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纷纷公布了11月的运营数据。5G用户再扩容。对于不断铺开的5G网络,专家认为手机等硬件的更新换代起到重要作用,不过在个人应用领域,5G技术仍然面临瓶颈,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工业数字化转型将为5G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截至12月2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11月最新营业数据发布完毕,三家企业5G套餐客户数合计达10.67亿户。
具体到各家数据情况,其中中国移动5G套餐客户数5.95亿户;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数达2.63亿户;中国联通的5G套餐用户累计达2.09亿户,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达3.76亿户。
总体来看,三大运营商的5G客户均持续上涨,11月,中国移动的移动客户数净增142.7万户,5G套餐客户数净增2388.3万户;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净增602万户;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新增445.1万户。
实际上,5G用户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大势所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有230多家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共部署了300多万个5G站点,5G用户达7亿。
对于5G用户的增长,通讯专家马继华认为,除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外,在消费者一端,5G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也是重要因素,从数据上看,今年1-9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96亿部,其中5G手机出货量1.53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2%,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替换掉了原先仅支持4G的手机。
专家指出,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主流厂商纷纷推出5G手机,迄今已经超过三年,5G这一特性对于手机而言已经不是重要卖点,不能凭借此点走高端路线提升售价,甚至早些涉足5G的厂商纷纷降价,目前市场上多款5G手机价格已经低至千元左右,这也成为促使消费者换机的一大原因。
除了手机这一硬件,在运营商看来,其他智能终端都是5G可拓展的领域,物联网的潜力也被挖掘,例如中国联通“大联接”用户累计达到85372.4万户,其中5G套餐用户累计达到20945.6万户,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达到37640.8万户。
不可忽视的是,5G推广过程中,资费偏高、用户感知不明显等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仍将持续存在,例如用户开通5G后转回4G,或者在使用手机时关闭5G。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其对使用5G的不便之处感受深切,举例来说,5G基站建设尽管快马加鞭,但相比成熟的4G信号覆盖仍显不足,导致很多时候5G信号弱,而手机要保持连接则需要更强的功耗,这也就让用户感觉到手机发热、反应迟滞。另外,目前光纤等网络骨干、节点的建设难以匹配5G带宽,令用户感觉网速提升仅停留在纸面上,在日常下载、加载内容时并未获得更优体验。
对于5G发展瓶颈,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需客观看待。首先,从产业周期来说,此前很长时间内,仍处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此后基建规模有所收窄,市场推广逐步加码。这一点也反映在三大运营商的财报上,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5G建设速度明显下降,所建设基站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大约9.7万个。
其次,从应用方面看,下游物联网、云计算、IDC等或将进一步推进,为5G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从政策层面看,国家一直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列为非常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高层多次发文要强力推动5G新基建发展,而且要以5G发展作为托底经济的核心。
专家指出,从长远来看,5G技术的推广将进一步助推新能源汽车、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同时对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这种传统行业的降本增效,也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
北京商报记者金朝力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