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把握绿色发展逻辑 加速生态兴农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举措之中,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兴农是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底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天人合一思想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和精神实质,也映射出当代绿色发展观的朴素思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华农耕文明与生态智慧同源同根。中国传统农业是生态化的农耕方式,“顺天时、量地利、取用有度”,其关键技术是有机循环,遵循自然法则,拥有强大的可持续力,是古朴的绿色发展观,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早在三皇五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知晓保护野生动物:春秋时期,齐国规定山林水泽按时封禁和开放;唐代划分出禁伐区和禁猎区,出现自然保护区的雏形;宋朝《禁采捕诏》中明令禁止在鸟兽鱼虫的繁殖和生长期采捕……不仅古代典籍中禁令中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中国文人的诗词歌赋中也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珍惜和无比热爱。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思想的创新。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开始,到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我们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在新发展理念中,分别要解决的矛盾是创新与守旧、协调与失调、自然与社会、开放与封闭、先富与共富的矛盾,它们涉及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激发活力,如何均衡发展,如何保护生态,如何内外联动,如何公平正义的问题。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这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双丰收的现代化,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息息相关,更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百姓对生态兴农的期待不仅是缓解资源与环境双重制约,而且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实现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解决好其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关乎西北地区农业绿色转型和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关乎美丽中国整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绿色发展逻辑是甘肃生态农业建设成就的保障。回看甘肃在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有悠远农业发展历史的甘肃,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近年来,甘肃省持续大幅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绿色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合理规划发展特色农业,节约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效标准化生态农业……甘肃省生态兴农、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一步步筑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产品源源不断,绿色发展成绩卓著。

新时代以来的这十年,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扎实推进,谋划启动黄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祁连山全域保护和系统修复持续加强,实现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平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推进,走出生态兴农新路,形成“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全链条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呈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的期待。

绿色发展是甘肃加速生态兴农的实践取向。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推进甘肃生态农业发展,要深刻理解绿色发展逻辑要求,全面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教育,在发展规划的执行中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特别要在注重粮食安全的同时注重环境安全。优选适合于甘肃的产业项目,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科技发展带动生态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并按照人民至上执政理念,把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人民可以享受自然风光的国家公园;开发与保护并重,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制定出省内经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有差别环境保护政策,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