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金供给有所放松,需求边际下降,市场流动性整体呈现相对宽松的格局。反映在债券市场上,短期利率较2017年呈现明显下行趋势,收益率曲线从去年的过度平坦逐步回归陡峭化水平。目前来看,过去三个季度流动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四季度流动性环境会有哪些变数?本文将试图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从紧中性转向稳健中性。特别是在4月和7月,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意外着陆,使市场确认了货币政策的转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二季度后半段和三季度初,资金面持续宽松,甚至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与央行公开市场7天回购利率倒挂。这无疑表明央行的宽松政策似乎有些过头了。8月份以后,央行开始有意纠正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货币政策基调的微调,也可以从超储率的角度得到验证。二季度以来,超储率从一季度末的1.3%上升至7月份的1.8%,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8月份以后,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基调回归中性,超储率回到1.5%的水平。央行政策基调的变化也立即反映在债券市场上。回购利率和存款利率在8月初触底后双双反弹,短期利率也有所回升。经济预期的改善和短期利率的反弹也推动长期利率触底反弹。
三季度外汇占款重回负增长。为什么二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但前期外汇占款却持续小幅流入?事实上,银行实际结售汇自6月份以来已录得逆差,这与此轮人民币最大贬值幅度基本一致。这说明,虽然从外汇占款的角度看,汇率贬值对流动性的影响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实际上已经开始传导到结售汇上。但由于部分企业长期经营对冲汇率风险,名义结售汇和外汇占款数据并未随着汇率贬值而下降。
今年三季度,由于地方一般债券、地方置换债券和地方专项债券的叠加,地方债净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如果考虑到地方债净发行同比增加5000多亿元,三季度财政支出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加强,这与三季度以来政府持续加强减税和基建投资的政策基调是一致的。
从央行系列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来看,金融监管一直在稳步推进,银行业务的整顿和同业的去杠杆仍在进行,所以金融监管并不遥远。随着金融新规的正式实施,虽然过渡性安排有所放松,但监管体系最后一块重要的短板已经补齐,未来银行将在监管体系框架下启动全条线业务的整改是肯定的。
至于四季度的流动性环境,我们认为大概率会延续目前的中性态势。一方面,流动性显著收紧的概率不高;另一方面,流动性大幅宽松的约束进一步收紧。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似乎有必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但从通胀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受到严重限制。
虽然
年底集中支出,一方面可以对经济起到托底作用,降低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银行体系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供给,对央行基础货币形成替代效应。因此,财政政策的发力也会降低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