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瑞浦兰钧亏损加大欲冲击港股,背靠青山集团未来关联交易将大幅增加超百亿

近日,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钧)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瑞浦兰钧的背后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制造商和金属镍生产商青山集团,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多次提到青山集团。倘若瑞浦兰钧此番顺利登陆港交所,也将成为“青山系”第一家上市公司。

近期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冲击资本市场,其目标大多都是产能扩张。此次瑞浦兰钧也不例外,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大产能;先进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和先进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研发;偿还银行贷款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不过公司暂未披露计划募资的具体金额。

背靠“镍王”青山集团,关联交易将大幅增加超百亿

据了解,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用于各类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特种车辆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以及三元锂电池产品。

瑞浦兰钧控股股东为“中国镍王”青山集团,其实控人项光达还有世界“镍王”之称。青山集团曾因今年3月的伦敦交易所(LME)镍期货金融战被市场所高度关注。

招股书显示,青山集团持有永青科技51%权益,其提供永青科技持有瑞浦兰钧的股本中约62.6%权益,包括约50.4%直接权益和通过温州景锂持有的约12.2%间接权益,温州景锂的普通合伙人为瑞途能源(永青科技的全资附属公司),公司实控人为青山集团创始人项光达。

公司也坦言,控股股东青山集团分别用20年及10年时间从零开始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及镍业务,因此公司享有其赋予的独特资源整合能力及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但这样的优势似乎在2022年之前并没有利用,瑞浦兰钧来自青山集团的关联交易一直占比较低。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瑞浦兰钧自青山集团处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仅为0.16亿元、2.12亿元、0.44亿元,但未来三年瑞浦兰钧对青山集团的原材料采购额或将进一步攀升。

不过根据二者的框架协议,2023年至2025年瑞浦兰钧对青山集团的原材料采购额最高可分别达到38.25亿元、111.25亿元和166.42亿元。

此外,由于瑞浦兰钧部分客户需要青山集团的对接,因此在销售端也与之存在大规模关联交易。在2022年及2023年临时向青山集团或其联系人提供若干电池组件,以使其供应予电动汽车制造商,预计截至2022年的交易金额将大幅增加,为5.424亿元,预计截至2023年电池组件的交易总额将约为41.04亿元。

亏损随营收增长加大,毛利率远低于头部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瑞浦兰钧营业收入分别为2.33亿元、9.07亿元、21.09亿元,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200.7%。2022年上半年,瑞浦兰钧的营收更是高达40.17亿元,已接近2021年营收的两倍。

不过对应的净利润分为亏损1.12亿元、0.53亿元和8.04亿元和7.055亿元,随着营收的增长亏损也在扩大。瑞浦兰钧表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扩大产能导致利用率低、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组合和定价战略等。

瑞浦兰钧主要产品分为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两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按新能源应用的锂离子电池装机总量计算,瑞浦兰钧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六位;按储能电池装机量计算,公司则是中国第四大公司。

2022年前11个月,瑞浦兰钧装机量达到行业第十,但市场份额只有1.56%。

报告期内动力电池产品的营收分别是8271.6万元、6.732亿元、9.815亿元和16.625亿元,占比分别是35.5%、74.2%、46.5%和41.4%;储能电池产品的营收分别是1.386亿元、1.821亿元、8.595亿元和18.815亿元,占比分别是59.4%、20.1%、40.7%和46.8%。

今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产品销售额占比46.8%,首次超过动力电池板块。动力电池产品的毛利率高于储能电池产品,主要由于产品组合的差异。

招股书显示,瑞浦兰钧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7%、12.2%、-15.4%及-3.5%。相比之下,行业龙头宁德时代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毛利率29.06%、27.76%、26.28%及18.68%。

公司表示,今年前6月毛利率大降,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2022年上半年投入营运的生产设施数目增加及产量增加,导致制造成本增加2500%,以及生产员工人数增加及产量增加导致直接劳工成本大幅增加等。

瑞浦兰钧在动力电池领域,客户包括上汽、东风、零跑汽车、合众汽车、合创汽车及新兴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威睿电动等,储能电池主要客户包括浙江艾罗、阳光储能、古瑞瓦特及固德威。

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瑞浦兰钧的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公司收入的46.0%、38.6%、24.5%及16.1%,同期的五家最大客户分别占公司收入的86.4%、69.7%、51.0%及47.6%,客户集中度过高。(蓝鲸上市公司 金磊 jinlei@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