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方圆
近期,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惠强新材”)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科创板上市。本次IPO,惠强新材拟募集资金5.03亿,将用于驻马店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作为比亚迪的隔膜供应商,惠强新材超56%收入来自比亚迪,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度十分严重。自2018年以来,隔膜市场逐渐以湿法隔膜为主导,惠强新材仍只有干法隔膜制作工艺,近年来,惠强新材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对产品进行降价销售,导致公司毛利率较2019年减少了超10个百分点。
01、核心产品脱离主流市场
惠强新材是一家主要以干法工艺生产锂电池隔膜的制造商。2021年,惠强新材在干法隔膜市场的占有率为20%,位居第三。
惠强新材虽然在干法隔膜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但从整个隔膜市场来看,公司已经渐渐掉队。
2017年之前,干法隔膜的出货量略高于湿法隔膜。但由于湿法隔膜可以使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且随着工艺的提升,湿法隔膜在热稳定性上的劣势得以改进,以及湿法隔膜的售价快速下跌,湿法隔膜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2021年,湿法隔膜出货量为61.7亿平方米,占比77%,干法隔膜出货量仅为18.9亿平方米,占比23%。这也意味着,惠强新材在整个隔膜市场的占有率不足5%。
2019年至2021年,惠强新材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5亿、1.36亿、1.99亿,年复合增长率31.55%。2022年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0.58亿,其中99.70%均来自干法隔膜。
在市场倾向湿法隔膜之际,惠强新材还只固守干法制作工艺,未来在整个隔膜市场的份额有可能会越来越低。
行业分析认为,由于湿法隔膜和干法隔膜的价格差越来越小,未来湿法隔膜将继续成为高密度动力电池的主流隔膜材料,而干法隔膜将会投向能量密度低、成本低的储能电池领域。
未来干法隔膜或仍将有用武之地,然而,惠强新材国内的竞争对手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等公司,均有湿法隔膜的生产能力,若惠强新材不研发湿法隔膜制作工艺,恐怕会被同行越甩越远。
02、超56%收入来自比亚迪
除了制作工艺有被市场边缘化的风险之外,惠强新材另一个风险点便是对大客户依赖度过高。
2019年至2021年,惠强新材对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0.55亿、0.64亿、1.09亿,收入占比分别为42.70%、41.36%、50.17%。2022年一季度,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为0.46亿,收入占比进一步上升至72.60%。
自2019年以来,惠强新材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尤其是对公司第一大客户比亚迪的依赖,更是愈发严重。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来自比亚迪的收入占公司各期收入比分别为5.51%、10.60%、31.56%、56.15%。
对比亚迪的销售额提升,是惠强新材收入高增长的主要原因。然而,倘若剔除对比亚迪的收入,2019年至2021年,惠强新材的收入分别为1.08亿、1.19亿、1.29亿,年复合增长率仅为9.29%。2022年一季度,剔除比亚迪的收入为0.23亿,同比下滑41.38%。
在比亚迪的光环下,惠强新材给外界一种高增长的势头,但在比亚迪之外,惠强新材的业务在萎缩。
惠强新材对单一大客户比亚迪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其竞争对手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沧州明珠等公司,其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均未超过50%。2021年,上述几家公司的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3.39%、21.15%、19.26%、9.85%,均低于惠强新材。
03、毛利率较2019年减少11个百分点
惠强新材对比亚迪高度依赖,但比亚迪的隔膜供应商却不止惠强新材一家。
2020年之前,星源材质是比亚迪刀片电池隔膜的独家主要供应商。但随着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对隔膜的需求随之大幅增加,比亚迪又引入了中材科技、恩捷股份、惠强新材等隔膜厂商。
根据惠强新材与比亚迪签订的合同,惠强新材承诺2022年可供4.3亿平方米隔膜,2023年可供9亿平方米隔膜;比亚迪承诺实际采购数量不低于可供数量的70%。惠强新材本次IPO,募资资金的主要用途便是扩大产能。
然而,扩建产能的不光惠强新材一家,近年来隔膜厂商均在扩产,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价格战。
2019年至2021年,惠强新材干法隔膜毛利率分别为45.66%、43.22%、40.78%,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至34.00%。对于毛利率下滑,惠强新材解释称,公司在生产成本下降和订单量增长的同时,逐渐降低隔膜产品的售价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惠强新材为了市占率牺牲了毛利率,但2019年至2021年,恩捷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49.49%、45.39%、53.21%,高于惠强新材且毛利率有增长。对此,惠强新材称,恩捷股份以湿法隔膜为主,湿法隔膜价格及毛利率相对较高。
有恩捷股份作为参照,若惠强新材只守着干法隔膜的市场,而不去开发湿法隔膜市场,降价或许能帮公司保住短期的市场占有率,长远来看,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