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在2023《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华夏基金联合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从关键概念和体系化的研究框架出发,将学术性和实践性、基础性和前沿性充分结合,为ESG实践的进一步深化铺路筑基。
这也是华夏基金联合社投盟连续第二年发布《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白皮书对境内外的ESG趋势做了更详尽的总结,对ESG的有关争议做了解释厘清,对中国ESG的发展做了预判,力求更加客观、全面,提升前瞻引领性。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女士在《白皮书》中指出,在全球可持续投资遇小春寒之际,ESG在中国逆势前行,表现在政策话语体系中越来越主流化,ESG生态的参与主体日趋多元、活跃度提升,ESG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服务突飞猛进等。在这个价值观面临空前重塑、资本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坚守长期主义,合力强化ESG投资的韧性。
在部分国家ESG“逆流”现象背后全球ESG如何演绎?可持续价值观、ESG投资是否依然有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的八个观察与洞见。
PART 01
各国政策收紧,ESG实践走实走深
全球范围来看,2022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取得了实质进展。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从COP27,到各国气候法案与碳中和目标的具体实施,形成了从全球治理到国家地区治理,再到公司治理层面的广泛共识。各国通过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ESG相关政策与推动碳市场发展等举措,层层推进气候目标的实现。
在ESG产品信息披露方面,欧盟、美国等经济体分别推进具有强制性的统一披露标准和指导文件,以促进ESG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挤压市场泡沫,遏制“漂绿”行为,保护负责任投资者。
PART 02
全球ESG市场热度降温,
但依然保持净流入
经过2021年ESG投资的迅速增长,2022年加入PRI、TCFD等相关国际倡议组织的机构数量持续攀升,全球已有近5200家机构成为PRI签署方,近4000家机构公开支持TCFD框架,遍及 89 个国家(地区)的不同经济部门,其中近半数为金融机构。
在整体资本市场震荡调整中,ESG金融产品市场的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但相较于传统金融产品的净流出,ESG产品资金仍保持净流入。
根据晨星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受到地缘冲突、能源价格飙涨、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利率等影响,全球传统基金出现了2498亿美元的净流出。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基金的资金流入相对去年同期也大幅放缓,但依然实现了1340亿的正增长。
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ESG产品的强劲韧性,彰显出ESG投资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长期价值。国际头部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 ESG实践求新求变,从发挥业务所长转向强强联合的生态搭建,发挥了头部机构影响力的辐射效应。
PART 03
ESG在政策话语体系中逐渐主流化
近两年来,中国 ESG市场发展呈现加速趋势,这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推进。2022年,有关政府部门纷纷出台ESG相关政策,明确对ESG理念的响应和支持,加快推动ESG工具标准化、产品多元化、信息披露强制化以及国际合作融通化进程。
二十大报告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提出“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多次提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相关内容,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一年,中国ESG政策体系正在日渐完善,发展方向是既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先ESG议题,又加强对17个联合国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PART 04
中国ESG生态参与主体日趋多元、活跃度提升
近年来,我国ESG发展进入快车道,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实践生态体系。中国ESG生态体系从萌芽迈向萌发,各类生态主体积极参与、规模扩张、能力建设、创新探索,在深化国际合作的同时,也更注重与国情企情的结合。
自2006年由联合国推动成立以来,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000多家签署方的全球最大的可持续投资倡议机构之一,华夏基金于2017年成为内地第一家签署PRI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内地PRI签署机构已扩展到111家,在今年新增的32家的机构中,有22家是资产管理人。
PRI签署方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7年华夏基金作为首签机构时的3248.68亿元,增长到2022年9月末的14.78万亿元,他们代表的资产管理规模,5年间占公募行业总规模的比例从3.54%跃升到55.91%。这表明中国内地公募基金市场的半壁江山都主动遵守PRI原则。
中国金融机构还踊跃参与全球气候倡议组织。如2015年成立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是推动全球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强化气候信披及相关风险管理的重要国际组织,2018年,华夏基金成为TCFD的支持机构,到2022年9月末,中国内地的支持机构已达到53家,年内新增15家。
PART 05
中国ESG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
专业服务突飞猛进
2021-2022年,ESG标准、数据、评级和指数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中涌现,为中国ESG投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来自政府及监管部门、商业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多方力量纷纷参与到ESG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各类ESG相关标准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多地兴建数据交易平台,为ESG数据流通与推广运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内市场ESG主题指数发布活跃。指数是反映资本市场行情的“晴雨表”,而将其运用到投资端则可起到引导资本流向的作用。以中证指数、深证信息发布的指数为例,截至2022年9月底,两家机构累计发布ESG指数36只,其中半数为2022年新发。
PART 06
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中国ESG及
可持续投融资发展
2022年,中国大型资产所有者对于可持续投资理念的接纳程度上升,为ESG投资体系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撑。特别是全国社保基金会面向国内启动可持续投资产品招标,意义重大。
资产管理者ESG实践深化,公募基金产品与ESG投资策略的融合愈发深入,特别是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督促行业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公募基金创新和发行相关主题产品,助力国内金融体系的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内地市场共发行ESG主题基金181只,总规模达到2734.64亿元。
从基金收益率方面看,目前国内已经发行的180只ESG主题基金整体收益良好,相较于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表现优秀。
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PART 07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
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小步快跑”
在相关部门非财务信息披露政策推动下,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较2021年提升5.16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次,但总体29.45%的披露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各种性质的企业中,央企国企的ESG信息披露率遥遥领先,达46.70%。在今年国资委发布的文件中,已明确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并力争到2023年全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
PART 08
把握战略定力,构建中国ESG投资新生态
中国的ESG是包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ESG,是留住绿水青山和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ESG,是立足当前转型发展需要、接轨国际标准的ESG。
当前,在国际组织、国际倡议机构的推动下,可持续标准越发走向跨地区、跨组织协同,全球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正在成型,如何建立一套结合中国国情、企情的ESG标准,既与国际标准基线互相融通,让国际投资者认可,又立足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绿色化程度,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总之,中国ESG的发展离不开从国内政策到市场的“上下驱动”,以及与国际的“内外联动”,中国ESG生态新体系的建设需各方协同推进,既要从政策上求实重质,又要在投资上增量拓面,更要搭建好“基础设施”,多方发力,克服种种不确定性的挑战,共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ESG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ESG已逐渐成为华夏基金的价值底色,同时华夏基金亦是国内首家承诺“碳中和”具体目标和路径的公募基金公司。未来华夏基金将 ESG融入到公司战略、组织架构、投资管理和企业运营中,以价值投资为内核,以 ESG为底层逻辑,追求股东价值与利益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正如李一梅女士所说:“ESG投资是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是坚持做正确的事,为世界更多正向的改变贡献力量。未来我们也将把ESG刻入基因,为美好未来持续努力!”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