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2022年已渐近尾声,回顾今年生态文明理论成果,可以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来概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提炼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如何看待这些理论成果出台的重要意义?如何用这些理论指导我们下一步工作?本报记者近日对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教授李宏伟进行了专访。

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今年7月底,由中央宣传部和生态环境部共同组织编写的《纲要》正式出版,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辅助读物。《纲要》的出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党校专门召开了研讨会,专家们给予《纲要》高度评价。

李宏伟认为,《纲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做了系统总结,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相结合而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创新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思想财富。对于我们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纲要》最为重要的成果在于其突出强调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如此硕果。如今,《纲要》已经成为中央党校主体班学员的必读教材。”李宏伟说。

随着《纲要》的出版发行,各地各部门也已掀起了广泛的学习热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无疑是我们党今年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也为未来擘画出了更加清晰的发展路径。”李宏伟说。

李宏伟分析,这一方面,将我国未来发展道路更加明确限定在永续发展的方向上。“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广大群众谋生态福利,正是党的宗旨意识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完全照走西方的老路,必须要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扭转部分人的认识误区。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解决民生等问题,还包括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这些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一以贯之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播、制度创新、战略部署缺一不可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理论工具指导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李宏伟看来,理念传播、制度创新、战略部署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理念传播上,理念决定行动,要在理念传播上下功夫,多做既有科普性又大众化的理论传播,让更多公众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到各项行动中。

制度创新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这正是“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未来,要始终坚持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发展相关制度规范。

战略部署上,继续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充分运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思维谋划治理。同时,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问题。

编者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及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今日起,本报推出“我们的精彩一年——回首2022”系列报道,与您一起回眸2022,展望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