亿华宝”目标的指引下,公司内部进行了哪些改革?成效如何?
黄孔威:为了达成“万亿华宝”的目标,华宝基金未来将重点深耕主动权益投资、固收投资、理财替代、ETF、养老业务等领域。今年我们按“投资指导研究、研究支持投资”的投研一体化思路,对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在主动权益投资业务上进行了梳理规划。
我们把投研团队分为五个组:一个是总量组,包括宏观策略和金融地产,它更多的是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给予偏宏观上的指引;再往下是各个行业组,包括消费、周期、TMT、新能源。原来的模式是组长加上相关研究员组成一个小组,现在将范围扩大化,组长由基金经理担任,再把在相关领域有专长的基金经理也划分进相应的投研小组之中。
比如,周期相关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会组成一个周期的小组。在纵向上,大家在小组内会不断地分享,去捕捉投资机会。捕捉了以后,这个投研小组在横向上要对所有的投资团队进行分享,整个投研体系要非常快速敏锐地发现机会。在此基础上做深度研究,给公司所有投资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总而言之,我们强调,在每个小组里,研究对投资要有支撑,投资对研究也要有指导。一是强化对研究员研究成果的考核;二是强调传帮带,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要能够充分分享信息。整个团队深度融合、无缝衔接,每个成员都能从团队中吸取养分,也要对团队做出贡献。
券商中国记者:前几年,基金行业曾一度盛行事业部制改革,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司选择取消事业部制,提倡投研平台化、工业化,原因是什么?
黄孔威:华宝基金高度重视激励机制的优化,我们一方面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吸纳外部优秀投研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着力做好内部中生代人才梯队的培养。但每个人都有能力圈和能力边界,即使是事业部制,也只能聚集少部分人的力量,能力圈终究会受到局限。
我们知道,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多,一个人的能力圈难以覆盖广阔的市场,单靠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的方式将越来越难。深化推动投研一体化,搭建平台化、体系化的投研框架,完善梯队建设,成为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研究力量的整合非常重要。如果每个事业部制都配置研究团队,不仅成本较高,容易产生部门间的内耗,而且很难覆盖所有行业。投研一体化是对公司研究资源的整合,也可以利用平台的力量为更多基金经理提供高效的研究服务。
同时,通过投研平台的搭建,我们也可以汇集各部门的智慧,对资产配置、投资策略形成共识,在提升业绩稳定性和策略一致性的同时,强化公司层面的权益品牌建设,并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责编:桂衍民
校对: 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