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板三年,科创板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集聚地,科技创新驱动成长的逻辑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身上得到反复验证。2022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3%,领跑全A,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25%,在复杂外部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科创板上市公司展现出超强的活力与韧性,也因此备受投资者追捧。
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通过科创50ETF积极投资科创板,ETF份额增长达80%,净流入超过240亿元,产品规模突破660亿元。
出色的成长潜能和投资价值下,每一家获得“准考证”的科技创新公司都受到市场关注,日前,报送第二轮审核问询回复材料,加快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的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鹏科技”)正属此列。
来源:公开信息
一、创新驱动成长,赋能产业升级锚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驱动型公司,康鹏科技冲击科创板并不令人意外。
成立近30年,公司深根新材料、医药和农药化学品领域,开发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并构建起具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平台,无论是领先的研发实力,前瞻的业务方向,还是已经构建起国际影响力的多元产品矩阵,都意味着康鹏科技与科创板的较高契合度。
截至2021年12月,康鹏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共计拥有75项专利,其中52项发明专利,覆盖了主要产品的各项重要生产环节。对高景气赛道的核心技术把控,令康鹏科技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优势地位,更展现出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具体来看,在新材料业务中的显示材料板块,康鹏科技具备高纯度液晶中间体和液晶单体生产能力,可将杂质控制在PPM级别,是混晶行业全球排名第一、第二厂商德国默克与日本JNC的核心供应商,国产加速替代背景下,公司亦与国产典型的液晶显示材料厂商八亿时空、江苏和成建立合作,2021年公司产品市占率超过14%。
基于自身的氟化技术优势,2013年康鹏科技介入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确立了以新能源电池新型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为主的开发路线,并成为全球范围内较早实现LiFSI量产的公司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康鹏科技成为唯一能与日本触媒、韩国天宝相提并论的,具备LiFSI大规模商业化量产能力的中国公司。
前瞻的战略预判令康鹏科技更早地与日本宇部、国泰华荣等全球领先新能源电池电解液厂商建立合作,终端客户覆盖了LG、松下、宁德时代等全球最顶尖的新能源电池厂商。
医药化学业务方面,康鹏科技依托技术优势,主要为医药原研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研发服务,借助在新药研发阶段与客户确立稳定合作关系,再逐步扩大中间体及原料药供应规模的方式,康鹏科技相继与默沙东、礼来、拜耳等顶尖药企建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2019-2021年间,康鹏共接受了7次欧美等地的境外客户GMP现场审计,业务实力获得广泛认可,如今公司已与医药公司Chimerix、泰飞尔等开展原料药合作,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三期。
来源:公开信息
各业务板块国际顶尖客户的背书,不仅证明了康鹏科技卓越的技术实力,更为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度,康鹏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达到6.87亿元、6.29亿元、10.05亿元,营收年复合增速约21%。从结构上看,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子化学品业务增长稳健,有机硅材料、医药、农药化学品等板块的营业增速相较2019年分别高达49.92%、144.11%、115.55%,展现出了多元产品布局对营收的强大支撑。
整体来看,技术加持下,康鹏科技的各大业务板块发展态势稳健,新旧增长支撑相互协同,推动业绩持续增长。公司也在多元业务布局下,确立起技术进步驱动业绩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具备相应的确定性与成长性。
二、三大护城河优势稳固,规模效应持续释放
回顾康鹏科技的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到一条从前瞻技术开发,到确立顶尖厂商供应地位,再放大规模效应的成熟路径。沿着这条路线逐步塑造起的三大核心壁垒,将不断巩固公司的发展优势,令其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位置难以逾越。
最核心的是技术优势。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复杂,品质要求高,康鹏科技在具有深厚科研背景创始人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研发体系,组建起高素质的专业研发团队并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设备,为现有技术的纵深以及新技术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康鹏科技的研发技术中心下设四个研发组、工程技术中心和分析中心,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板块。截至2021年12月,康鹏科技研发人员占比达到16.27%,达到191人,其中超40%的研发人员具有10年以上的研发经验。
同时,研发部门配备核磁共振波谱仪、全自动实验室反应量热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国际先进设备,建立了从科研项目立项、管理、考核、奖励和专利申报等多方面的成熟激励制度,足以确保研发活动高效推进。技术优势往往在产品性能上具有更直观的体现,据悉康鹏科技高纯度显示材料产品可达到小于100ppm量级,远优于国家标准和可比公司,LiFSI产品杂质含量小于500ppm,仅为行业标准的一半。
先进技术能力和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令公司与日本 JNC、德国默克等国际国际一流客户保持着常年的稳定合作,而突出的技术研发实力也将更适应行业的高端化发展趋势。
其次,康鹏科技在产品开发层面的模式创新性,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客户粘性。康鹏科技的产品开发多以与客户定制化研发展开,除了上述的医药产品定制开发外,同样的模式被辐射到其他业务板块。比如,公司旗下的LiFSI产品最初就是通过扬州化工与日本宇部在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领域展开合作,并借此成为全球较早量化LiFSI的企业。
与全球顶尖企业的定制化合作意义重大,一方面顶尖客户的技术选择往往代表着行业趋势所在,合作开发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公司研发的新产品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并建立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定制化的开发流程,以及严苛的甄选标准意味着更高的客户粘性,一旦进入供应商名录轻易不会更换,为公司带来持续业绩贡献。
得益于前两项优势,公司的规模优势也在不断放大。精细化工品生产工艺复杂多样,化学反应环节多,规模化不仅意味着相对更高的产品稳定性,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生产成本也往往存在较大差距。以显示材料产品为例,近五年得益于技术和规模优势,康鹏科技的显示材料毛利率均保持在40%的较高水平,同行业公司液晶材料相关业务板块毛利率均未达到该水平。
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全球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均呈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看,规模化也将成为中国精细化工企业的必由之路,在主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上,康鹏科技已经建立优势。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康鹏科技显示材料业务市占率超过14%,LiFSI全球市占率达到10.39%,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对应的规模效应在康鹏科技身上已经逐步显现,常规来看后来者将难以超越。
可以预见的是,在核心技术、客户粘性以及持续释放的规模优势下,康鹏科技的竞争优势有望持续巩固,为可持续增长带来更大保障。
三、把握时代机遇,不断挖掘新增长曲线
着眼于未来,康鹏科技在电池材料业务上的爆发性增长机会,以及依托技术实力在国产替代方向上的机会捕捉能力,将令其长期发展看点十足。
就国内而言,二十大确定了绿色经济为新时期的发展引擎之一,新能源相关的推广政策充足,电动车等市场发展迅速。放眼全球,各国“禁燃”时间表相继出台,传统车企电动车计划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前景明确,LiFSI在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需求下迎来大规模商业化机遇。
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在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升, LiFSI 作为锂盐替代部分LiPF6的情况下,假设2025年LiFSI市场渗透率达到50%,对应LiFSI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2.91万吨,按照20-25万元/吨价格计算,市场空间可达到 258-323 亿元,行业前景广阔。
往更深处看,创新科技为第一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充分契合公司以往的成长路径,康鹏科技依托突出的技术开发实力,以及其所具备的专业研发和成功国产替代经验,有望把握住时代机遇,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方向上持续开发出新潜力产品,不断挖掘新的增长曲线。此前就有消息显示,康鹏科技已经在布局聚醚醚酮(PEEK)关键单体及中间体的研发和量产。
作为耐高温、易加工和具备高机械强度等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PEEK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器械以及医疗器械等领,过去基本由欧洲厂商垄断。康鹏科技推进PEEK材料量产,不仅将打破海外垄断,更将把握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释放机遇,为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
来源:Wind
从根本上来说,精细化工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新材料,在世界各国的重要程度都在不断提升。
康鹏科技聚焦的含氟精细化工品作为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技术复杂程度高、产品附加值大的特点,其下游所聚焦的电子化学品、医药、新材料等行业更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力的领域,决定了其拥有巨大的成长潜力。可以预见的是,在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康鹏科技的价值潜力也将得到充分释放。
四、小结
“硬科技”的黄金时代,康鹏科技厚积薄发,各大业务板块成长空间明朗。
具体来看,公司显示材料业务受益于IT面板、车载面板、物联网时代等带来的显示材料新需求和内部技术升级,有望保持增长;LiFSI业务在头部电池供应商工艺路线逐步确定背景下,未来5年有望进入产业导入、需求爆发阶段,市场前景广阔;有机硅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美国市场调查公司 MarketsandMarkets预计2022年规模将超1200亿,康鹏科技有望同步受益;医药和农药化学品受益于政策和稳定需求亦将继续稳健态势。公司以创新技术为驱动的发展路线与时代趋势强烈共振,有望充分享受时代红利。
站在投资角度,当前科创板盈利增速领跑全A,三年以来板块市值规模和公司数量稳步提升,后续盈利韧性亦有望保持强势,基本面稳健的康鹏科技一旦登陆科创板,品牌势能、融资通道、产能规模必将同步放大,加快推动公司跃入新的价值阶段,对于这样的机会,投资者应该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