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面向多个重点领域部署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记者注意到,从部委到地方到企业,各方正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在郑州市经开区的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产业园区,一座座高达十几米的高位仓储库里,后台发布一条指令,智能臂就能自动操作。通过连廊滚筒运输机,可自动输运,并通过分拣平台自动分拨。仓库内,已装箱的成品通过环形皮带机传送至收寄口,实现24小时不间断拣货、揽收及发运。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厂实现了供应链快速反应、动态决策。”郑州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总经理陈胜说,在中国联通5G+MEC专网的支撑下,工厂将AR远程协作、AI智慧天眼、机器视觉检测等场景终端与核心网络互通,实现所有数据收取自动化,使得订单响应速率提高25%,生产效率提高31%。
“数字化”成为不少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词”。截至2022年11月底,广东佛山34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改造。山东目前打造了4个国家级跨区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18个特色专业型平台和115个省级平台,相关平台已链接成千上万家传统企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等领域,当前培育形成了一批低成本、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相关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作用凸显。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蓬勃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在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开始普及,个性化定制模式在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快速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成为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规模全球领先,网约车、网上外卖、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产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
多方部署深化转型
记者注意到,更多利好政策正在持续释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近日表示,2023年将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入推进5G扬帆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实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和标准领航行动,壮大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产业,建设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
不少地方也明确2023年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山西提出,把数字转型摆到与产业转型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按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四化”协同的思路,实施好数字转型十大重点工程。重庆提出,以数字化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市域治理体系重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不少企业也谋划2023年发展重点,以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例如,中国联通提出,将在“5G+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2023年将启动“5G点亮千座工厂”计划,推动“联通数村”平台服务超过25万个行政村,同时加大力度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一系列着眼于中长期的部署正在加快推进。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发挥数字协同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龙头骨干企业的赋能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
持续破解转型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应着重解决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渐进的产业创新工程,从投资、建设、应用到产生效果会有一个周期。当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认识和准备不足、应用技能不足、转型人才不足、资金预算不足等难点。
对此,赵刚建议,一是要提高传统产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水平,从实现提升业务和管理全链路效率、推进产业链集群资源整合的高度来推进产业数字化。二是要加强对接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和资源,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高效率低成本推进数字化转型。三是加大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提升企业业务、管理、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能力。四是从应用、供给、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
围绕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张立表示,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具体而言,面向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快平台体系建设和推广,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治理应用,持续挖掘制造业一线生产数据潜在价值。聚焦企业应用,培育壮大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快企业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