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概念股日前再次出现异动,近两个月大涨超170%的供销社概念龙头又遭停牌核查,引发市场关注。不仅是个股异动,整个板块在11月前后的上轮行情中14个交易日上涨约35%,近60日涨幅也超过15%1,供销社概念会卷土重来吗?
此前高喊着“供销社回来了”“供销社重启,零售格局变天”的人可能未必真的了解供销社的前世今生,其背后逻辑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穿透“供销社热”的表象,理性看待这一概念,可能会发现“臆想”跟“真相”完全是两码事。
回忆虽远,从未离开
供销社在六七十年代曾无比辉煌,之后成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生活里的“小透明”,但其实供销社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
1922年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供销社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粮食和商品供应严重短缺,供销社“一手托两头”,靠着统购统销, 成为“工业品下行”和“上行”的纽带,在商品流通领域几乎是一个“垄断”的存在。不管是购买基本的柴米油盐、学习用品,还是大型的农机工具,供销社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
1978年改革开放后,供销社的劣势开始暴露,纷纷陷入亏损,基层网点不断消失,至90年代进入深度调整期。200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重提供销社加快服务农业;2011年起,供销社基层网点建设开始恢复。
供销社的组织结构在当下也发生了变化,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社员四种体制并存。其中,企业集团实行“省市县乡镇”的组织体系,企业数量多达23000家,都由社会资本参股。根据主营业务,大致可以分为4个集团,分别负责农业生产物资、零售(商超、物流、配送等)、再生资源和批发市场通路。
振兴乡村的“协调员”
供销社在城市鲜有足迹,但却是田间地头的常客。涉及三农问题的地方,几乎都有它在充当农业生产的“协调员”:种子、化肥、农药、设备不够,它协调;产品缺销路,它协调;农民缺信息,它协调。它还组织了约4600家专业合作社,针对托管的1.4亿亩土地,提供包种包收包销等一条龙服务。
“把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供销社是一个具体的抓手。夯实农村农业基础,振兴乡村,供销社必不可少。在助农方面,供销社有三大“招”:
第一招:挪移术。“挪移”即对农资的调配,农民所需的大部分农资都需要供销社调配协助,比如尿素一般由供销社旗下的集团统采,然后调配到县级农资公司,最后投放到当地市场。仅化肥一项,供销社系统就占了全国销售量的60%,保证了农耕时生产资料的有效供应。
第二招:信息术。供销社能够帮助农民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生产问题,其组织的约4600家专业合作社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提供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从播种、耕作、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气象预警预报,再到收购储存、加工、销售,都有覆盖。如无人机消杀服务,1小时可以完成过去4个人一天半的工作量,真正实现惠农便农。
第二招:贸易术。供销社系统在大部分乡村都已有完善的机制,具有“最后一公里”的供应链优势。在此基础上,供销社可以帮助电商平台减少采集、物流、产品组织上的投入,借助全国350家电子商务中心、320万家终端网点的渠道优势,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农产品在电商市场的有序流动。
按照供销社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全系统将重点打造200个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1万亿元,农产品销售额达到3.2万亿元。
为保供,不为争利
拥有百万在职员工,再加上每年万亿级的销售额。有人说,供销社人才、体量,样样不差,会不会跟民营企业产生竞争?这可真冤枉了供销社,与企业不同,供销社的主要生意模式不是通过一买一卖“赚差价”,一大部分营收来自于资产租赁,还有一部分由农资化肥、废品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等业务贡献。供销社在发展中并不追求盈利最大化,根本目的是服务三农,建设思路更多在于惠农与保供维稳。
社会资本喜欢超一线、新一线以及二三线城市,但这些地区并非中国的全部,还有更多的基层地区,人口密度低、盈利效果欠佳,是社会资本不愿去的。但这些地区的居民也有基本生活需要,也有对食品安全、方便实惠的追求,不应成为被市场遗忘的角落。供销社则正是把这些偏远地区的渠道丰满起来,具有强烈的惠民属性,320万家终端网点中大部分都是在补充社会资本未触达的区位,基本上实现大村镇的无盲点覆盖。
供销社还是保供维稳的中坚力量。在农资等竞争激烈、管理相对不完善的领域,供销社既可以提供价格相对合理且质量有保障的农资,也可以对假冒伪劣的低质产品形成冲击。在关键时刻,供销社还能发挥保供作用,可以避免囤积居奇、防止哄抬物价。比如在上海春季疫情期间,供销社承担了一半以上的保供任务;在武汉抗疫期间,山东和湖北两家供销社基本上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物资供应。在大灾大难面前,供销社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供应能力能够保证城市正常运转,这也是它最大的价值之一。
前期供销社在网络上的“引爆”,源于供销社系统一些常规主动宣传意外引发市场热议,加上部分自媒体带节奏,引发供销社概念的大火。但供销社不是最近才被国家所重视的,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及供销社,从“新网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均将供销社系统作为重要平台,其基层网点也一直在建设,从农资、物流、电商、金融等多角度介入了农村发展。
然而,不管从供销社的历史发展、作用功能还是发展定位来看,它都不是来与民营零售业竞争的,行业增长率有限,很多公司的业绩规模不大,增长也有较大不确定性,目前还是偏主题投资的阶段。一些舆论把“供销社热”解读成“计划经济回归”“国进民退”都有失偏颇。投资不是凑热闹,供销社概念涉及到农业、化工、纺织、零售等多个行业,还是要回归到具体公司的基本面,冷静分析热闹背后是否有扎实的逻辑。
数据说明:所参考供销社指数为8841182.WI,数据时间分别为2022.10.25-2022.11.11、截至2022.12.23。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工银瑞信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应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进行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