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中国
▲高腾国际权益首席投资官 李宇
编者按: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高速发展,A股市场已走进机构领唱的新时代,为此,证券时报·券商中国特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大家”,对话资管行业领军人物,专访长期业绩表现优异且拥有独特投资理念的财富掌门人,以便帮助投资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资管机构、理解价值投资,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并为证券时报·券商中国推荐更多您最敬佩的投资精英,我们将会带领大家一起走近“大家”。
近年来,在疫情、国际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资本市场风高浪急,机构投资者面临考验。而高腾国际权益首席投资官李宇经受住了急风骤雨般的市场考验,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李宇有多年在美国机构的投资经历,曾任职著名的SAC、高盛及千禧年,有丰富的管理对冲基金的经验,也有出色的业绩记录。李宇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习,毕业后曾在国内大型券商自营部做投资,2003年远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金融工程,2005年初他加盟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SAC Capital;2007年,李宇加盟高盛;2012年,他转战对冲基金千禧年。2015年,因为看好国内的投资机会,李宇回国创业。2017年,高瓴与腾讯联合成立高腾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李宇出任高腾国际权益首席投资官,并继续管理创业初期发起成立的基金。
在海外多年的李宇,一直在投资中国股票,但投资方法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有一些差异,A股只能单向做多,只有上涨才能赚钱,而他则主要运用多空策略,辅以择时交易和波动率操作,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有可能赚钱。在21年的投资生涯中,他的年度胜率和长期表现十分出色,2008年的大熊市、2018年的大调整、2021年春节以后的市场变化,他都成功驾驭。
日前,李宇接受了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采访,他很率真,也十分谦逊,不贪恋和沉醉过往表现,对于名声颇为“佛系”,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希望投资者客观看待他。他表示,投资是一场修行,必须极为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是非常罕见而又十分重要的品质。因为市场是最唯物主义的,对于任何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给予迅速而又严厉的惩罚。
在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李宇坦率地讲述了自己的投资经历、投资方法和投资感悟,他是典型的对冲基金做法,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值得参考。
精彩观点:
“我在SAC的老板做交易非常厉害,很有魄力,他让我认识到,获取超额收益的程度如果要用最简单的公式还原,主要是权衡这两项:第一,判断要准;第二,恰当的时候敢于下重手。第二项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世界是一个复杂和混沌的体系,做投资既要专注、本分和敬畏,积累深度认知,又要不断地拥抱和学习未知、扩充边界,才能实现时间的纵深。投资行业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但做投资更需要智慧,需要修炼内心,保持坚定与本分,越是厉害的投资者,往往越是保持着永远敬畏和谦逊的心态。”
“以价值为基础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但需要尊重常识和理性,不追高、不抱团。以价值为基础是一个标尺,从而避开颠覆性的错误,不会在2015年的最高点去买一大堆很贵的股票 ,也不会在去年三季度把香港股票全部砍仓。要真正把价值做为投资的核心的理念,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才有可能摆脱大众思维的影响,才不会在最低点拼命抛股票、在最高点拼命买股票,只要大方向把握好,长期就能跑赢市场。”
“做投资和交易一时成功的人很多,一直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很多做交易的人,后面结局都不太好,因为在不同的阶段,对自我的定位会发生很大的落差,很多牛人都有输得很惨的经历,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人性的弱点会暴露无遗。大起的时候,虚荣、骄傲都出来了,大落的时候,则要考验你是否有韧劲,能否抗得住压力。要想清楚自己靠什么赚钱,这样你赚的钱才不会归零。”
“长期来看,未来市场总会有爆发的一天,上证指数不会永远在3000点。过去十几年A股指数永远是区间波动的看法在未来大概率会被证伪。这种长期偏多的思路,让我对做空的风险很谨慎,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多头可以亏钱,但做空要尽量不亏钱、少亏钱,我做空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多,特别是在空头市场中,如果能够通过做空减少损失,市场跌到低点时才敢满仓去抄底。”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如果只盯着眼前的结果,很难不被情绪左右。如果对于自己的每一点情绪的起伏都能清楚地觉察到,在高兴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高兴;愤怒的时候清楚知道自己愤怒;难过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难过,对保持内心的平和有很大帮助。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想透了,把投资路上的起起落落当成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把投资当成一种修行,心态会好很多。”
“投资高手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特别冷静理智,不会对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第二,都特别努力,基本上所有业余时间都扑在投资上;第三,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非常诚实,尤其是要对自己诚实,不会自己欺骗自己,这点也是最难的,因为99.9%的人都只愿意听自己想听到的,看见自己想看到的,信息茧房无处不在。大部分人亏钱时,都会找到各种理由,但基本不会有人承认自己的水平不够,又冲动;而大部分人一旦赚钱了,就会觉得自己能力强,眼光准,不会觉得只是运气好。所以做到对自己绝对的诚实,如实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非常罕见但又非常重要的品质。因为市场是最唯物主义的,对于任何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给予迅速而又严厉的惩罚。”
“在去年10月底几乎市场最低点的那一天,我与一家欧洲机构开会,他们提出的最核心问题是还能不能投资中国?我当时反问,你们什么时候觉得应该投资中国?一定是在2007年、2015年,那时你们会觉得中国股市太好了,一定要投中国。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2010年我在高盛时,一个印度同事说,一定要投中国,千万不要投印度,印度太烂了,结果十多年来印度股市走得相当不错。每次市场情绪走到极端,往往就意味着机会来了。”
以下为采访实录:
在美十年对冲基金生涯,熟练运用多空策略获出色业绩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讲你早期的经历,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股市?
李宇:在1997年,还在上海读书期间,我就开始对股市产生了很强的兴趣,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投资中国股票市场。
券商中国记者:你后来去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请讲讲你在美国的求学经历。
李宇:在美国读研比中国要难得多,一年半的学习期间,基本上每天只睡4-5个小时,包括周末和假期也一样。虽然我本科学工科,但金融工程对我来说挺难的。第一,我已经工作了几年,很多数学知识需要重温;第二,金融工程对计算机要求特别高。我一些同学是计算机硕士毕业,甚至物理博士毕业再来读硕士。我跟他们一起上课,压力特别大,只能加班加点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幸而后来还是慢慢赶上了。虽然读得很苦,但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
2004年夏天,我到一家总部在纽约的商业银行做暑期工,投资总监来自JP摩根,让我帮他做固定收益类的模型和分析,之后一直到毕业,我都在这家银行做兼职。实习可以赚学费,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管编程还是数学模型,对我后来的工作都很有帮助。
券商中国记者:你硕士毕业后到了著名的SAC,该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科恩因投资业绩非常出色,一度相当有名,是美剧《亿万》主人公的原型。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李宇:很幸运,从卡内基梅隆一毕业,我就获得了SAC的offer,去公司之前我对其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是后面了解越多,越是佩服公司的创始人Steve Cohn。
SAC对获取信息特别重视,同样的信息,SAC常常比别的机构解读得好,抓住机会,也敢于下重注。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信息,重要的是如何解读信息,以及如果自己有了一个预设观点后,当发现自己错误,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及时认怂也是必要的。
券商中国记者:在SAC期间,你开始做宏观对冲?
李宇:我在SAC加入的是宏观对冲小组,所以跟着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到了从上至下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对我影响至今。
在SAC期间,我有幸抓住了一些不错的投资机会。当时的老板做交易非常厉害,很有魄力,他让我认识到,获取超额收益的程度如果要用最简单的公式还原,主要是权衡两项:第一,判断要准;第二,恰当的时候敢于下重手。第二项能力可能更加重要。芒格说过一句话,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攻击,等到合适的机会来临,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券商中国记者:2007年,你去了高盛,当时是大牛市,你怎么做的?
李宇:在加入高盛后,正好赶上牛市的尾巴,遭遇了市场最疯狂的时刻,让自己颇感困惑,有些看不懂市场。所以在稍微赚了一些趋势的钱以后,就迅速转入了防守模式。
券商中国记者:空头思维如果坚持到2008年就可以赚大钱?
李宇:我虽然在2007年被迫把净空的仓位止损了,但已经形成了比较偏空的思维,所以2008年市场暴跌时,我反而是赚钱的。不过2007年被伤得有点厉害,没敢大举做空,而且做空赚的钱,被抄底做多的损失抵消了一些,所以2008年只赚了个位数的正收益。
券商中国记者:在高盛期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宇:高盛强调团队精神,倡导合作共享,大家非常愿意分享观点,非常愿意互相帮助。而且可以获得最顶级的投资人倾囊相授,加上高盛在投资大方向的把握比较准确,这对个人成长十分有利。
券商中国记者:你后来到了千禧年,为什么会选择这家公司?在这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宇:千禧年最厉害的是对基金经理的选择。此外,千禧年很突出的就是他们的风控做得特别好,倾向于在一定的风险之内获取较高的回报,追求低波动下的高夏普率,在全球私募行业以追求极高的风险收益性价比闻名,这段历练对我后来做多空策略有很大帮助。
券商中国记者:回看美国的几段经历,对你投资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李宇:世界是一个复杂和混沌的体系,做投资既要专注、本分和敬畏,积累深度认知,又要不断地拥抱和学习未知、扩充边界,才能实现时间的纵深。在外资机构的三段履历,为我后续综合投资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很好的底层支柱,又相互交错,让我能够灵活、多维地思考复杂的世界。
具体来看,在SAC期间是对宏观思维的打磨,让我学会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去看市场,判断形势和具体市场的表现;在高盛则是对于精准对冲和配对交易的积淀,深化衍生品的使用操作;而在千禧年期间,则是在风控与回撤上受到极致的研磨,精益求精。
这个行业从来不缺乏聪明的人,也有非常长的坦途来供大家选择,但是旅程往往也是遥远、枯燥和内耗的,而投资有时候修炼的是内心、坚定与本分,不仅仅是聪明,聪明不等于智慧。越是厉害的投资者,往往越是保持着永远敬畏和谦逊的心态。
以宏观为导向,以价值为基础,以交易为辅助
券商中国记者:2017年,你为什么选择加盟高腾国际?
李宇:2014年,因为看好中国资产的投资机会,我决定离开千禧年。2015年自己创立公司,也是以对冲策略为主,后来高腾国际开始筹备,借助高瓴领先的投资能力和腾讯一流的互联网技术,我认为是个很好的融合、协同的机遇。加盟高腾后,公司文化上注重长期投资,运营层面等也有专业的中后台支持,能够更专注地做投资。2017年9月,高腾国际正式成立,我任公司权益首席投资官,继续管理创业时成立的那只基金。我觉得投资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我是发自内心热爱,高腾的文化也能给予我充分的空间继续做热爱的事情,努力实现投资者、公司和个人的共赢。
券商中国记者:你管理的权益策略获得了优良的投资业绩,请讲讲你的投资框架和体系。
李宇:我的投资风格可以简单总结为三句话:以宏观为导向,以价值为基础,以交易为辅助。以宏观为导向,就是以大的宏观环境、政策背景为导向,某类资产宏观特别不利时我不会考虑投资,比如前几年政策提出房住不炒,强调三条红线,加上房地产市场本身有一些泡沫,过去几年我基本不碰银行地产股;再比如,在全球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我基本不买保险股,因为保险公司是长期负债,一些5%利率时代定下来的负债,要在2%利率时进行资产配置,会让保险公司非常被动,日本欧洲都是如此。不过,从去年开始,宏观环境开始出现变化:一是全球通胀环境在急剧变化,二是中国房地产政策开始调整,又可以考虑金融地产类的股票了。反过来,对于宏观上比较有利的资产,我一直都会考虑,比如在中国这样即将高度老龄化的社会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永远都有机会,只要中国老龄化趋势未变,这就是永恒的题材,当然不是说马上要买,但这是永远值得考虑的一个大的宏观方向。
券商中国记者:以价值为基础会不会比较复杂?
李宇:以价值为基础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但需要尊重常识和理性,不追高、不抱团。因为市场总是容易走极端,好的时候过度乐观,比如2021年初科网股明显有很大泡沫,只要有点理性和常识,就不会去碰哪些估值很高的亏损股,还有2015年二季度,市场很疯狂、投资者无理由冲进A股市场,很多公司估值贵得离谱,这种时候应该考虑离场,至少不碰泡沫太大的股票。市场悲观时也会走到极致,比如2022年三季度的港股,股票估值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便宜过,很多公司PE低到三倍甚至两倍、PB低到0.1- 0.2倍,有些公司还有很高的分红,15%甚至20%的分红都看得到,这种价值不需要很复杂的模型来计算。当然,这种极端的情况很少,但总会出现。不是要买到最低点,但是在价值很明显的时候,你敢不敢持股?还是很恐慌地去减仓?以价值为基础是一个标尺,从而避开颠覆性的错误,不会在2015年的最高点去买一大堆很贵的股票 ,也不会在去年三季度把香港股票全部砍仓。做到这一点,如果再配上较好的选时,长期业绩就有望较大幅度超越市场。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讲以交易为辅助。
李宇:我会通过交易和量化模型增加阿尔法,希望每年通过交易贡献2-5个百分点的正收益,虽然不多,但长期复利比较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易,能增加持股信心,特别是市场不太好的时期,股价一年到头都在低位震荡,时间长了对持股心态会有影响。如果能够通过交易赚几个点,别人亏10%的时候,你只亏5%,别人亏5%时,你已经打平了,你的心里就会比较笃定,在市场低位震荡时敢于拿住仓位。短期拿得住,不被市场波动打乱节奏,才给予你更多长期持有的信心。
券商中国记者:你对宏观的判断如何为产品带来正收益?
李宇:最近两年多我对商品的判断比较成功。我做多商品股的理由有四点:一是近年来全球同步滥发货币,在历史上基本是第一次,2021年美国的M2出现20%以上的增长,上世纪70年代初的增速也不过14%,70年代美国出现大通胀;二是现在很盛行的ESG、新能源等,会增加能源成本、企业成本;三是现在很明显在去全球化,这也会提高社会成本,增加通胀;四是全球都开始强调要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也会增加通胀。所以,全球通胀都处于上升的趋势,商品股票是很好的对冲工具。商品上涨的次序基本是先涨铜和金属,再涨油,所以我在2020年先开始做铜,2021年下半年则是做油多一些。
券商中国记者:你如何做出宏观判断?
李宇:宏观判断主要基于经验,很难有一个具体的万能模型,我过去判断正确的比例较高。以2021年为例,1月份,我判断科技股有很大泡沫,估值和市场情绪都超出合理的范筹了,于是抛掉了全部科技股持仓。事后来看,虽然可能略抛早了一些,个别科技股,在我卖出后两周内上涨高达50%,但如果要回避泡沫,选择左侧退出,往往就要放弃最后一段涨幅,这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021年3月份, 结合宏观判断及年份时点的特殊性,我们预判政府下半年可能会出台一些对市场影响比较大的政策,于是在5、6月份开始逐渐降低仓位,当然也不敢大举将方向做反,因为美股很强,港股、中概股大部分时间跟美股的方向一致,我担心自己判断失误。7月初,我的净仓位基本减到零,同时适当反向部署科技股。而后 “双减”、加强互联网监管、房地产三条红线等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市场的走势也基本印证了我们的判断,2021年7月份市场情绪受到影响下跌了十几个点,而我们成功避开了回撤的同时还赚了十几个点。
当然,也常有失误的时候,比如2022年有些宏观事件确实在意料之外,我的判断出现了一些偏差。虽然整体跑赢了市场,但是做得比较被动。
上证指数不会一直3000点,未来市场总有爆发的一天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通过交易增强收益?
李宇:在组合管理上,我采取两种交易策略增强收益:一是择时交易,通过量化指标判断市场情绪、寻找交易机会,运用较小比例的仓位做短期交易,增加组合收益;二是波动率操作,根据市场预判买卖波动率,同时严格控制单边风险,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股市真正趋势性的暴涨暴跌并不多,大多数时间是震荡市,在港股可以通过期权交易,不停地降低持股成本,前提条件是你对大方向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券商中国记者:买卖期权风险很大,怎么控制风险?
李宇:期权的好处是,如果看得准,很少的投入可以赚很多钱,但择时一定会有错的时候,如果投入太多,就完全是在赌波动,万一错了,会把心态搞坏,把节奏打乱,风险非常大。所以,首先要对市场整体的波动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其次,要控制风险暴露。买波动率的风险有限,但要控制仓位,一般1%-2%的比例就已经足够了;而卖波动率要控制总面值,绝对不能裸卖空,这样风险压力就相对可控。
总体上,做期权是波动率套利,需要借助成熟和系统的模型,而不是胡乱凭主观感觉去博弈。我们有自主研发的判断市场波动率的模型,总体上判断胜率还是比较高。
券商中国记者:在港股你如何选公司,如何规避价值陷阱?
李宇:目前时点,我更偏好价值型股票,但是会与成长结合起来看,而不仅仅是PE/PB,看价值也要考虑整个行业的方向、公司的管理层质量等。另外我最关注的是现金流,最好是有好的现金流或现金流正在改善的公司。不少A股和港股公司看着很便宜,但是现金流永远是负的,这种公司爆雷的可能会比较大,我会尽量避免。
券商中国记者:从国外对冲基金到高腾,你的投资有什么进化?
李宇:做投资最好的一点是永远不会乏味,因为永远要面对新东西,永远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过去做对冲基金,为降低组合的波动性,对净头寸有严格的要求,这一定也会降低长期回报。加入高腾后,我更追求长期的绝对回报,为长期较高的收益可以适度容忍短期的波动性。如果把人生看得足够长,中间的某些波动,其实并不能激起浪花。时间越长,不断打磨,投资的感觉也变得越来越舒服,越能保持平静的内心。
因为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盈利取决于名义GDP,而名义GDP取决于通胀+真实的GDP,GDP可能会降,但通胀永远会有的,而且长期通胀非常明显,所以股市长期向上的确定性是较大的。如果一直保持很低的净头寸,长期会失去权益资产上涨的大趋势。另外,过去十几年,中国很多行业和公司的估值在不断压缩,比如工行、腾讯的估值较2007年已经压缩了90%,工行过去是3倍PB,现在只有0.3倍PB。这意味着,长期来看,未来市场总会有爆发的一天,上证指数不会永远在3000点。过去十几年A股指数永远是区间波动的看法在未来大概率会被证伪。
这种长期偏多的思路,让我对做空的风险很谨慎,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多头可以亏钱,但做空要尽量不亏钱、少亏钱,我做空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多,特别是在空头市场中,如果能够通过做空减少损失,市场跌到低点时才敢满仓去抄底。做空的风险收益比长期是不对称的,所以,哪怕经过2022年港股的暴跌,我对空头还是看得很谨慎,因为市场越跌做空的风险其实越大。
券商中国记者:你认为做空需要什么条件?
李宇:西方有句谚语,报坏消息的人要被杀掉。没有人喜欢听到坏消息,很多时候做空都不受欢迎,文化的改变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做空一是需要严格的法律,让造假的人受到严厉的处罚,大幅度提高造假的成本,二是全社会要达成共识,否则,想要大规模做空是不现实的。
投资高手的共同特点:冷静+勤奋+诚实
券商中国记者:有前辈曾说,股市专找投资者的弱点,你只要有弱点,就一定会被市场找到,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李宇:人性的弱点是投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做投资和交易一时成功的人很多,一直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股票作手回忆录》里的利弗摩尔是绝对的天才,但他的结局却是破产后自杀,可见做交易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一般人一生可能也体验不了几次大起大落,做投资可以在一年以内就体验很多次这么强烈的感受,所以,做投资是对一个人特别好的考验。
为什么很多做交易的人,后面结局都不太好,因为在不同的阶段,对自我的定位会发生很大的落差,很多牛人都有输得很惨的经历,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人性的弱点会暴露无遗,心态上要时不时面对这样的波动,非常不容易。大起的时候,虚荣和骄傲都出来了,大落的时候就要考验你是否有韧劲,能否扛得住压力。要想清楚自己靠什么赚钱,这样你赚的钱才不会归零。
券商中国记者:你自己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
李宇:我总体上还算比较顺,但中间也有一些起伏和煎熬。2007年,牛市末期,我开始做空,当时压力特别大,可能别人一下子赚30%,我还亏10%。我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市场就是不断打你耳光,看对没用,因为你扛不住短期的亏损。当时特别难受,明明看对了还是短期需要止损。
做交易心态是最重要的,要修炼到没有情绪,而不是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有平常心,真正看淡利益得失,而不是说要控制住自己。
入行前几年,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我的情绪变化也比较激烈,会有特别高兴、特别难受的时候。现在心态比较平和,对于各种情况基本上都能淡然处之。这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我是中等资质,悟性差一点,转变得也比较慢,没有顿悟。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冷静,对投资看得很平淡,这种人做投资可能很快就会表现得比较出色。不过,即使是真正的天才,也需要不断磨练,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问题。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调整心态?
李宇:最重要的是客观,如实地看待自己的成绩,不停的反思和检讨自己的投资。很多的投资业绩是靠运气,靠大势,一定要认清这一点,绝不能稍微有些成绩,就觉得自己的投资能力很强。
如果对于自己的每一点情绪的起伏都能清楚地觉察到,就很难有心态的剧烈波动。在高兴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高兴;愤怒的时候清楚知道自己愤怒;难过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难过。
这对保持内心的平和有很大的帮助。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想透了,把投资路上的起起落落当成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把投资当成一种修行,心态会好很多。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如果只盯着眼前的结果,很难不被情绪左右。为什么我们会有情绪特别高昂或特别低落的时候?因为没有认清现实,没有认清自己,看清楚事实,了解了自己,情绪上就不大会大起大落。
券商中国记者: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李宇:我认识一些投资高手,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特别冷静理智,不会对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第二,都特别努力,基本上所有业余时间都是扑在投资上;第三,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非常诚实,尤其是能够对自己诚实,不会自己欺骗自己,这一点可能也是最难的,因为99.9%的人都只愿意听自己想听到的,看见自己想看到的,信息茧房无处不在。大部分人在股市上亏钱了,基本上都会找到各种理由,但是基本上不会有人承认就是自己的水平不够,又冲动,这样必然亏钱。而大部分人一旦赚钱了,就会觉得自己能力强,眼光准,不会觉得就是运气好。所以做到对自己绝对的诚实,如实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非常罕见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品质。因为市场是最唯物主义的,对于任何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给予迅速而又严厉的惩罚。
既要全力以赴去做,又要看淡。这听起来有点矛盾,实际上也不矛盾,不要把重点放在钱上,而是放在做正确的事情上,心态就会不一样。
做正确的事,有可能亏钱,做错误的事,也可能赚钱,比如胡乱追涨杀跌也可能让你短期赚到钱,但从大概率上来说,长期会让你亏很多钱。因此,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赚长期大概率的钱。
基金经理的人品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各方面都好,但品格不好,有私心的话,很容易犯一些愚蠢的错误,比如老鼠仓,你只要做了,一定会影响你的判断,长期则会影响心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不要赚钱,但绝不能靠斜门歪道赚钱。一个人如果老想走捷径,可能成功一时,但不会长久成功。
券商中国记者: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李宇:最近几年一直在坚持跑步,原来还会去跑马拉松。我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太好,熬夜加上在外面吃饭不规律,经常生病,后来就坚持跑步、游泳,身体好了感觉舒服很多,锻炼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立竿见影,比吃任何药都有用,生活品质也提高很多。
我还有一个爱好是烹调,平时在家,比较喜欢琢磨菜谱,为家人做菜。
此外,也没有太多的爱好。我是打心眼里热爱投资这份工作,即使不赚什么钱,也愿意干,时不时找到一些投资的想法,就会很开心,比打游戏感觉还快乐。所以,我从不要求分析师加班,我告诉他们,一定要保持对工作的喜爱,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勉强加班,感到难受,很难坚持。这是长期的事业,要干很多年,完全靠毅力和自律,后劲肯定不足。
券商中国记者: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巴菲特90%的财富是60岁以后赚的,你是否希望未来获得更大成功?
李宇:听你这样一说,我就更有信心了,我离60岁还早呢。对于未来,我肯定有想法,但暂时还不想说,说出来也不太好,心理学认为,不要说出自己心里的规划,如果说出来,心理上会觉得已经做了,可能实际行动就会差一些。
“2023年我对市场和经济都比较乐观”
券商中国记者:展望2023年,你怎么看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向?
李宇: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今年中国会全力抓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有一个很微小的案例:我在上海的住处附近,过去三年没有租出去的商铺,现在开始出租、忙装修了,为什么?疫情明确放开后,确定性增加,大家就敢去投资了,经济必然起来。压抑了几年的消费需求,会比大家预期更强劲,这两年老百姓的银行存款同比增长了很多,仍然有一定的消费实力,相信国内的复苏力度也会较强,2023年我对市场和经济都比较乐观。
券商中国记者:港股市场2022年相当低迷,有大批公司估值非常低,是否有投资价值?
李宇:过去一两年来,港股是全面的熊市,基本上所有的股票都在大跌,意味着一旦上涨就是全面的牛市,未来一段时间做多港股的机会更好一些。
2022年9月、10月港股下跌的惨烈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10月份港股最低点的PB比金融危机最低点还要低40%,意味着很多人的仓位都清得差不多了,想抛的人都抛了。这个时候持有多头仓位会比较难受,但也是好事,2008年暴跌后投美股是很舒服的事情,太便宜了,而且预期打到了最低,该抛的都抛了,后面就是涨了。有一个论调,认为港股流动性太差,不适合投资,但它的流动性再差,也比印度、越南市场要好。2021年初时,大家都说要南下争夺港股定价权,过了一年多,就从极度的乐观变成极度的悲观 ,觉得港股永远不适合投资了,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极度悲观。在去年10月底基本上是最低点那一天,我与一家欧洲机构开会,他们提出的最核心问题是还能不能投资中国?我当时反问,你们什么时候觉得应该投资中国?一定是在2007年、2015年,那时你们会觉得中国股市太好了,一定要投中国。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2010年我在高盛时,一个印度同事说,一定要投中国,千万不要投印度,印度太烂了,结果十多年来印度股市走得相当不错,而中国市场反而比较一般。所以,每当市场情绪走到极端,往往就意味着机会来了。在大家都贪婪的高点卖股票,在大家都恐惧的低点买股票 ,事后看很容易,但在事中要做到很难,只有真正把价值作为投资的核心的理念,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才有可能摆脱大众思维的影响,投资者才不会在最低点拼命抛股票,在最高点拼命买股票,只要大的方向把握好,长期就能跑赢市场。
不过,美股在2023年会是一个比较不确定的因素。
券商中国记者:你对美股比较谨慎?
李宇:因为这次通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大家想的更长,一是从2014年开始,全球资本开支都非常低,导致产能较低,而印度、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崛起,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的需求更高,商品的价格不仅下不来,还有可能继续上涨,还有去全球化、ESG都会增加通胀,通胀黏性有可能比大家预期更强。因此,美国高利率持续的时间可能比大家预期要更长,相对较紧的货币政策,对美股的压力会比较大,这是港股相对比较大的外部风险。最担心的是美国出现衰退,通胀还是下不来,对美联储和美股都是更大的压力。
另外,从全球来看,2008年以来成长股的涨幅远超价值股,这次暴跌之后,下一轮再起来,大概率是价值股会占优势。从历史上看,在利率上涨的环境下,价值股表现会更好一些。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锦程
直播预告
版权声明
王锦程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