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地产周报》,纵览一周地产圈大小事(12.18-12.24)。①证监会:允许符合条件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②银保监会:积极满足优质头部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加大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投资;③中央财办:住房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④南京成为首个取消外地购房者社保/个税要求的核心省会城市;⑤合肥融创茂CMBS违约:未能按期偿还本息,触发债权提前到期。
政经谈
证监会:允许符合条件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
据证监会网站12月21日消息,日前,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
证监会党委认为,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落地,一系列超预期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我国经济总体回升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影响资本市场运行的基本面因素将显著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将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证监会党委将组织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大任务举措,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切实做到“六个更好统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不断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有效管控各类风险,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走稳走深走实。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紧紧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助力保供稳价。加快资本市场监管转型,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沪深港通互联互通扩大标的、优化交易日历落地。推动形成中美审计监管常态化合作机制,营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监管合作环境。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三是全面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从市场准入、信息披露、持续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要求,着力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推动民营上市公司规范稳健发展,不断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整体质量。稳步推进并购重组注册制改革,落实好“分道制”“小额快速”等审核机制,更好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加快发展。
四是大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抓好资本市场各项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助力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全面落实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继续实施民企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工具,更好推进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落实好已出台的房企股权融资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允许房地产和建筑等密切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实施涉房重组。加快打造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板块。
五是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快投资端改革,引导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尽快形成市场规模。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久战,继续稳妥有序化解私募基金、债券违约、金交所等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对跨市场、跨境、跨领域风险的监测分析与统筹应对,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银保监会:积极满足优质头部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加大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投资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12月23日报道,近期银保监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在抓紧研究谋划2023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一系列监管政策措施。
一是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2022年,银保监会不断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联合有关部委加大对重点领域消费的金融支持,推动消费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更好满足居民“线上+线下”融合消费金融需求。10月末,全国信用卡贷款余额达8.7万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督促银行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鼓励保险机构为各类消费场景提供个性化保险保障产品。继续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创新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激发重点消费领域活力。继续发挥金融资金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方面的重要支持作用,做好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着力保障重点领域信贷资金需求。银保监会配合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落地,全程做好沟通协调和实地督导。截至目前,两批合计7000余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支持项目2700多个。强化制造业金融服务,今年前10个月新增制造业贷款4.4万亿元,10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0%。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截至三季度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9.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引导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会同相关部委指导政策性银行用好金融工具,引导商业性银行保险机构同步跟进配套资金支持,加快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银行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提升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发展。
三是全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银保监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金融16条、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等金融支持政策,指导银行机构稳定信贷投放,积极推动“保交楼、稳民生”工作落地见效。目前,“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已基本投放至项目,多家银行已与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住房按揭贷款放款速度为2019年以来最快。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加大力度落实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积极满足优质头部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做好房地产并购融资支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支持长租房市场建设,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金融支持,研究支持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四是继续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银保监会扎实落实助企纾困金融政策,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总体呈现“量增、面扩、价降、质升”的良好态势。截至11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前三季度新增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增量、扩面、优化结构,合理满足接续资金需求,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鼓励发放首贷户贷款、信用贷款。积极联动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搭建平台、发挥合力,将金融服务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深度结合,更好发挥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能。
五是有序推进优化保险资金运用。银保监会引导保险资金依托多元化投资方式和工具,直接对接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助力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鼓励保险资金稳步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充分发挥在优化投资者结构、稳定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截至10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4.5万亿元,同比增长8.67%,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2.91万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稳步增加长期政府债券投资,加大对高等级公司信用类债券的研究与投资。鼓励保险资管公司发挥另类投资专业特长,创设长期限优质资产。支持保险资金随着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持续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完善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措施,鼓励偿付能力充足、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加大股票等二级市场权益类资产投资。积极创造条件,探索保险资金长期稳定投资股票模式,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加大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投资。
六是引导银行理财业务持续健康运行。银保监会坚定落实资管新规,加强风险隔离,促进银行理财业务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截至三季度末,286家银行和29家已批复开业理财公司共存续理财产品余额3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6000亿元。近期受经济预期向好、债券收益率上升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的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积极探索完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不断优化理财业务监管。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理财信息登记数据库,筑牢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好发挥理财业务功能作用,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合法权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七是持续强化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银保监会坚持把保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作为核心业务和重要职责,着力完善制度机制,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提示,严肃通报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依法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督促金融机构按照“机构了解客户、客户了解风险”的原则,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宣扬“保本高息”的肯定都是金融诈骗。坚持银行理财、信托等产品的私募性质定位,大力整治各类“名实不符”金融产品,严禁违规广告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坚决查处“假私募”、欺诈发行等行为。严格规范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存款、互联网存款等业务活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丰富适当的金融产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中央财办:住房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12月1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对于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作深入解读时表示,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住房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尤其近几个月来出现加速下滑,已成为影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因此,下一步要持续优化需求侧管理,加大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中期要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多渠道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有序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
对于明年房地产政策的侧重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中央财办表示,主要在于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化解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
从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占GDP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6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
基于此,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向新发展模式过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在供给端方面,中央财办指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给行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并购重组。同时,要完善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制度。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应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深交所: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12月23日,深交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结合交易所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促发展强信心。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动优化完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机制,持续提升发行审核质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丰富产品体系,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权益类ETF场内基金及重点领域指数供给,持续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土地一线
天津四批次土拍9成底价成交,民营房企参与度提升
12月19日,天津第四批集中供地落下帷幕,推出的24宗地块全部成交,有22宗地块底价成交,2宗溢价成交,总成交金额99.8亿元;其中涉宅用地共计20宗,成交金额为98.54亿元。
天津本次集中土拍延续了第三批次“稳”的风格,底价成交率达到九成以上,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集中供地高流拍率的情况大相径庭,此前流拍重新上架的地块也全部顺利出让,分别被泰达实业、鹏飞集团、金泽置业底价竞得。
拿地企业方面,与之前批次相比,天津四批次集中供地中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有所提升,龙湖底价竞得津西陈塘(挂)2022-011号地块,成交总价11.4亿元;两宗低总价地块表现亮眼,触及最高地价上限进入摇号环节,最终分别被民营企业山川融城0.886亿元、汇川0.532亿元竞得。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表示,至此,天津全年供地工作收官,全年成交涉宅用地49宗,较去年全年96宗明显减少;全年成交规划建筑面积400.11万平方米,收金315.73亿元,较去年904.9亿元减少超6成。
厦门四批次土拍落幕,累计揽金80.4亿元
12月20日,厦门第四批集中供地收官,本次共出让4宗地块,最终1宗触顶摇号成交、1宗溢价成交、2宗底价成交,总成交金额80.4亿元。
本次土拍在出让规则上继续沿用限房价、限地价、定品质+摇号的出让方式,岛内两宗地块还涉及定配建。从参拍企业来看,央国企近乎包场。岛内联谊广场地块吸引了中海、金茂、华润、招商、保利、建发、联发等一众央国企参与竞拍,其中一些房企不乏动用马甲参与到摇号环节以增加拿地几率,最终由华润通过摇号竞得该地块。
岛内另一宗五缘湾钟宅地块同样吸引了不少房企参与,最终在建发、国贸、联发三家本土国企的激烈角逐之下,由建发以21亿竞得。剩余两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分别由中交和特工竞得。至此厦门完成全年四个批次的土拍,累计成交27宗涉宅用地,总揽金约612亿元。
从本次土拍情况来看,尽管房地产市场尚未企稳,但核心区域热点地块因其去化有保障且利润空间充足,仍然受到房企争抢,甚至动用马甲参与摇号,毕竟这类地块在当前具备稀缺属性。
南京五批次集中供地49亿收官,全年收金1300亿元
12月20日,南京第五批集中供地的15宗地块完成出让,最终底价成交14宗,1宗流拍,总成交面积44.45万平方米,成交规划面积87.3万平方米,成交总价49.03亿元。本次延续了四批次的出让规则,所有地块均未设置商品房毛坯销售均价。
在此之前,南京已完成4次集中供地,综合南京已完成的五批次涉宅用地集中出让,今年以来南京共成交104幅宅地,总成交金额1307.9亿元。至此,2022年南京集中供地全部落幕。
2022年集中供地呈五大特点,2023土地市场难言乐观
截至目前,2022年的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中除长春、沈阳外,所有城市均完成了三批次供地,其中14城完成了四批次供地(尚有合肥、济南、长沙四批次将于本月底前完成),3城完成了五批次供地(未包含即将进行第五批次第四场土拍的武汉、以及上架了5宗预申请地块的北京),1城(武汉)发布了六批次土拍公告,累计揽金约1.9万亿元,相较于2021全年22个城市累计土地出让金收入2.8万亿(含集中供地政策实施之前的成交地块)而言,同比下降超三成。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认为,2022年集中供地呈五大特点:一是市场高开低走。尤其自第二批次开始,受到房地产市场期房烂尾担忧、居民收入预期悲观、房价上涨预期转弱三重影响,房地产市场在大量救市政策下并无显著改善,房企拿地积极性迅速减弱。
二是利润空间充足与去年一批次的薄利抢地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地块利润空间更为充足,特别是一线城市地块利润空间普遍在10%以上。但与此同时,房企对于利润空间的反馈也在边际减弱,更加关注项目去化速度,部分城市推出的个别限价倒挂的地块也因此受到房企青睐。
三是民企参拍回暖。自财政部126号文之后,越来越多的本土民企与地方国资联合拿地,地方国资企业发挥其资金成本低的优势,而本土民企则发挥其项目操盘能力,双方优势互补的同时,也可以规避126号文的管控,这也导致年底民企拿地金额占比产生了翘尾现象。
四是地方国资托底。今年一、二批次的市场主力仍是央国企,而自三批次起,地方国资再次进场托底,拿地金额占比持续提升。全年来看,地方国资历史罕见地成为全年22城的拿地主力。
五是城市分化加剧。今年房企聚焦核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厦门和合肥土拍热度相对较高。而反观长春、沈阳等城市,至今尚未能推出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全年宅地供地计划完成率不足三成。
展望2023年的土地市场表现,尽管近期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叙述再次被重申,我们也将预期更多扶持政策即将来临,但“期房烂尾担忧、居民收入预期悲观、房价上涨预期转弱”三重房地产市场压力中,仅期房烂尾担忧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疫情管控放松之后,居民收入预期的转变尚需时日,而房价上涨预期的转弱则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因此,2023年的土拍市场或将延续全国低迷、城市分化的走势,各地土拍规则将保持宽松,为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入目标,部分城市实际地价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观楼市
江苏南京购房政策再调整:成为首个取消外地购房者社保/个税要求的核心省会城市
12月21日,南京市召开“强信心 添动力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拓展市场 提振消费”专场,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介绍相关情况时,提出要“灵活运用信贷支持、退税优惠等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南京今年以来持续优化调整购房政策,如4月、5月六合、江北等部分区域限购放宽,6月外地购房一次性补缴6个月社保即可开具购房证明,12月初针对限购区有2套住房可在其他片区增购1套,同时优化二套房首付比例,购房者结清首套房贷款的,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三成,未结算首套房贷款的,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四成。
本次从限购层面再次加大优化力度,如对有60岁及以上成员的本市户籍家庭可增购1套住房,对长期工作在南京但社保或个税缴纳在外地的居民,只需提供半年及以上居住证明可在宁购买1套住房;同时将继续加大原有支持多孩、投亲养老、新市民及各类人才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等政策实施力度。南京成为首个取消外地购房者社保/个税要求的核心省会城市,信号意义明显。
从市场表现来看,根据中指数据,2022年1-11月,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8.5%,近三个月单月同比降幅均超两成,11月成交面积环比有所回升,但绝对规模仍在相对低位。房价方面,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2年以来南京新房价格整体波动调整,9月以来价格环比持续下跌,二手房价格亦处在调整通道。此次政策落地后,预计将一定程度提振市场情绪,有望加速市场企稳。
11月以来,广州、杭州、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均加大力度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购房需求释放。如广州针对多孩家庭购房公积金可适当调整额度,同时据媒体报道,广州近期取消二手房指导价;杭州优化“认房又认贷”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西安、成都优化限购范围,武汉放松二环外购房资格等,此次南京放松限购政策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借鉴,短期预计将有更多城市继续优化限购政策。
天津:公积金贷款买二套住房首付降至40%,可按月提取付房租
12月21日,天津市发布《关于调整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2022年12月26日起施行,2027年12月25日废止。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调整租房提取资金划转频次,加大对租房提取职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多子女家庭租房和购买首套住房的支持力度,更好满足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调整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与天津市商业性住房贷款保持一致,便于职工申请组合贷款。
《通知》提出,职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符合提取条件的,提取资金按月划转至职工的银行储蓄账户。此举放宽了租房提取频次,将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由按季度提取调整为按月提取。
对于养育未成年二孩及以上多子女的天津市缴存职工,符合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条件的,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此前,天津市没有专门针对多子女家庭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每月提取最高限额3000元。
多子女家庭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首套住房的,贷款最高限额以天津市统一贷款限额为基础上浮20%。养育未成年二孩及以上多子女,是指养育两个及以上子女且至少一个子女未成年。此前,天津市没有专门针对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的政策,首套房贷款最高限额统一为80万元;调整后,最高限额提高至96万元。
同时,天津市缴存职工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的,应支付不低于住房交易价格40%的首付款。调整之前,第二套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60%。
资本圈
融创武汉和咸阳两个项目获AMC注资,武汉项目融资规模33.11亿元
日前,东方资产与融创中国就武汉桃花源项目达成融资合作。根据合作协议,本次融资总规模33.11亿元,所注入资金将用于化解原有债务以及支持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设。
此次合作达成后,东方资产将行使监管职能,并保留使用融创品牌,融创仍然是操盘方,并会在未来融资偿还后回购股权。后续结合项目经营需求,双方有望进一步增加合作规模。
资料显示,武汉桃花源项目位于光谷核心区,与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武大等同列城市中轴线。项目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总货值约226亿元。
此外,陕西金资与融创就咸阳森屿城项目的融资合作也已完成,这意味着国内首笔地方AMC对地产项目纾困的顺利落地。融创森屿城项目位于咸阳市秦都区七厂十字西500米北侧(原西北国棉二厂厂址)。
在此之前,融创董家渡项目曾引入了多家金融机构。12月初,中国华融、以浦发银行牵头的6家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组成的银团、中信信托等合作方携手对融创董家渡项目注资,新增融资总量将超120亿元,所注入资金用于该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设、运营。
此次合作的股权转让并非项目出售,而是华融资产与融创董家渡项目的股权融资合作,股权设计为信托收益权方式,由华融联合银团、信托机构对项目进行大规模融资,融创还是操盘方,华融行使监管职能,并保留使用融创品牌,融创会在未来融资偿还后回购股权。退出时,AMC和银行的融资享有优先权,融创股权劣后并在融资全部偿还后回购股权。
另据融创官方数据,截至12月1日,融创在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济南等20个城市的近70个项目,已经获批总数超百亿元的纾困基金。在今年前10个月,融创已经累计交付约14万套。
合肥融创茂CMBS:已触发专项计划标的债权提前到期
据多家媒体报道,合肥融创茂的CMBS(Commerc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于12月21日已经触发专项计划标的债权提前到期。
该笔资产专项计划为“华泰-南方-合肥融创茂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证券简称“融茂优A/融茂优B/融茂次级”,发行规模20亿元,设立日2020年12月30日,预期到期日为2022年12月27日。借款人为合肥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
其中,融茂优A发行金额12亿元,已偿还本金比例为4.75%;融茂优B发行金额7亿元,融茂次级发行金额1亿元。
据报道,合肥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没能在本个债权本息支付日(2022年12月9日)按时足额偿还标的债权的本息,且未能在随后的3个工作日内纠正,融创也未能履行差额支付义务和增信安排等约定义务,已触发专项计划标的债权提前到期时间等专项计划文件约定的事件。
由于未能在债权本息支付日按时足额偿还标的债权的本息,国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已在2022年12月12日向融创发出《还款补足通知》,要求融创在还款补足支付日将差额款项约6322万元一次性划付至监管账户;截至目前仍未足额履行上述行为。
荣盛发展一笔13.8亿元中票展期两年,兑付日延至2024年12月10日
12月20日,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要素变更的公告。本期债券简称“20荣盛地产MTN003”,发行金额13.8亿元,发行期限2+1年,票面利率7.2%,发行时主体评级AAA,发行时债项评级AAA。
所谓的“2+1”模式,即第2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和转股选择权。具体而言,若投资者不行使回售权,则本金兑付日为2023年12月10日,如投资者行使回售选择权,则其回售部分中期票据的兑付日为2022年12月10日。
最初的2020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2022年第二次持有人会议决议公告显示,该笔中票本金展期一年,由原先的2022年12月10日展期至2023年12月10日。
根据此次公告,本期中期票据已于12月9日在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要素变更,变更后“20荣盛地产MTN003”第一期本金兑付日再由2023年12月10日变更为2024年12月10日,当期兑付的本金比例100%。“20荣盛地产MTN003”原定于12月10日支付的利息也一样展期2年,展期期间不付息,且展期的利息不另计利息。
旭辉控股:配股募资逾9亿港元,今年已进行3次股本融资约31亿港元
12月20日,旭辉控股发布公告,拟以先旧后新的形式配售8.4亿股公司股份,每股认购价格为1.14港元,募集资金约9.576亿港元,所得款净额约9.46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用作偿还现有债务(包括应计利息)及用作一般企业用途。
本次配售价每股1.14港元较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1.33港元折让14.29%,配售的8.4亿股股份相当于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77%;相当于完成认购事项后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扩大的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07%。
往期公告显示,今年以来,旭辉已经利用股本融资三次,融资净额约为31.34亿港元。最近的一次为8月31日,旭辉发布公告按每股2.06港元配售约3.05亿股股份,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6.23亿港元,公司拟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及用作一般企业用途。
房企圈
中国恒大:已交付超百辆恒驰汽车,各方就重组方案分歧不断收窄
12月20日晚间,中国恒大披露季度更新资料。公告显示,恒大努力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努力争取多家建筑公司和建筑材料供应商的支持,631个已售和未交付项目基本复工。
今年前11月,恒大累计交付约25.6万套房屋,总建筑面积约2871万平方米;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91.24亿元,合约销售面积351.62万平方米。
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中国恒大公司的附属公司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恒驰5”汽车在今年9月16日正式量产,首批量产车已于2022年10月29日开始交付;截至2022年12月7日,“恒驰5”已交付超过100辆车。
“公司2021年审计工作及2022年中期业绩的审阅工作尚在进行中,公司将在切实可行情况下尽快发布2021年经审核年度业绩及2022年的中期业绩。”恒大称,在境外债务重组方面,公司正与其财务及法律顾问积极推进境外债务重组工作,并与若干境外债券持有人及其顾问进行沟通与建设性接洽,以推动经各方同意的集团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制订。目前,各方在重组方案框架、关键条款方面的分歧正在不断收窄。
“但是,公司债务负担沉重,经营仍面临较大挑战,偿债资源是否能产生预期价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恒大称,下一步,公司将继续与有关境外债权人开展积极和建设性的对话,保持相向而行的良好势头,以便尽快在重组方案条款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公司也将继续适时向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关于境外重组进展的重大更新资料。
金融街:拟22.6亿元出售北京融嘉100%股权,项目销售和建设面临阶段性困难
12月21日,金融街发布公告,将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北京融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融嘉”)100%股权出售给北京华融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融基础”),并开展后续承包经营事项。
公告显示,北京融嘉拥有的主要资产为房山金悦嘉苑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9.44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32万平米,项目性质为共有产权房。公司获取项目时政府限价2.6万元/平米,具备销售条件后,项目申购时由政府评估确定产权比例为80%。
金悦嘉苑项目位于北京房山区良乡新城板块,自项目获取以来,受所处市场整体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项目销售和工程建设面临阶段性困难。对于此次交易,金融街在公告中称,有利于公司在房地产行业形势严峻的态势下,获取发展所需资金,优化公司偿债能力。
五八有限公司减持我爱我家130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7.73%
12月20日,深交所网站显示,房地产经纪企业我爱我家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时间过半的进展公告。
公告显示,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间内,截至2022年12月19日,本次减持计划的减持时间过半。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间内,五八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其持有的我爱我家股份1300万股,占我爱我家总股本的0.55%。
按照公告,本次减持前,五八有限公司合计持有1.95亿股,占我爱我家总股本的8.28%,本次减持后,五八有限公司合计持股1.82亿股,占总股本比例7.73%。
在此之前,我爱我家曾于8月27日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的预披露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五八有限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77495978股,减持比例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29%。
公告显示,五八有限公司不属于我爱我家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鉴于其资产整合需要拟减持所持有的本公司部分股份。本次减持计划的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未来持续经营产生影响。若本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五八有限公司按计划最高减持其持有的本公司3.29%股份后,五八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将低于5%,其仍持有公司4.99%股份。
按照公告,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后续五八有限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公司股价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实施或部分实施本次股份减持计划。
最新一期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爱我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8.85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03亿元,较二季度环比增长7.67%;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70.96%,较二季度环比增长215.91%。
(结合各部委官网信息、省市区政府官网信息、企业公告、搜狐财经报道整理,部分整合中指研究院、中国银行保险报、澎湃新闻等数据及报道,编辑/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