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基金大事件基金圈重磅榜单发布!新年开门红,多基金迅速回血!更有千亿公募“换帅”……

2022年终于过去,2023年正式到来.虽然2022年A股市场的震荡大跌的仍让所有参与者心惊,但这样起起伏伏的市场放在历史长河之中或许仅仅是小波澜。这个市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涨涨跌跌原本是市场的常态,投资要做的是穿越牛熊获得稳健收益。

在最近10年牛熊更迭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最近5年市场由熊转牛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能迅速抓住机会?最近3年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究竟哪家公司最能获得超额收益?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最新业绩统计揭开了这些疑问的答案。站在2023年的起点,目前不少投资人士预测,2023年股市前景料好于2022年,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吸引力在增强。祝福大家在2023年都有好收益。

虽然2022年整体市场表现惨淡,但其实自去年11月以来,港股就出现久违的大反弹行情。截至2023年1月5日,去年11月以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一口气上涨43.34%、57.55%,这一势头还在持续。与此同时,11月以来A股大消费板块也一度领涨市场,让一大批重仓港股和消费板块的基金迎来大幅“回血”。

首当其冲的是“基金一哥”张坤,他所管理多只基金净值自去年11月以来涨幅已超40%!更有大批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涨幅也超40%。近期表现较好的不少是沪港深基金,“含港率”正逐渐成为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的胜负手。

在公告拟转让事宜半年多时间之后,诺安基金20%股权近日正式挂牌转让。1月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诺安基金20%股权股权转让信息,诺安基金第二大股东——大恒科技拟以10.24亿元的价格转让所持的这部分股权。

早在2012年2月,大恒科技从诺安基金时任股东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接手诺安基金20%股权,当时转让价格仅1.16亿元,目前这部分股权增值接近8倍。若是此次股权成功转让,大恒科技将退出诺安基金股东之列。

随着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束,公募基金的年终争霸之战也正式收官!今年A股市场的一波三折的震荡格局,导致整体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不佳,同时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年度冠军基本早早就被锁定,市场对战局的关注程度明显要弱于往年。

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序看,一直保持领先优势的万家基金黄海管理的两只基金包揽行业冠亚军,再一次重演2019年、2020年、2021年一人独揽“冠亚军”的画面。

2022年A股整体演绎“震荡”行情,仅煤炭等少数行业表现不错,其他主要股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沪指年内一度跌破3000点,全年下跌15.13%;而创业板指数、科创50指数全年下跌29.37%、31.35%。2022年的投资难度明显增大,整体公募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出现了16.87%的亏损,表现要略好于部分主流指数。

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年也涌现一批优秀基金经理,除了万家基金黄海、招商基金朱红裕、金元顺安缪玮彬、英大基金张媛、广发基金林英睿等。

投资者在布局基金时,最好多了解基金经理风格以及这一风格所契合的市场环境,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祝福每位投资者,在新的一年里投资基金都有好收成。

继去年11月份债市调整,引发银行理财“破净潮”,数千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面值后,最新数据显示理财的破净率已经环比下降,近千只理财产品迎来了收复失地的“回血”时刻。

华安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为20.22%,较当年11月下降 65bp,自去年11月份以来,整体破净率首现下滑。而面对2023年一季度银行理财破净产品到期规模的提升,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理财的赎回高峰已过,今年一季度赎回压力将逐渐缓解,但新发理财的遇冷局面短期内可能无法逆转。

1月4日,千亿险资系公募国寿安保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自1月3日起,左季庆离任国寿安保基金总经理、董事职务,由鄂华新任公司总经理、董事。

近年来,公募行业高管变更趋于频繁。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共有130家基金公司发生了322人次的高管变更,已经连续第四年超过300人。

周五(1月6日),上证指数收涨0.08%,报3157.64点;深证成指收涨0.32%,报11367.73点;创业板指收涨0.95%,报2422.14点。板块方面,发电设备、石油化工、家居用品涨幅居前;另一方面,传媒、教育与机场板块跌幅居前。

本周较为突出的数据有:

①公募基金规模变化显著:在2022年11月份股市回暖、债市调整的市场环境中,当月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超3600亿元,债基规模缩水近5000亿元;

②近一年累计有12只一级债基降低管理费,降费力度最大的直降50个BP。

具体如下:

1月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在2022年11月份股市回暖、债市调整的市场环境中,当月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超3600亿元,债基规模缩水近5000亿元,此消彼长下,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6.38万亿元,在8月末规模高点后,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规模回落。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从短期看,股债基础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基金公募的规模变动,但从中长期角度,随着居民财富转移,公募基金长期赚钱效应凸显,以及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未来公募基金行业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而短期规模缩水严重的债券型基金,也将随着债市企稳和理财赎回压力缓解,债券类资产将重新凸显投资价值,获得机构资金的青睐。

基于让利投资者、提升投资者关注度和产品竞争力的考虑,近一年累计有12只一级债基降低管理费,降费力度最大的直降50个BP。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债券型基金降低管理费有利于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优化持基体验,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更有利于形成投资者利益与资产规模的良性循环。而基于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的不同,并参考海外市场的情况,我国部分债券型基金还有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的空间。

近期,受债市回暖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净值止跌回升,逐渐收复失地。在此之中,投资者情绪也普遍出现较大缓和平复。据本报记者从多数投资者处了解情况来看,普遍表示愿意尝试去继续持有。此外,业内多数表示,当前银行理财的赎回压力“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内外环境持续缓和之下,香港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除港股反弹、内地居民赴港签注即将恢复外,已有7年多发展历史的“南北互认基金”(下称“互认基金”),再次走进了市场视野。

最新数据显示,互认基金目前已成为一个近千亿元的规模群体。但发展至今,互认基金一直延续着“北热南冷”态势,内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场展开销售的局面仍需进一步打开。另一方面,内地基金在发展过程中,却提供了显著高于香港基金的超额收益,首尾收益率差距最大到了140%。显著的赚钱效应,是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保证。

公募人士指出,随着两地投资者对互认基金认可度提高,未来互认基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金公司在香港零售市场的品牌还需进一步加强,其中互认基金差异化产品供给、强化核心投资能力、以及持续的品牌宣传与投资者教育,将是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推动互认基金销售的关键因素。(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虽然不敌权益类投资角逐的激烈,但固定收益领域的投资江湖也刀光剑影、暗潮涌动,每位市场参与者在债市波动之间控制风险、博取收益。

2022年究竟哪家公司业绩领先?哪些公司在过去3年、5年、10年能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好收成?

海通证券近期公布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按照2022年、过去3年和过去5年、过去10年四大主要指标,基金君整理出排名前50的基金公司,供业内外参考。

开门红!2023年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喜迎开门红。虽然首日A股整体涨幅不高,但总归是以红彤彤开启了2023年,希望今年的市场会给大家惊喜。具体来看,沪指涨0.88%迎开门红,两市再现百股涨停。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出6.45亿元。截至收盘,沪指收报3116.51点,上涨0.88%;深成指收报11117.13点,上涨0.92%;创业板指收报2356.42点,上涨0.41%。市场风格分化较大,计算机、通信和国防军工等科创成长领域涨幅较大,而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和农林牧渔跌幅居前。

究竟这一波开门红能否持续?后续哪些板块更有机会,基金君第一时间采访了来自富国、汇添富、银华、博时、广发、华安、中欧、南方、招商、创金合信、摩根史坦利华鑫、金鹰、诺安、恒生前海、永赢基金等15家基金公司。不少人士认为,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国家发改委重磅表态、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环节、北向资金交投活跃等成为开门红出现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基金公司表示,随着随着更多城市的疫情高峰过去,疫情对经济由冲击转变为复苏,出行、消费数据的均环比改善使得,经济进一步复苏已在路上,短期“疫情复苏”行业或逐渐显现,顺周期、疫情修复板块等被看好,此外也看好数字经济、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等板块。

来自香港证监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华安证券香港子公司Huaan Securities(Hong Kong)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华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香港证监会4号、9号牌。

来自香港证监会持牌机构的注册信息显示,华安证旗下的华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12月5日获批香港证监会4号、9号牌。根据相关证监会相关规定,4号牌为香港的证券咨询牌,持牌机构可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就证券提供意见。9号牌为资产管理牌,持牌机构可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截至目前,华安证券旗下三家机构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业务牌照。例如,华安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获批相关牌照可提供证券交易服务和就证券提供意见;华安证券(香港)期货有限公司获批相关牌照可提供期货交易服务和就期货提供意见。相关牌照2021年11月获批。

一年多之后,另一家子公司华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又获批4、9号牌照。华安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此前也已经获批了4号牌。华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获批的9号牌,是华安证券首次在香港获批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牌照。

刚刚过去的2022年,股债市场均经历了剧烈震荡,“固收+”主题基金的业绩受到拖累。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2022年,在有可比数据的“固收+”基金中,年度收益率为正的基金占比不到12%。

2022年度,净值跌幅超过10%的基金占比为6%。部分重仓了可转债的“固收+”基金,年度业绩表现尤其惨淡:富安达增强收益C、华夏鼎沛A等7只基金的净值分别下跌了20%以上。(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岁末年初,往往是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局新年的重要时期。近期,随着上市公司定增、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等公告的披露,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调仓动作随之曝光。比如,上投摩根王牌基金经理杜猛管理的多只基金参与了天华超净的定增,朱少醒的代表作富国天惠则对重庆百货进行了小幅减仓,而谢治宇带队管理的兴全趋势则加仓了招商蛇口和苏文电能。(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通知,就《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及配套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10日,这意味着新一年20万亿私募基金行业即将迎来重磅新规。

协会表示,此次《办法》是对2014年1月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进行修订,总结实践经验,整合自律规则,明确登记备案标准;同时就管理人基本经营要求、出资人要求和高管人员要求等实践中问题比较集中、亟待明确的重要事项,分别起草指引进一步细化业务标准,初步形成“办法+指引+案例”的规则体系。

据了解,《办法》修订后共六章,82 条。一方面,围绕出资人诚信水平、机构治理健全性、股权架构稳定性、人员配备专业性、履职能力持续性和过往行为记录合规性,适度提高登记备案规范要求,严把行业入口关;另一方面充分落实扶优限劣、分类管理,体现对创投基金的差异化安排,为合规守法的“真私募”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另外,《办法》针对各类违规行为,设置了一系列由轻到重体系化的自律管理措施,提升自律管理水平,加速不良机构和行业风险的出清。健全注销制度,持续出清小、散、乱、差的尾部机构;限制一定规模以下的管理人买卖“壳”,压降私募“壳”资源价值;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行业近年来较为突出“黑中介”问题,加强规范和打击力度。

一份重要的私募年度综述,披露了大量重要数据。1月3日,中基协在官微发布《2022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内容涵盖了不少重要私募行业发展信息。综述包括三方面内容:1、优化登记备案,便利合规展业;2、推动风险化解,强化投资者保护;3、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2023年A股市场“开门红”,沪指已经连涨两天,本周三报收3123.52点。近期,重阳投资、星石投资、仁桥资产、清和泉资本、中欧瑞博、勤辰资产、世诚投资、瀚川投资等多家知名私募发表了2023年最新策略,对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走势以及投资机会进行展望和分析。

基金君梳理了8家知名私募的核心观点:

重阳投资:2023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新一轮中级行情正在酝酿,市场可能迎来估值预期与盈利共同扩张的“戴维斯双击”。看好科技自立自强领域,疫情后相关主题仍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空间。

仁桥资产夏俊杰:2023年是机会远大于风险的一年,低估值风格有望重回舞台中央,港股表现更值得期待,消费的潜力和后劲不容小觑,新能源行业或将经历一次洗牌和行业出清。

清和泉资本:A股迎来了四大转机,有望出现估值修复。重点布局的行业有可选消费、建材、化工新材料、互联网和储能等。

星石投资喻宗亮:国内疫情反复、地产低迷,海外在高通胀下快速加息等因素有望迎来拐点,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重振内需持续推进,判断今年内外需景气互换,内需板块有望迎来价值回归。

中欧瑞博吴伟志:今年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走牛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高股息低估值、周期反转、疫情反转等领域,或将比较受益;估值合理的高成长股,2023年正收益的概率还是很高。

勤辰资产崔莹:预计最迟二季度以后,国内经济有望迎来一波明显的疫后复苏。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见底回升,看好中期景气度反转的机械与医药板块,泛安全类资产或将维持较高景气度,下一阶段将加强对顺周期板块的关注。

世诚投资陈家琳:对2023年经济复苏充满期待,相信泛医药有望接棒消费成为2023年的明星。在经济重启过程中,统筹发展和安全也是题中之义。

瀚川投资:相信2023年资金面和情绪面的边际优化是大概率的,市场性机会将主要是纠偏型的阶段估值修复。消费、互联网等细分行业有估值修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