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上周,A股三大指数均收涨,上证指数全周涨2.21%,深证成指涨3.19%,创业板涨3.21%。
申万一级行业中,上周仅有3个行业下跌,即农林牧渔、社会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分别下跌1.22%、0.96%、0.15%;其余28个行业均上涨,计算机、建筑材料、通信行业涨幅超过5%。
截止1月6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08%,报收3157.64点,成交额3385.40亿元;深证成指涨0.32%,报收11367.73点,成交额4995.50亿元;创业板指涨0.95%,报收2422.14点,成交额1571.81亿元。
新基发行情况:
Wind数据显示,上周共13只基金发布成立公告,总规模9.6亿元;共22只基金发布发行公告,46只基金首发,6只基金上市。
上述发行产品中,银华创新动力优选A、银华创新动力优选C、浦银安盛中证光伏产业联接规模超过2亿元。
上周净值排行TOP10:
股票型基金上周净值排行
混合型基金上周净值排行
企业聚焦:
2022年375只基金“退场” 公募基金新陈代谢提速
据经济观察报,来自天相投顾数据显示,375只基金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相继清盘。相较于2019年至2021年,清盘产品数量整体保持高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清盘有助于行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十余家公募基金股权变更,各路资本争相入场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底,民生加银基金、中融基金、富国基金等十余家公司股权变更,中小公募股权变更的情况较为集中。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目前,还有13家基金公司申请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在部分股东出清股权的同时,仍有不少机构看好公募基金的稳定盈利能力,券商、外资机构等多路资本竞相布局公募股权。经过股权变更,国泰君安、中信建投、外资巨头宏利金融集团等均实现了对相关基金公司的控股。
163家公募去年仅3家主动权益基金获正收益,平均收益率-20.47%
据券商中国统计,2022年16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仅有3家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正收益,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0.47%。截至2022年12月30日,13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128家最近三年主动权益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均值为40.45%。且公司业绩存在一定分化,前10%分位点对应的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为-12.13%,而后10%分位点对应的基金公司收益率为-29.28%。
中基协:截至2022年末,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同比下降3.8%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2022年末,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同比下降3.8%;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22家,同比下降0.5%,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14303家,同比下降4.7%。百亿私募基金管理人397家,同比增长1.5%;其中,百亿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113家、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268家,同比分别下降1.2%、增长3.9%。管理规模为零的机构占比8.6%,较去年底减少4.5个百分点;管理规模在1000万以下的机构占比27.1%,较去年底减少3.9个百分点。
中基协去年注销私募2217家,帮投资者挽回损失1.66亿元
2022年,中基协对803家私募管理人开展自律检查,注销私募管理人2217家,其中,主动注销管理人数量为去年同期的2.2倍,“出大于进”的结构调整趋势进一步巩固。对48家机构、78名基金从业人员作出纪律处分,分层分类处置初见成效,同时还提升了投诉调解质量,办理投诉信访事项2908件,多元方式帮助投资者解决投资纠纷71件、挽回损失1.66亿元。
货币基金收益走高 多只提前“闭门谢客”
年底岁末,盈利下降已持续几个月的货币基金市场现如今悄悄地转暖,许多流行种类七天年收益率已超出2%。天弘支付宝余额宝最新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1.88%,创下近6个月的高点。由于货币基金近期收益升高,为了避免大额资金涌入,有部分货币基金已经开始闭门谢客。富国基金管理人决定自2023年1月4日起对单个基金账户对该基金各类基金份额日累计金额超过500万元(不含500万元)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申请进行限制。2022年12月30日,中银活期宝货币市场基金也公布了暂停机构投资者大额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
首批债券基金2022年四季报出炉,机构称2023年债市防守比进攻更重要
首批债券基金2022年的四季报正式出炉。1月6日,中银基金率先披露旗下部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面对去年四季度震荡的债券市场,基金经理的应对策略随之曝光。展望2023年,多家机构认为,今年债券市场或将维持震荡走势,建议采取防守策略。在基金四季报中,中银中高等级债券基金经理王妍表示,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积极参与波段投资机会,优化配置结构,重点配置中短期限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是主要策略。
机构观点:
中信证券:增量资金抢跑入场,推动行情轮动扩散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元旦后全国各地疫情快速“过峰”,刺激政策频出推动经济加速修复,全年关键做多窗口已经开启,增量资金“抢跑”入场,市场流动性快速改善,风险偏好逐步回暖,资金不断积极寻找“洼地”推动行情轮动扩散,从政策博弈驱动的第一阶段正在转向业绩驱动的第二阶段,配置上逐步由均衡转向业绩弹性。
首先,从经济基本盘来看,全国陆续度过疫情快速流行顶峰,疫情扰动持续时间比预期更短,各类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经济加速修复的趋势更加明确。其次,从市场流动性环境来看,外资回流中国资产速度加快,活跃资金仓位迅速抬升,此前被主题交易虹吸的资金快速释放,成长股流动性环境明显好转。最后,从行情特征来看,国内疫情和美国加息预期均度过顶点,一季度全球风险偏好同步上升,行情轮动的接力效应明显强于替代效应,预计三类“洼地”板块将受益于市场流动性持续好转和扩散的过程。
中金公司: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积极布局内需恢复主线
中金公司认为,近期市场由弱转强主要受高频经济数据修复、政策支持加力、市场交投恢复、中外增长预期差异等因素影响。向前看,考虑到反弹后A股整体估值仍不高,尚处于历史低位,我们认为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中国增长走向实质性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配置上建议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相关领域也值得关注;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要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中信建投策略:市场风险偏好正在逐步回归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表示,市场风险偏好正在逐步回归。资金回补迹象明显,对中国经济步入复苏周期的期待推动了外资流入速度的加快,节后市场风偏的回暖令两融、私募等趋势交易者也开始回补仓位。美股可能的波动外溢对A股形成的扰动可能,但相对于有限的负面制约,市场上行的机会和动能更大,震荡和调整给予投资者加仓的机会。
华泰证券:春季躁动前置 节前防守反击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高频数据显示线下经济活动整体回暖,一二线城市领先,出行/院线/航班等指标持续修复;翘尾行情下地产销售回暖,房贷利率政策调整体现需求侧托底决心,根据08、14年经验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同比有望迎来拐点。市场关注春季躁动节奏,2010年以来赚钱效应最强的区间为春节后至两会前,元旦至春节前赚钱效应中等,市场处于低位的年份出现“红包行情”概率显著提升,腾落指数和RSI指引今年躁动或前置。节前窗口期仍以防守反击为主,超配顺下游、顺人民币升值的景气右侧品种,如恒生科技/乳制品/传媒/软件/医疗服务/保险/航空机场,同时关注预增和抢出口(黑电)概念。
海通证券:春季行情有望逐渐展开,消费优选医药和必需消费
海通证券研报认为,A股实现开门红源于稳增长政策等利好因素驱动,基本面预期改善、资金面充裕,春季行情有望逐渐展开。这轮上涨始于2022年10月末,是熊转牛的第一波上涨,借鉴历次牛市第一波上涨,目前时空均未到位。政策+技术双轮驱动的数字经济(TMT)最优,新能源有结构性机会,消费优选医药和必需消费。
往2023年看,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将推动宏微观基本面回暖,A股已经进入牛市初期的上升通道。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预计2023年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将接近5%,对应6%的名义GDP增速。落实到A股基本面,A股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预计2023年全A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15%。从资金维度看,23年美联储加息有望停止、国内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渐显,因此海外流动性、国内微观资金面均有望边际改善,预计2023年A股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万亿元。诸多积极变化推动下,A股正进入牛市初期的上升通道。
(搜狐财经根据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等整理;编辑/汪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